浏览量:9178+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2023-09-26
机构电话:
机构传真:
接待时间:
-

科室

科室简介

小儿神经病学专业介绍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创建于1952年,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已成为基础扎实、梯队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学科。其中本专业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拥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硕士生导师2名,学科梯队结构合理,已初步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现代化综合诊治体系。在科研、教学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信誉和知名度。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条件

我院本部和东院区均设有小儿神经与精神专业,已形成病房-门诊-急诊的完善救治体系。作为我科最具特色的专业门诊之一,年门诊量达近两万人次。现有住院床位 60 张,其中抢救床位 10 张,年收治病人两千余人次。目前为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国家临床药理机构,肩负医疗、教学、科研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等重要任务。

(二)病种

1.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每年收治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各类患儿2000余人次,可进行脑脊液细胞学分析等特殊检查,在处理颅高压、癫痫持续状态等急危重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癫痫:在小儿癫痫的临床与电生理诊断、分型与药物治疗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进行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的监测开展癫痫个体化治疗。神经心理信息工作站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癫痫患儿的规范管理,提升了小儿癫痫诊治的综合水平。率先开展振幅整合脑电图,对不同年龄阶段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智力发育落后患儿进行监测,尤其对于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

3.小儿脑瘫及康复:对于小儿脑瘫进行早期诊断和系统管理以形成完善体,系。对于脑瘫、脑炎恢复期及多种神经肌肉病采取运动、理疗、高压氧及药物等综合康复措施,并取得显著效果。

4. 神经遗传代谢病:肌电图、肌活检病理检查使神经肌肉病确诊率显著提高;血尿氨基酸有机酸筛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功能核磁共振的逐步成熟也使我科在神经遗传代谢病的诊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5.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

6. 神经心理与精神疾病:包括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小儿头痛、抽动症等。

(三)设备情况

目前拥有神经专科病房60张病床、神经专业门诊、视频脑电图室、智力测验室等,我院具备有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脑血流图、听力脑干诱发电位、肌电图室、螺旋CT、核磁共振等设备,并有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指数及寡克隆带测定、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测定、神经肌肉活检术等项目,为临床工作提供了诊断依据和治疗手段。

(四)学术地位

小儿神经与精神专业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小儿神经与精神疾病诊疗与研究队伍。在医院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全科人员锐意进取,临床与科研并重,积极拓展新技术、新项目。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拓展专业临床工作范围,深化专业科研层次,扩大对外交流与课题协作力度,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平台会诊及联合课题研究。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社会效益显著提升。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追求,我科小儿神经与精神专业已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特色专科,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神经肌肉病、脑瘫及遗传代谢病等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学术研究方面均居省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

二、人才梯队

(一)学科带头人情况

王秀霞,女,汉族。1991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9年河北医科大学硕士毕业。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河北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为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在小儿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肌肉病、急性感染性神经根炎脊髓炎、癫痫、智力低下、脑瘫等疑难疾病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承担多项省级科研项目,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课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变化”荣获河北医学科技二等奖。目前承担的课题:左乙拉西坦及托吡酯对学龄期癫痫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虾青素对杏仁核点燃癫痫孕鼠子代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二)人员结构合理,形成人才梯队

我科小儿神经与精神专业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诊疗与研究队伍。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均为硕士以上学历;硕士生导师2名;护理人员及康复师10余人,组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河北省领先水平的一流医师队伍,能够处置各种常见病和高危复杂疑难疾病。

正在建立主要由博士和部分硕士组成的完善的学科梯队和优秀的人才储备,并建立系列、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我中心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国内国际知名院校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各个亚专科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将来除了通过培养研究生提高临床与科研技能外,针对相关具体新技术、新项目选派青年骨干专项学习,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学科专业联系、邀请专家讲学、演示新技术。

护理结构、素质符合医院整体护理规范要求,护理队伍实力雄厚。有4名护士先后在国家级医院专修小儿脑瘫康复。

学科队伍中2人参加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班,学习完成培训计划全部课程,其余人员均参加了医院及科室组织的培训。

三、临床绩效

(一)临床业绩

5年来小儿神经与精神专业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提升。现有住院床位 60 张,其中抢救床位 10 张,年收治病人两千余人次,危重患者约300人次。门诊病人约20,000人次。其中30-50%为外院转入。几年来,本科无重大医疗技术差错、事故,住院病人、门诊量逐年增长。

(二)近5年来开展优势项目与新技术

1. 癫痫的个体化治疗

配备视频长程脑电图仪,形成脑电监测单元,主要收治各种癫痫病人,尤其是难治性癫痫。与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等专业协作,为患儿提供综合、全面、多元化选择的诊疗服务,包括药物治疗、生酮饮食、术前定位与评估等治疗手段,各种认知心理评估以及健康教育。

对于癫痫患儿可进行抗癫痫药血浓度监测,并行先天遗传代谢病筛查协助查找病因。

2. 脑瘫康复

针对脑瘫患儿的不同特点,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作业疗法(OT)、物理疗法(PT)、生物反馈治疗、针灸、中医按摩、理疗、水疗等,使他们最大程度的回归社会。

四、药物临床试验

(一)健全了组织结构

临床药理基地小儿神经与精神专业由专业主任王秀霞教授牵头,医护业务骨干8名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并根据不同试验要求与试验目的,随时增加有关人员。

(二)完善了规章制度

专业组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及医院基地的具体规定,制定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设计规范及标准操作规程若干项,以保证工作的程序化及新药临床试验的规范化。

(三)培训了技术力量

专业组结合接受任务情况抓紧技术力量培训,同时组织进行全员培训,学习临床药理有关知识,重点是新药临床试验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等,确保了新药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

(四)目前承担的Ⅳ期药物临床试验

1. 可乐定透皮贴片治疗抽动障碍的开放性、单组、多中心临床试验

2. 可乐定透皮贴片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血液专业介绍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专业始建于1978年,是省内最早的血液专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血液疾病诊疗与研究队伍。乘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医院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全科人员锐意进取,临床与科研并重,积极拓展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发展成为一所集科研、医疗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河北省血液病临床与教学基地,是目前我省唯一血液专业博士培养单位。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拓展血液专业临床工作范围,深化专业科研层次,扩大对外交流与课题协作力度,拥有省内和国内多家大中型医院业务协作网络,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平台会诊及联合课题研究。承担我省血液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讨、疑难重症诊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专业指导与救治等任务,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为我省血液专业临床与学术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得到了省内、国内同行的认可。

30多年来,在几代临床医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我院血液科一直是河北省血液病专业医疗、教学、科研的学科带头单位和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是在华北地区和国内都享有一定盛誉的血液病专业科室。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条件

血液内科专业包括血液内科门诊,血液内科病房(三个病区,其中百级层流床6张,普通床位150张)和河北省血液病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血液病重点实验室是在我省第一个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基础上于1999年成立的,2009年9月1日正式通过省科技厅的论证验收,成为我省生命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一员。河北省血液病重点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共有六个技术平台,包括细胞遗传学研究室、流式细胞术研究室、细胞培养和干细胞研究室、骨髓病理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和血栓与止血研究室。研究室总面积达960平米,固定资产1580万元,实验室专职工作人员6人。环境、室内装修及仪器设备基本符合要求有较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能有效向医院内外开放,较高水平的满足了医院医疗、教学及科研的需要。

博士、硕士研究生授权点(1991年至今);河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1997年至今);国家临床药理机构(1998年至今);河北省血液病研究所(2003年正式注册成立);河北医科大学强势特色学科专业(2004年至今);河北省重点学科(1997年至今);肩负医疗、教学、科研和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等重要任务。

2、病种主要包括:

(1)急慢性白血病,占我科住院患者的50%以上,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2)淋巴瘤,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

(3)出血性疾病,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管性血友病等。针对血友病,成立了河北省血友病诊疗中心,并且成为国家血友病信息管理中心在河北省的唯一信息上报中心。

(4)再生障碍性贫血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6)骨髓增殖性肿瘤,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

(7)溶血性贫血,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多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

(8)浆细胞疾病,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等。

(9)多种血栓性疾病。

(10)其他系统疾病造成的血细胞减少症。

3、设备情况

2007年至2012年共投资引进大型设备80余套用于临床和实验室工作,包括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倒置荧光显微镜、PCR仪、骨髓病理切片机1台、酶标化学发光检测仪1台、微孔荧光检测仪1台、血细胞分离机、紫外分析仪以及20余台监护仪等。为彻底根治一些血液病,我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具有百级层流病房6个,能够开展各种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二、人才梯队

1、学科带头人情况

罗建民,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河北省血液病研究所所长,河北省血液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北省实验血液学会会长,河北省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委员,全国医师定期考核学业专业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实验诊断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淋巴瘤联盟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血友病专家组组长,中国免疫学会终身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通信编委、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审稿专家。30年来,一直从事血液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治及基础与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在国际、国家和省级杂志上发表100多篇论文,博士论文作为leading artical刊登在著名国际血液病杂志《Leukemia》上。主编和参编《边缘血液病学》、《白血病》《难治血液病诊治策略》、《白血病化疗学》、《血液内科备忘录》和《血液疾病诊治与康复》等多部学术著作。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及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行业专项基金等资助课题,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40多名,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学工作者、科研先进工作者、优秀医生。

2.后备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骨干力量

目前,我血液科已经涌现出一批后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包括郭晓楠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细胞疾病学组成员)、张学军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干细胞移植学组成员)、任金海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组成员)、张敬宇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成员)、王福旭主任医师、郭晓玲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杨琳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感染学组成员)等,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均有主持或参加多种药物临床试验的经历,具有丰富的临床试验能力和资历。

3.人员结构合理,形成人才梯队

建立主要由博士和部分硕士组成的完善的学科梯队和优秀的人才储备,并建立系列、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落实“请进来 ,走出去”战略:我中心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本专业国内知名医院和科室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掌握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化疗、恶性血液病靶向治疗、血液危重症诊疗、出血性疾病等亚专科的发展情况,每年选派5-6名优秀的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对各个亚专科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例如分别前往美国密执安那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别学习干细胞基础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栓与止血研究等。除了通过培养研究生、博士生提高临床与科研技能外,针对相关具体新技术、新项目选派青年骨干专项学习,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学科专业联系、邀请专家讲学、演示新技术,实现短平快的项目开发。

血液内科现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共32名(返聘1名),护士57名,技师3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9人(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2人,四级教授2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6人,中级职称8人,住院医师10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38.7%),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5人,组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河北省领先水平的一流血液病医师队伍,能够处置各种血液常见病和高危复杂疑难血液疾病,并积极参与外院复杂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

35岁及以下人员10人(43%),36-45岁的人员6人(26%),46岁以上人员7人(30%),平均年龄38.5岁。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业人员19人(82.6%)。

护理结构、素质符合医院整体护理规范要求,护理队伍实力雄厚。有4名护士先后在国家级医院专修ICU。80%以上护士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技术水平及整体素质全部达标,成为我省护理队伍培训基地。

学科队伍中10余人参加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班,学习完成培训计划全部课程,包括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2名,其余人员均参加了医院及科室组织的培训。

三、临床绩效

5年来血液内科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每年收治危重患者约300人次,其中40%为兄弟科室或外院转入。除8张层流床位外,还包括血液内科一、二、三区的普通病房150张床位,。几年来,本科无重大医疗技术差错、事故。住院病人、门诊量以每年10% 速度增长,住院患者由2006年的600余人次增加至2014年4000余人次,普通病房平均住院天数略有下降。甲级病历达95%以上,无丙级病历。近半年达到甲级病例100%。病床使用率达140 %以上,诊断符合率达95%。

5年来血液内科每年人均月节余在1万元左右,全科每年节余平均1600万元,最高月结余180多万元。始终位列有床位科室前三名。科室团队迅速扩大,现有医技护人员100余人。

同时,贯彻卫生部医改大正方针,落实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主题,结合血液内科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血液内科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一年以上,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成为我省优质护理、优化医患关系的窗口单位,并在省内大力推广。

近5年来开展优势项目与新技术:

1.因科室改建层流病房一度关闭后于2012年重开6张层流病房,使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逐步规范化。近年每年造血干细胞移植例数在百例左右,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单倍体移植,并且逐渐超过总移植例数的一半以上。

2.在河北省血液病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建立了血栓与止血研究室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室。近期开展了:

(1)率先在华北地区开展了血浆ADAMTS13活性的检测方法,此技术的开展使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诊断更加精确及时,从而有力地指导了治疗措施的选择,大大提高了疗效,明显改善了TTP患者的预后。

(2)率先在河北省内开展了血液病染色体常规核型分析技术和原位荧光杂交(FISH)技术,大大提高了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水平,从而有力地指导了临床治疗的选择。

(3)开展了检验科不开展的APTT纠正和PT纠正试验,从而用于对获得性和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用于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尤其是获得性血友病)等疾病疗效的检测。

3.规范了多种白血病的诊疗策略,尤其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完全缓解率到达95%左右,5年临床治愈率达到90%以上。

4.重视和加强了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治疗在非APL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使得AML患者的5年OS明显提高。

四、临床试验

1999年,血液专业为我院首批经CFDA认证的专业之一,目前在研项目4项,其中I期临床试验一项。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专业介绍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于1954年在河北省内率先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近60个年头。经过60年的发展,神经内科逐渐壮大,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都跻身到了全国的前列。

一、基本情况

目前神经内科编制床位235张,实际开放床位286张,其中设有神经介入病房30张,重症监护病床13张。年门急诊量10余万人次,年出院人数7千多人次。目前拥有医护人员211人,其中医师7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7人,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医师总数的85.7%,高级职称的占医师总数的57.14%。护理人员115人,其中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16人,研究生学历的4人。2013年东院区神经内科成立,床位132张,医护人员58人,其中医师28人,护士30人。神经内科拥有国内本专业一流的神经病学实验室(院士实验室),使用面积达3300平方米,地上4层,地下1层,设有电镜室、细胞培养室、病理室、PCR室、脑脊液细胞学室、神经免疫室、癫痫研究室、脑血管病研究室、分子遗传室、肌萎缩侧索硬化研究室、洁净动物室、学术会议室等。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先进,设备总价值达1100多万。2001年纳入河北省重点实验室,2010年成为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亚专业齐全,包括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脑脊液细胞学、神经免疫性疾病、癫痫和认知功能障碍、肌肉和周围神经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及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在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基础研究方面都处在国内先进行列,有些领域在国内乃至国际领先。

二、人才梯队

1、学科带头人情况

科主任:王维平,现任神经内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学研究项目,学术任职有中国抗癫痫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河北省抗癫痫协会副主席,河北省医师协会第一届常务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李春岩院士是神经内科专业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心脑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神经病学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委员会常委,河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物理学杂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等十一家专业杂志的编委或主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河北省省长特别奖,“燕赵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科技工作,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劳动模范。

郭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学研究项目。曾获“河北省优秀青年教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河北省政府予以记三等功一次。学术任职有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主任委员。担任《脑与神经疾病杂志》主编、《中华神经科杂志》编委及其他多种国家级专业杂志的编委。

2.后备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骨干力量

张祥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神经内科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北省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康复医学会常委。

何俊瑛,女,汉族,主任医师、教授。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脑脊液学组副组长及河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刘亚玲、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河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康复医学常务委员,河北神经科学理事,石家庄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人。

王晓鹏,男性,医学博士,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檀国军,男,神经内科科副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副教授。河北省免疫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秘书,中华神经科学学会会员。

宋学琴,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神经内科科副主任,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医师学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河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秘书,河北省石家庄市医学会神经神经病学委员会常委。

刘力斗,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副主任

三、科研情况

2013年,科室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1项、国家攻关性科研项目3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项,科技部“十一五”子课题2项;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重大疾病和常见病预防治疗研究专项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30项、省博士研究基金科研项目1项、省重点科研项目2项、省教育厅博士研究基金科研目项1项、省科技厅科研项目30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省卫生厅科研项目58项、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5项、省科技攻关性科研项目6项、省追踪性科研项目4项。神经内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还有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多项。研究成果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400余篇,其中SCI论文84篇。

三、教学情况

神经内科注重教学工作,1993年神经内科获硕士学位培养点。1998年获博士学位培养点。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在省内神经内科界最多,每年培养研究生 70多名。这些研究生毕业后遍布我省各地,大部分都成为了临床上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四、药物临床试验

神经内科目前承担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2项,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多项,神经内科多人参加国家级及省级GCP培训,严格把控试验质量。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皮肤专业介绍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始建于1918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专业技术从无到有、由粗到精,专业梯队不断形成、壮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型设备不断增多,在科研、教学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条件

我科目前年门、急诊量为约11万人,年出院病人约800人。具有34位医、护、技术人员、独立的门诊手术室和25张病床的独立病区和护理团队。我科的学科共分有七个专业,包括真菌、皮肤病理、皮肤外科、变态反应、皮肤中医、性病、激光美容和四个实验室(真菌实验室、病理实验室、性病实验室、变态反应实验室)。室内装修及仪器设备符合要求,有较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能有效向医院内、外开放,较高水平的满足了医院医疗、教学及科研的需要。我科于1999年被批准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六名。我科为河北省重点临床专科。

2、病种

皮肤性病学专业书籍收录的皮肤病大部分都能在我科见到,其中常见病有病毒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神经障碍性皮肤病、角化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疱疹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皮肤附属器病、寄生虫病、结缔组织病、遗传性皮肤病、皮肤肿瘤及性传播疾病约数百余种。物理性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萎缩性皮肤病、皮下脂肪病、代谢性皮肤病、粘膜疾病等也能见到。

我科的亚专业分枝全面,诊疗技术项目完善,且均在省内领先或属国内先进水平,具体情况如下:

真菌病专业:除能诊治皮科常见病如头癣、手足癣、体癣、皮肤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外,还可借助真菌镜检、培养、菌种鉴定协助其它专业诊断真菌感染。

皮肤病理专业:主要解决皮肤科疑难病如大疱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皮肤肿瘤等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该专业除了开展普通病理(HE)检查外,还开展免疫病理检查,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大疱性皮肤病提供了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段。另外,还开展结晶紫、Giemas、阿申蓝等特染,为少见病的明确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皮肤外科专业:可切除皮肤肿物、各种小色素痣;磨削疤痕、大片的色素痣、雀斑、太田痣、酒渣鼻;手术皮瓣成形术、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局部封闭治疗瘢痕疙瘩和斑秃;手术联合放疗治疗瘢痕疙瘩,多种方法治疗各种疣、血管瘤等,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应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多种皮肤良性小的增生性肿物,如脂溢性角化病、汗管瘤、各种疣病。皮肤外科各种复杂手术,包括各种皮肤恶性肿瘤的切除和皮瓣、植皮修复等。

变态反应专业:常规开展斑贴、静脉血过敏原特异性IgG、IgE、皮内试验、生物共振过敏检测等,为慢性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化妆品皮炎行变应原筛查。并针对相关过敏原进行特异性的脱敏治疗。

中西医结合专业:治疗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如白癜风、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等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性病专业(性病实验室):常规开展各种相关检测,并能依据性病实验室提供的可靠依据有效地诊治各种急、慢性性病如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等。针对顽固性复发性尖锐湿疣,尤其是尿道口附近的尖锐湿疣采用ALA光动力治疗。

皮肤美容:使用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改善肤色不均(如黄褐斑)、毛孔粗大、紧肤、祛皱、促进创面和溃疡愈合,减少疤痕形成。使用Vbeam(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血管性疾病如鲜红斑痣、单纯性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酒糟鼻、蜘蛛痣等。使用MedLiteC3 Q开关双波长(1064nm,532nm)激光治疗仪治疗太田痣、咖啡斑、雀斑、纹身、纹眉、等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治疗效果确切。点阵激光治疗各种萎缩性疤痕、除皱。全面开展了果酸化学换肤皮肤美容术,重睑美容及脂肪移植美容术等。

3、设备情况

在现有大型治疗设备:Medlite C3 Q开关双波长和595nm脉冲染料激光、窄谱UVB、红蓝光、光动力治疗仪、CO2点阵激光等,全面涵盖太田痣、血管瘤、白癜风、痤疮、皮肤美容的临床需要。完善的病房常用抢救设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完善的病理和免疫病理、真菌和性病实验室诊断设备(荧光显微镜、低温切片机、图像分析系统等),设备使用率很高。近5年医院为我科在门诊、病房的治疗及检查设备方面已投入约400万元资金支持。

二、人才梯队

1、学科带头人情况

李玉平,女,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委员,

石家庄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近五年来主持开展了多项新的检查和治疗项目,如光动力治疗、大疱性皮肤病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和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查、静脉血过敏原特异性IgG、IgE检测、红蓝光治疗、调Q双波长激光和脉冲染料激光和点阵激光治疗技术、成立了皮肤外科亚专业。并于近期即将开展308准分子激光治疗技术。年度专科查房次数可达到60余次。具备丰富的皮肤病理工作经验和较全面的医疗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近五年来,承担河北省卫生厅课题3项,参研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奖成果有:河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二获奖人);10年来发表论著20余篇,参加了国家首部全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规划化教材(国家医学电子书包)《皮肤性病学》的编写。

2.后备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骨干力量

刘强,男,博士,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现任

河北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

石家庄市医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专业特长:熟悉并掌握寻常型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副肿瘤性天疱疮等大疱性皮肤病的免疫学机制、在大疱性皮肤病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科内主持开展了疱病的免疫病理检查、疱病抗体ELISA检测方法。参与皮科专家门诊、带领病房查房,经治重症药疹、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等危重病。先后参加了省科委科研项目和中华医学会科研项目工作各1项,并有数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各级医学杂志上;就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就常见疱病的HLA分型及周斑蛋白、包斑蛋白抗体在副肿瘤性天疱疮发病过程中的致病作用展开研究,论文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从事皮肤性病的临床教学工作多年,对皮肤性病的教学工作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有发表多篇相关论文。指导研究生6名。参加过国家级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

李艳玲,女,硕士,科室副主任,皮肤外科亚专业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现任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分会皮肤外科亚专业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兼秘书

河北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

主要专业特长:主要从事皮肤外科的临床工作,包括皮肤良、恶性肿瘤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尖锐湿疣的电刀、激光和光动力治疗等。在面部的色素痣、囊肿等各种小肿物的精细手术切除治疗、腋臭微小切口手术、疤痕磨削、及汗管瘤和老年斑的超脉冲激光治疗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并擅长应用各种激光设备治疗太田痣、纹身、老年斑、雀斑、咖啡斑、面部褐青色痣、面部红血丝、皮肤血管瘤、鲜红斑痣等。点阵激光和光动力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光动力联合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皮肤外科各种复杂手术,包括各种皮肤恶性肿瘤的切除和皮瓣、植皮修复等,以及重睑、开眼角、下睑成形等美容皮肤外科内容。

主要工作业绩:从事皮肤外科工作10余年。各种手术治疗和激光治疗病例已达数千例,另外,在高频电刀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常年从事河北医科大学的本科、本硕的的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承担和参研省、厅级科研项目3项,在国家级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医学著作2部。参加过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

其他骨干力量

我科还有三名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医生,他们分别是皮肤病理、遗传、真菌和变态反应方面的骨干力量,年龄都在45岁以下,分别承担了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级和厅级的科研项目,近5年来在国家级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医学著作多部。具有较丰富的诊治疑难危重病例的能力和丰富的临床教学能力。均参加过国家或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

3.人员结构合理,形成人才梯队

全科34位医护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合理,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72%的医师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博士学位4/16(占25%)人,高级职称医师9/16 (56%)中级职称称医师5/16 (31%)初级职称称医师2/16 (13%)。有13名医师先后参加了国家及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班。两名科室副主任45岁以下,博士或硕士毕业,任河北省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或委员。护理队伍结构、素质符合医院整体护理规范要求,护技队伍实力雄厚。护士15名,技师、检验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7人。80%以上护士拥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有6名护士及检验师先后参加了国家及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班。病房配备了11名专业性很强的护士和三级医师组成的医疗团队,主要收治各种疑难、危重患者等。

三、临床绩效

5年来皮肤性病科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每年收治危重患者约占住院病人的20%。多年来,本科无重大医疗技术差错、事故。5年来,门诊量平均约每年10万余人次,住院患者由2012年的约600余人次增加至2014年的约800人次,病房平均住院天数逐渐下降。甲级病历达100%。病床使用率平均达150%,诊断符合率约达98%。

同时,贯彻卫生部有关医改的大政方针,落实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主题,结合皮肤性病科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皮肤性病科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多年,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四、临床试验

皮肤专业于2010年通过CFDA认证,2014年复核检查中再次通过CFDA认证。研究人员注重研究质量,多次参加国家及医院GCP培训,目前在研项目2项。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呼吸一、二科专业介绍


呼吸一科专业介绍


一、发展简史

1972年 以孙以瑜教授为首组建成立了内科呼吸组;

1975年 孙以瑜、王保法教授创建血气分析室;

1988年 孙以瑜教授开始招收河北省首批呼吸专业研究生,目前呼吸一科已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

1991年 经河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河北省呼吸病研究室;

1996年 成立了呼吸病科;

1996年 被评为河北省教育厅内科学重点学科;

2000年 更名为呼吸内科;

2001年 12月在阎锡新教授的倡导和呼吁下,呼吸内科成立了RICU病房;

2004年 被评为河北省高校系统强势特色学科专业;

2006年 3月呼吸内科迁至医技楼7楼,建立了10张床位的RICU层流病房,对 ICU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普通病房设床位42张;

2007年 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2010年 河北省呼吸病研究所正式注册成立,阎锡新教授任所长;

2009年 成立呼吸二病区,现为呼吸二科;

2010年 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

2012年 被卫生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专科;

2013年 成立东院呼吸科门诊及病区。

二、专业及梯队建设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专业是由我国已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孙以瑜教授创建的、具有40年历史的学科专业,是我省最早成立的呼吸科专业科室,是我省一流的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和呼吸危重病/疑难病诊治中心,2012年被卫生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专科。拥有众多我省呼吸专业的老教授或知名专家,王保法教授、左竹林教授、刘树卿教授、张聪敏教授、石玉珍教授等都曾或正在这里执教和工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专业梯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我院呼吸专业包括本部一、二科和东院病区。呼吸一科现有开放床位58张,实际使用85张,其中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13张。目前有17名医师、53名护士和3名技师组成的大型专业科室。其中教授4名(含2名返聘),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7名,医师3名,技术人员3名,博士3名,硕士12名,主管护师17名。3人先后于美国、英国和意大利研修。主要病种包括肺部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病)、肺部肿瘤等。专业领域包括呼吸危重症救治中心、经纤支镜诊疗、导管介入治疗、大型肺功能检测与血气电解质分析、哮喘专病门诊及免疫过敏反应检测和脱敏治疗等。近几年来,随着RICU的成立,呼吸危重病救治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充分显示了我院呼吸专业的技术优势,为全省抗击非典胜利做出重大贡献。承担河北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任务。每年接收来自全省各医院的进修医师。

呼吸一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科主任阎锡新教授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专业学科带头人、河北省内呼吸专业唯一博士研究生导师、兼职河北省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全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河北省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呼吸杂志》副总编辑。目前承担国家级自然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多项。科内有浓厚的学术气氛,目前每周四上午全科专业查房,每周五下午为河北省呼吸沙龙,不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每年举办呼吸内科进展高级学习班。主持或参加国内、国际学术活动,每年在国际学术刊物、国内核心期刊或国内重大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约10~20 篇。

三、专业特色

1.在呼吸危重症、呼吸衰竭抢救和呼吸支持方面居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2002年12月成立了省内首家呼吸ICU,使机械通气管理逐步规范化。现已经成为河北省呼吸重症救治中心。

2.省内率先开展组胺或乙酰胆碱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用于诊断支气管哮喘及相关疾病鉴别诊断,明显提高了喘息性疾病确诊率。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诊疗。除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外,还开展经支气管电凝治疗和支气管内支架放置技术等。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处于我省该领域领先地位。

4.建立肺栓塞诊疗绿色通道,提高肺栓塞正确诊治水平,并通过各种途径推广肺栓塞标准诊疗理念,产生了很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5.加强对肺间质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使我科对肺间质疾病的研究和诊治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在省内率先开展肺泡灌洗、TBLB等技术并成功完成2例肺泡蛋白沉着症的治疗性灌洗。使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治水平明显提高。

6.成立哮喘专病门诊。强化哮喘规范化防治,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

7.成立河北省健康呼吸中心。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患者对哮喘、COPD、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等疾病的认识水平,规范了诊疗措施,提高治疗水平。

8.在呼吸疑难疾病诊断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如GOOD-PASTER综合症、胸膜间皮瘤、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WEGNER肉芽肿等。

9.省内率先开展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序贯治疗中晚期肺癌,同时拓展支气管动脉栓塞救治大咯血的治疗范围。

10.为了配合我国政府签署的世界控烟条约,降低我省吸烟率,实现我院作为河北省无烟医院的承诺,我院依托呼吸一科成立了戒烟门诊。其职能是给吸烟者健康咨询、指导应用戒烟药物、制定个体化的随访计划,与其家庭配合提高戒烟成功率。

四、专业成果

呼吸一科为促进专业分支向纵深发展,分别成立了侧重于呼吸危重症、肺间质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纤支镜诊疗、介入治疗小组,并与临床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相联系。十几年来,为全国各地输送研究生近40名。1人在国外发展,多人在国家级医院从业,多人已成为省级医院专业骨干。专业梯队建设合理,临床科研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肺部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系列研究

近十年来,先后完成COPD患者细菌、病毒、真菌、厌氧菌、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均属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首次报道医院内嗜肺军团菌爆发流行。系统研究并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RICU患者通气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其来源的理论及(VALAI)的概念,并探讨了相应防治措施。已发表相关论著5篇,省部级科研成果2项。国家级自然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1项。

(二)急性肺损伤发病机理研究

通过对不同诱因(肺内与肺外性)所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探讨不同肺损伤肺与全身炎症反应差异与机制,糖皮质激素水平及对激素反应的差异,为临床ARDS激素治疗指证寻求依据。获得国家自然基金1项。

(三)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研究

除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外,还开展经支气管电凝治疗和支气管内支架放置技术等。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处于我省该领域领先地位。省级追踪项目《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恶性中心气道狭窄》1项。

(四)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系列研究

先后从临床、动物实验模型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肺间质纤维化病理学、肺泡灌洗液与血浆炎症介质变化、纤溶机制与肺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已发表论文5篇。

(五)肺栓塞发病机制与临床诊疗系列研究

我科自九十年代探讨肺栓塞临床诊疗方法,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提高我省业内医师对肺栓塞的诊疗水平做出了贡献。2001年加入北京朝阳医院牵头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人肺血栓栓塞标准化诊疗方案研究》,现已结题。已经完成部分肺血栓栓塞发病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六) 不同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早期撤机的影响

在近十年临床研究基础上,探讨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基础上不同通气模式对提前撤机的优势,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COPD抢救成功率。

(七)哮喘防治研究

2007年成立哮喘门诊,规范治疗,加强健康教育。2009年加入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的国家科技部课题《中国主要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及规范化防治》。2014年针对哮喘亚专科设立专人专病门诊,定期举办健康讲座,长期跟踪随访,极大的规范了哮喘诊治,提高了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控制率。

(八)临床药物试验研究

2002年以来共完成或正在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研究17项,多数为国际多中心试验。

2014年发表1篇相关综述《多中心、多物种临床前研究向临床研究的转化进展》。

(九)重度雾霾天气对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影响与防治

2014年度申请并获得河北省重大专项课题1项(雾霾防治)。组织全省9个地市的呼吸同道,共21个呼吸团队加入课题组,目前已经收集数百慢阻肺、哮喘病例;同时,克服困难,在重度雾霾天深入街道,为交警、工地建筑工人、停车场工人检测肺功能;与环境检测、气象部门、医保部门合作调查我省雾霾对慢性呼吸疾病的影响。

五、荣誉和成就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一科始建于1978年(当时为呼吸专业组),由已故医学大家孙以瑜教授组建,是河北省最早的呼吸病专业科室。几代医护人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临床与科研并重,积极拓展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发展成为一所集科研、医疗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河北省呼吸与危重症临床与教学基地,是目前我省唯一呼吸专业博士培养单位。2010年河北省人事厅、科技厅、教育厅与省卫生厅联合批复依托我院成立河北省呼吸病研究所,成为省内唯一具有独立法人的呼吸疾病研究机构。

呼吸一科肩负着医疗、教学、科研和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等重要任务。呼吸一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阎锡新教授2007年荣获中国医师最高荣誉奖-第四届“中国医师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要承担我省突发性呼吸传染病救治指导任务,编写防控救治预案,充分发挥了本专业在我省的学科带头作用。受到了政府与社会高度赞扬。在业务和学术成就上得到了省内、国内同行的认可。

具体荣誉成就如下:

硕士研究生授权点(1991年至今);

河北省教育厅内科学重点学科(1997年至今);

国家临床药理机构呼吸专业(1998年至今);

河北医科大学强势特色学科专业(2004年至今);

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2007年至今);

河北省呼吸病研究所(2010年正式注册成立);

博士研究生授权点(2009年至今);

河北省重点学科(2011年至今);

国家级重点专科(2012年至今)。


呼吸二科专业介绍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以呼吸科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型设备不断增多,科室规模整体扩大,不断深化专业科研层次,在临床诊疗水平、科研、教学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1998年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成立以来,科室人员定期参加GCP培训,以严谨、求实、重质量为原则,完成或正在进行诸多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涉及抗感染药物(细菌、真菌、病毒等)、支气管扩张剂、止咳祛痰药物、抗凝药物等,积累了丰富的药物临床研究经验。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条件

病房有ICU 床位10张,普通床位45张,门诊包括哮喘门诊,戒烟门诊,肺功能检测室,血气分析室,支气管镜诊疗室,以及呼吸病实验室。呼吸病实验室下设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动物病理/生理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免疫/变态反应室等。

硕士研究生授权点(1991年至今);河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1997年至今);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999年至今);河北医科大学强势特色学科专业(2004年至今);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2007年至2011年);河北省重点学科(2011年至今);国家重点临床专科(2012年至今)。肩负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重要任务。

2、病种

主要包括: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住院患者的30%以上。其中主要是危重症患者,以及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脱机困难者。

(2)肺炎,主要是各种重症肺炎,尤其是特殊病原菌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重症肺炎。

(3)支气管哮喘,已成立了哮喘门诊,呼吸治疗中心。

(4)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鉴别诊断

(5)肺癌,主要是早期诊断以及中晚期肺癌治疗。

(6)胸膜疾病的诊治,包括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等。

(7)肺血管疾病(包括复杂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症的诊治)

(8) 介入性气道疾病的诊治

(9)各种呼吸疑难杂症、急危重症的诊断治疗。

3、设备情况

呼吸二科配备了无创和有创呼吸机、重症监护设备(含呼末二氧化碳监测)、中央监护系统、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设备、床旁超声设备、全自动电除颤仪、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震动排痰机,满足各种重症患者的临床监护和救治。具有较为齐全的支气管内窥镜系列产品,包括电子支气管镜、超声电子支气管镜、小探头支气管镜、荧光支气管镜等、在肺部肿瘤、大气道阻塞性疾病治疗设备包括氩气刀、高频电刀等设备。呼吸病实验室设备齐全。

4、学术地位变化及国内外认可情况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直是河北省呼吸病专业医疗、教学、科研的学科带头单位和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是在华北地区享有一定盛誉的呼吸病专业科室。2012年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近年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科人员锐意进取,临床与科研并重,积极拓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拓展呼吸专业临床工作范围,深化专业科研层次,扩大对外交流与课题协作力度,拥有省内和国内多家大中型医院业务协作网络,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平台会诊及联合课题研究。承担我省呼吸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讨、疑难重症诊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专业指导与救治等任务,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为我省呼吸专业临床与学术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得到了省内、国内同行的认可。

二、人才梯队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技术力量雄厚,主任医师教授5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人,中级职称3人,硕士生导师6人,

35岁及以下人员6人(43%),36-45岁的人员3人(21%),46岁以上人员7人(36%),平均年龄35.0岁。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业人员14人(100%)。

组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河北省领先水平的一流呼吸病医师队伍,注重人才培养,每年选派数名优秀的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对各个亚专科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学习和人才培养,同时通过举办学习班、培养进修医师、外出会诊等平台带动区域性整体技术水平提高。

学科队伍中14人参加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班,学习完成培训计划全部课程,包括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护士5名。

三、临床绩效

近年来临床业绩不断提升,经济效益逐年增长。住院病人、门诊量以每年20% 速度增长,病床使用率达167 %以上,甲级病例率达到100%。诊断符合率达95%。贯彻卫生部医改大正方针,落实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主题,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成为我省优质护理、优化医患关系的窗口单位,并在省内大力推广。

近5年来开展优势项目与新技术:

1. 开展超声内镜技术,EBUS-TBNA、EBUS-GS两种不同超声内镜,结合自荧光支气管镜,对于肺部肿瘤患者诊断技术很大提高

2. 开展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包括高频电治疗、氩气治疗、冷冻治疗、球囊扩张、气道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治疗,肺部肿瘤患者介入治疗技术很大提高

3.哮喘门诊,不断充实诊断技术,在完善基础设施情况下,在院内首先开展了一氧化氮呼气测定,为哮喘患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还开展了脱敏治疗,为哮喘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4.多学科合作进行肺动脉高压症的诊治。

四、科研状况

(一)发展方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已经建立了系列、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以临床研究和临床基础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多项研究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目标明确,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稳定的系列课题研究。

(1)肺血管疾病相关研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合作项目、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

(2)支气管镜介入诊疗研究,包括EBUS-TBNA及EBUS-GS的诊疗情况(省级追踪项目)。

(3)雾霾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二)科研水平

1.承担课题及其资助情况

呼吸内科2006-2014共承担课题42项,其中省部级科研课题26项,市厅级课题16项,国家级自然基金1项,国家级联合攻关课题1项,省自然基金课题3项。8年来累计科研经费660余万元。

2.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2006年-2015年,呼吸内科共获得成果奖励4项,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保定市科技进步奖1项,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鉴定成果2项,河北医学科技奖1项。

3.论文和专著

2006年-2015年,呼吸内科共发表论文150余篇, ISTP收录13篇,国家级核心期刊110余篇,其他20余篇。副高职以上人员共发表论文130余篇,人均发表论文5.2篇。中职人员20篇,人均发表论文3.3篇。2006-2015年共主编教材10余部,专著6部。

4.成果推广:有多项科研成果已被推广应用。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本研究不但证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高,同时提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抗生素选择应覆盖的抗菌谱,缩短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时间,减少不良用药。

(2)RICU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肺感染系列研究

本研究不但证明了VAP的发病机理与防治措施,同时明确了我科ICU病房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特点,为VAP及重症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抗生素选择提供了依据。

3. 经超声支气管镜介入诊疗研究

本研究不但为肺部及纵隔占位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而且还提高了肺癌患者的诊断阳性率,此外,操作创伤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三、临床绩效

近年来临床业绩不断提升,经济效益逐年增长。住院病人、门诊量以每年20% 速度增长,病床使用率达167 %以上,甲级病例率达到100%。诊断符合率达95%。贯彻卫生部医改大正方针,落实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主题,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成为我省优质护理、优化医患关系的窗口单位,并在省内大力推广。

近5年来开展优势项目与新技术:

1. 开展超声内镜技术,EBUS-TBNA、EBUS-GS两种不同超声内镜,结合自荧光支气管镜,对于肺部肿瘤患者诊断技术很大提高

2. 开展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包括高频电治疗、氩气治疗、冷冻治疗、球囊扩张、气道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治疗,肺部肿瘤患者介入治疗技术很大提高

3.哮喘门诊,不断充实诊断技术,在完善基础设施情况下,在院内首先开展了一氧化氮呼气测定,为哮喘患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还开展了脱敏治疗,为哮喘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4.多学科合作进行肺动脉高压症的诊治。

四、科研状况

(一)发展方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已经建立了系列、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以临床研究和临床基础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多项研究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目标明确,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稳定的系列课题研究。

(1)肺血管疾病相关研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合作项目、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

(2)支气管镜介入诊疗研究,包括EBUS-TBNA及EBUS-GS的诊疗情况(省级追踪项目)。

(3)雾霾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二)科研水平

1.承担课题及其资助情况

呼吸内科2006-2014共承担课题42项,其中省部级科研课题26项,市厅级课题16项,国家级自然基金1项,国家级联合攻关课题1项,省自然基金课题3项。8年来累计科研经费660余万元。

2.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2006年-2015年,呼吸内科共获得成果奖励4项,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保定市科技进步奖1项,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鉴定成果2项,河北医学科技奖1项。

3.论文和专著

2006年-2015年,呼吸内科共发表论文150余篇, ISTP收录13篇,国家级核心期刊110余篇,其他20余篇。副高职以上人员共发表论文130余篇,人均发表论文5.2篇。中职人员20篇,人均发表论文3.3篇。2006-2015年共主编教材10余部,专著6部。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妇产专业介绍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专业始建于1918年,是省内最早的妇产科专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妇产科疾病诊疗与研究队伍。在我院得天独厚的”大综合”品牌优势的基础上,利用我们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在规范化和精细化方面下功夫,积极拓展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临床与教学基地,是我省唯一四级腔镜培训基地与妇科内分泌培训基地。承担我省妇产科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讨、疑难重症诊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专业指导与救治等任务,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社会效益显著提升,学科所属的妇科、产科、生殖医学各专业都引领着全省的学术前沿,部分专业达国内领先水平。

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以来(2001,2007,2011)是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是“河北省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中心”、“河北省生殖医学中心”、“河北省产前诊断中心”以及“河北省孕产妇抢救中心”,被指定为“卫生部内镜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四级妇科腔镜手术培训基地”和“中国医师协会妇科内分泌培训基地”,担负着医疗、教学、科研和基层医师培训等重要任务。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条件

妇产科包括妇科、产科和生殖医学三个专业,拥有3个病区(2个妇科病区,1个产科病区),床位110张;门诊14个(7个妇科门诊,2个产科门诊,4个生殖医学门诊、1个产前诊断遗传咨询门诊),还有门诊手术室、阴道镜室、宫腔镜室、妇科实验室、超声室、外受精-胚胎培养实验室等部门,每年门急诊量近20万人次。

我院妇产科是河北医科大学硕士(1986)、博士(2007)点,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药物临床机构(2002),首批成为河北省孕产妇抢救中心(2007)和卫生部四级腔镜培训基地(2011),是河北省妇产科质控中心所在地(2014)及河北省和石家庄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委单位(建会至今),学科所属的妇科、产科、生殖医学各专业都引领着全省的学术前沿,部分专业达国内领先水平。

2、病种主要包括:

【妇科】

(1)普通妇科

盆腔炎性疾病、外阴阴道疾病、宫颈病变、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良性卵巢肿瘤、生殖道畸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腔器官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

(2)妇科肿瘤

外阴癌、阴道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3)妇科内分泌

性早熟、性发育异常、多囊卵巢综合症、高催乳素血症、病理性闭经、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围绝经期激素替代、卵巢早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4)计划生育

高危妊娠引产,剖宫产并发症(切口瘢痕妊娠、切口愈合不良及憩室),新型IUD、口服避孕药、皮下埋植避孕药。

【产科】

(1)妊娠特有疾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

(2)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3)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

(4)正常分娩

(5)异常分娩

(6)分娩期并发症。

【生殖医学】

(1)男方精液常规检查及与生殖有关的各种精液参数的检测与分析,与男科联合开展附睾穿刺活检及精子冻存

(2)女方排卵监测、输卵管通畅性检查、药物促排卵

(3)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4)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5)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精(ICSI)

(6)辅助孵化(AH)

(7)冷冻胚胎

(8)未成熟卵子体外培养成熟

3、设备情况

2012年科室建设投入达1140万(海扶700万,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20万,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40万,STORZ宫腔镜80万),拥有彩色超声诊断仪5台(西门子2台、飞利浦2台、ALOKA 1台)、德国NOPA宫腔镜1台、阴道显微镜1台、聚焦超声波治疗仪1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监测系统1台、Olympus显微镜2台、二氧化碳培养箱6台、染色体核型及FISH组合分析系统1套、超薄液基细胞制片及诊断系统和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分型设备等,能够为临床及临床试验提供良好的设备保障。

二、人才梯队

1、学科带头人情况

黄向华,现任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7月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工作至今。1998年赴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医院妇产科学系妇科肿瘤研究室研修半年。在妇科肿瘤和普通妇科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对本学科疑难病种有较高的诊治能力。近三年主持开展代表国内领先和先进的新技术新项目6项: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腹腔镜辅助下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腹腔镜下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及腹腔镜下乙状结肠间置宫颈吻合阴道成形术等。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及河北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学科带头人,《中华妇产科杂志》、《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中国计划生育与妇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常务编委及编委。国家自然基金2项(8114105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阴道上皮分化的分子机制以及用于阴道重建的可行性研究);十二五支撑1项(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前瞻性多中心对照研究),省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文章50篇,SCI 1篇,中华杂志系列10篇。3年培养毕业博士生2名,硕士生14名。

2011率领科室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2012年“期刊高下载论文奖”。

2.后备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骨干力量

  

出生年月

学历

职称

专业组

方向

从事本

专业年限

研究生导师

李晓冬

197.12

博士

主任医师

妇科内分泌及普通妇科

1993至今

硕导

张丽娟

1971.3

博士

主任医师

妇科肿瘤及镇痛

1993至今

硕导

赵志明

1973.4

博士

副主任医师

辅助生殖

1996至今

硕导

江静

1974.6

博士

副主任医师

妇科肿瘤及计划生育

2000至今

硕导

徐春琳

1964.10

博士

主任医师

妇科肿瘤及普通妇科

1986至今

硕导

周英杰

1976.6

硕士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超声

1999至今

硕导

吴燕菁

1970.8

博士

副主任医师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肾病专业介绍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专业始建于1972年,是省内最早的肾内专业。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肾脏疾病诊疗与研究队伍。在医院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全科人员锐意进取,临床与科研并重,积极拓展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发展成为一所集科研、医疗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河北省肾脏病临床与教学基地。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拓展肾脏专业的临床工作范围,深化专业科研层次,加强与国内知名医院和国际对外交流与课题协作,拥有省内和国内多家大中型医院业务协作网络,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平台会诊及联合课题研究。承担我省肾脏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讨、疑难重症诊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专业指导与救治等任务,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为我省肾脏专业临床与学术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得到了省内、国内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近年来,作为河北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的主委单位,主要承担组织我省肾脏病的学术研讨和交流、市级和县级等各基层单位肾脏病知识的传播和肾脏病诊治的指导任务,充分发挥了本专业在我省的学科带头作用。受到了政府与社会高度赞扬。几十年来,在几代临床医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我院肾内科一直是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肾病专业医疗、教学、科研的学科带头单位和研究生培养基地。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条件

肾内科设门诊、病房(两个病区,床位96张)、肾脏病理实验室和腹膜透析中心。

肾脏病理实验室总面积150平方米。独立完成肾脏穿刺标本常规病理、分子病理和电镜病理诊断,实验室环境、室内装修及仪器设备符合要求,有较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能有效向院内、外开放,较高水平的满足了医院医疗、教学及科研的需要。腹膜透析中心有腹透专科门诊、病房、操作室、患者培训室和资料室,完全符合卫生部腹膜透析中心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授权点(1991年至今);河北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2002年至今);河北省腹膜透析治疗中心(2008年至今);卫生部授予首批全国腹膜透析治疗培育中心(2011年至今);2011年被认定为“腹膜透析医生植管培训基地”(华北地区仅四家),全国县级医院血液净化培训基地,河北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委单位及全国住院医师规培基地。肩负医疗、教学、科研、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等重要任务。

2、病种主要包括: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占我科住院患者的50%以上。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肾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等。

(3)急、慢性间质性肾炎。

(4)复杂性肾盂肾炎,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核,囊肿感染

(5)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

(6)遗传性肾脏病:遗传性肾炎、Fabry病、成人型多囊肾

(7)急性肾衰竭

(8)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并设立了腹膜透析专科门诊

(9)肾囊肿硬化治疗

3、设备情况

肾内科病房拥有心电监护仪4台、肾内科病理实验室拥有包括生物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病理图像分析仪、石蜡切片机、冰冻切片机、生物组织摊片烤片机、自动脱水机、生物显微镜、低温冰箱、酶标仪、洗板机,等先进的设备。几年来设备投入总计超过200万元。设备使用率很高,为完成肾活检病理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人才梯队

1、学科带头人情况

傅淑霞,女,1977年河北新医大学医学系毕业,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主任,河北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河北省腹膜透析治疗中心主任。河北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分会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理事,河北省医学会理事;河北省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分会和石家庄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医疗保险基本药物咨询专家,河北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卫生系统高级评委;临床荟萃和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编委。1977年至今就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肾内科从事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对肾脏病诊疗和疑难危急重症患者的诊疗有较丰富的经验。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获省、厅级科技成果进步奖5项,主编《肾脏诊疗和病理图谱》、《肾脏健康咨询》、《泌尿系感染与性病》、《肾内科主任医师查房》专著4部,参编著作多部。

2.后备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骨干力量

李绍梅 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河北医科大学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腹膜透析治疗中心副主任。河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秘书,石家庄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1985年至今在就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肾内科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尤其在腹膜透析临床诊疗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先后承担河北省科委、卫生厅级课题3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肾脏病主任医师查房》和《肾脏病进修医师问答》学术专著2部,参编著作多部。

杨林 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河北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1984年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肾脏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教学工作经验;尤其擅长肾活检病理技术,制片和阅片质量国内一流,十多年来已签阅肾活检病理2万余份,积累了丰富的肾病理诊断技术。出版学术著作3部。发表论文20多篇。

李素敏 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石家庄市医学会肾病分会委员,河北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1984年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从事内科、肾内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近30年。有丰富的临床、教学工作经验。曾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研修学习。发表医学论文20篇;参编著作7部。

谭会斌 男,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一直从事以肾脏疾病为主的临床及教学工作。对于肾内科各种原、继发肾脏疾病及危重、难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多年的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及腹膜透析并发症治疗经验。河北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参编医学著作6部。

裴华颖 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并留校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工作至今。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肾脏病及血液透析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委员。长期从事肾脏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腹膜透析的临床诊疗,2009年曾在美国哈佛医学院肾脏病研究所学习一年。先后承担省级课题5项,并获1项成果奖;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张丽萍 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并留校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工作至今,长期从事肾脏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承担省级、卫生厅课题多项,并获1项成果奖;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闫喆 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7年毕业于张家口医学院医学系,2002年获得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至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2部;作为第一主研人承担卫生厅课题一项并获省医学会优秀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

3.人员结构合理,形成人才梯队

建立主要由博士和硕士组成的完善的学科梯队和优秀的人才储备,并建立系列、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落实“请进来 ,走出去”战略:我中心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广州中山医院等国内知名院校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掌握肾小球疾病的肾穿刺活检术、慢性肾衰竭的腹膜透析治疗、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治疗,等。每年选派2-3名优秀的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对各个亚专科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例如派人分别前往美国哈佛医学院肾脏病研究所,日本大分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南京军区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上海复旦大学等单位,学习肾脏病基础医学,肾脏病流行病学、肾脏病理学习和研修,前往第一医院、、广州中山大学等单位研修腹膜透析治疗和护理。将来除了通过培养研究生提高临床与科研技能外,针对相关具体新技术、新项目选派青年骨干专项学习,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学科专业联系、邀请专家讲学、演示新技术,实现短平快的项目开发。

肾内科现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共23名(返聘1名),护士34名,技师2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8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人,四级教授6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人,中级职称3人,住院医师10人,专职腹膜透析医生5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30.4%),组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河北省领先水平的一流肾脏病医师队伍,能够处置各种肾脏常见病和高危复杂疑难危重症,并积极参与外院复杂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

35岁及以下人员10人(43.5%),36-45岁的人员4人(17.4%),46岁以上人员8人(30%),平均年龄39.5岁。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业人员21人(91.3%)。

护理结构、素质符合医院整体护理规范要求,护理队伍实力雄厚。有4名腹膜透析专职护士。80%以上护士拥有大本以上学历,技术水平及整体素质全部达标,成为我省护理队伍培训基地。

三、临床绩效

近5年来肾内科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提升。对肾小球疾病、肾功能衰竭、腹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难治性泌尿系感染、各种疑难重症病人的诊治等方面成为省内最具实力的专业。就诊患者大部分来自石家庄市以外地区,覆盖21个省市。2010年以来年门诊量由2.5万人次增加至4.3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由1600余人次增加至3100人次,每年收治危急重患者400余人次,年肾活检病理制片及阅片从1500余例增至2500余例,其中我科肾活检由1000余例增长至1800余例,省内其他兄弟医院肾活检病理诊断标本每年约700人次。现有腹膜透析存活患者300人年腹透置管60余例,腹透患者1年存活率88%,5年存活率51%,腹膜透析数量和质量全国排名第29位。1993年以来,本科有1例医疗纠纷赔偿,无医疗技术差错、事故,平均住院天数逐年缩短。甲级病历达95%以上,无丙级病历。病床使用率达130 %以上,诊断符合率达95%。

同时,贯彻卫生部医改大政方针,落实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主题,结合肾内科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肾内科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3年以上,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具有规范化腹膜透析护理团队,是护理系统唯一的专科护理科室,基本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成为我省优质护理、优化医患关系的窗口单位。

近5年来开展优势项目与新技术:

1.1998年率先在省内开展肾穿刺活检术,独立完成肾活检标本的制片、免疫荧光、光镜和电镜的诊断,填补了河北省肾活检病理诊断的空白,拉动了河北省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近5年来随着技术的更新和逐步完善,相继开展了肾组织的免疫病理和分子病理诊断。大大的提高了肾脏病的诊治水平,有效的带动了我省肾脏专业学术发展与医疗层次深入。有力推动了肾活检病理诊断技术和规范治疗在我省的全面展开和应用。

2.自1996年开展腹膜透析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患者以来, 我科具有专职的腹膜透析医护团队,熟练掌握腹膜透析置管术、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等技术。腹透团队的不断壮大,目前是我省最大的腹膜透析治疗中心,并带动了我省腹膜透析技术的开展。

近期开展了:

(1)开展肾穿刺活检分子病理诊断技术

(2)开展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和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

(3)开展肾囊肿穿刺及硬化治疗;肾囊肿感染穿刺引流诊断和治疗

(4)开展肾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术及支架介入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

3.开展腹膜透析治疗。

4.率先认识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并对其诊断和治疗取得一定的经验。

5.率先对糖皮质激素治疗致糖代谢异常和骨代谢异常的机制和治疗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四、临床试验

肾病专业于2010年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参与多项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目前在研项目3项。

学科队伍中8人参加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班,学习完成培训计划全部课程,包括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2名和副主任护师1名,其余人员均参加了医院及科室组织的培训。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专业介绍

心血管内科是在1999年较早被国家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专业,自成立以来,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国际多中心国际临床试验达十几项,项目完成满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药物临床研究经验。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条件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是我院强势特色专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国家心脏起搏和心电生理治疗培训基地,河北省卫生厅重点学科,河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河北省心脑血管病研究所所在地,河北医科大学介入诊疗中心,河北医科大学最早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美国心脏学院(ACC)继续教育中国医院基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远程教育基地。


心血管内科目前开设7个病区(共设床位350张)、5个心导管室、2个重症监护室(急诊重症监护室和心血管专业重症监护室)、心血管临床药理室、心血管病实验室、心脏电生理室、心电图室等。


心血管内科每年门诊量达10万人次,病种齐全,住院患者达2万人次,能够满足各种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条件。


2、病种主要包括:


(1)冠心病,占我科住院患者的70%以上,特别是危重复杂病及需要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


(2)高血压,特别是高血压急症、高血压危象、继发性高血压等,2014年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的“全民心血管健康行动——血压达标工程”项目,我院心血管内科表现突出,获得“血压达标示范科室”荣誉称号。


(3)心力衰竭,特别是各种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


(4)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室速、室早、室上速等。


(5)心脏瓣膜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和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6)心肌病,特别是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


(7)肺动脉高压,特别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及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疗。


(8)先天性心脏病。

3、设备情况


我院于2008年投入资金8500万元,新建心血管病房楼,建立和完善院外-急诊-导管室的心血管急救网络系统,心导管室配有世界先进的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统和其他各种医疗设备,完善的导管室建设:现有飞利浦单/双轨血管造影机以及128排CT,西门子心脏彩色超声诊断仪,Volcano 血管内超声(IVUS),FFR/CFR检测系统,Autocat-2 主动脉球囊反搏,并拥有先进的、非血流阻断的光学相干断层显像仪(OCT),引进Carto标测系统,Ensight标测系统,提高射频消融技术水平;近几年来的总投资共计超过1.36亿元。心内科现拥有面积120平方米的实验室,环境和室内装修良好,不仅拥有基本的实验设备外,而且拥有二氧化碳培养箱、超低温冰箱、高速低温离心机、Lanp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血小板聚集仪及荧光倒置显微镜等高级设备,能有效向医院内外开放,高水平满足医院医疗、教学及科研的需要。


二、人才梯队


1、学科带头人情况


(1)郝玉明,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专家委员会常委; 河北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省社区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河北省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石家庄市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医药杂志编委;临床荟萃杂志编委;中华高血压杂志特约审稿人;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高级讲师;中央文明办、卫生部健康社区行巡讲专家;河北省医德标兵、全国医德标兵、白求恩式医药卫生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郝玉明教授多年来从事心血管病诊断与治疗,特别是在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在国内较早的开展了女性心血管病研究,出版我国第一版女性心血管病专著。目前承担河北省科技厅重点课题“高血压人群的综合防治与疗效跟踪”,多次获得河北省卫生厅和科技厅科技进步奖和河北医大教学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编《女性心血管病》、《临床诊断思维》、《心血管病安全用药》、《难治性高血压》《内科学新编》等多部著作。


郝玉明教授作为药物临床试验心血管内科专业负责人,多年来从事药物临床试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出色完成多项临床试验,得到申办方的认可,且多次受到申办方和组长单位主要研究者的表扬。


(2) 傅向华,心内科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研究生生导师,现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兼冠脉介入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常委,河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河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冠脉介入培训基地主任、导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心脑血管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全国首批专家会员(全国共56名),美国心脏学院院士(F.A.C.C.),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客座教授(Columbia-Presbyterian Medical Center,是TCT大会主办医院,也是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医院)

(3)崔炜,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2003年留学日本,任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循环器内科特别研究员。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河北省心脑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自1988年工作以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4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功能、心电图估测左心功能、二尖瓣狭窄评价方法及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电子束CT评价心室功能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冠状静脉堵塞动物模型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工作。承担多项研究课题,曾率先在国内开展肺动脉血栓碎击术、超声引导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压闭术,并在冠心病、瓣膜病、先心病及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方面具有较深造诣。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六届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普通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第六届河北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0年度河北省质量标兵,2003年度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并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1次。


(4)李拥军,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9月至今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疑难病症的诊治,先后开展了冠状动脉PTCA及支架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及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并指导省内多家兄弟医院开展了上述手术,尤其对复杂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每年个人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例数达500余台。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青年委员,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学会委员,卫生部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导师,中华医学会河北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河北省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华高血压杂志》、《江苏医科大学学报》、《临床荟萃》审稿人,石家庄市医学会心血病分会常委,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主持了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


(5)刘凡,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大学毕业,此后一直从事内科、心内科临床工作。1991年、1997年曾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心脏电生理室、中国红十字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进修学习心脏起搏器安装、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等心脏电生理治疗及检查手段和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心脏介入治疗技术。擅长心脏病介入治疗及心脏病危重症抢救。参与创建心脏内科导管室,是河北省第一批可独立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手术的专家之一。

2.后备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骨干力量


(1)祖秀光,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于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经皮冠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的射频消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时或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等,准确的为疑难、重症心脏病患者解除病痛。在科研方面,近年来,在核心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并参编著作一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现承担省科委攻关项目一项、省卫生厅科研项目二项及院课题一项。


(2)张辉,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心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多年,对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临床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多次承担河北省科技厅课题,获得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多项。


(3)杨晓红,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心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多年,对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临床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两项省级课题,并取得两项成果,河北省医学会一等奖一项。擅长病种:各种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诊治。


(4)杨秀春,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1996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心脏病介入治疗及心脏病危重症抢救。对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心力衰竭、瓣膜病的救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多次参与国内外药物临床试验,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自2007年起,从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脏起搏器安装、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和等心脏介入手术,取得卫生部心血管介入医师介入治疗资质。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国内冠状动脉、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介入手术培训。


(5)刘金明,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在国内核心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急救和技能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精通各种心血管疾病微创手术如: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择期介入治疗和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术(单腔和双腔),恶性心律失常ICD植入术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等。

3.人员结构合理,形成人才梯队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高级涉外培训的投入,近年来不断派出中青年骨干赴国外进修学习,以达到培训和提高专业技术领域水平的目标。 瞄准心血管病领域的新技术、核心技术和重点技术,以短期进修的方式每年派遣1-2名医师,有的放矢地培养中青年后备人才。加强对年轻医师临床基本功的培训,建立健全定期考核制度。引进具有高学历和高业务素质的护理专业人员,加强学位教育和护理培训,以提高心血管病护理水平。


目前,我科已经形成了由博士、硕士组成的完善的学科梯队和优秀的人才储备。现有医师85名,护士180名,技师15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7人(二级教授4人,三级教授10人,四级教授多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9人,具有博士学位32人(45%),博士后4人,组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河北省领先水平的一流心血管病医师队伍,能够处置各种高危复杂心血管疾病,并积极参与外院复杂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


护理结构、素质符合医院整体护理规范要求,护理队伍实力雄厚。有数名护士先后在国家级医院专修ICU。80%以上护士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技术水平及整体素质全部达标,成为我省护理队伍培训基地。


学科队伍中11人参加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班,学习完成培训计划全部课程,包括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2名,其余人员均参加了医院及科室组织的培训。


三、临床绩效


近5年来开展优势项目与新技术:


1.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


(1) 开展的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了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复杂分叉病变以及合并心力衰竭、糖尿病、高龄等高手术风险以及不能行冠脉搭桥术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


(2) 开展了血管内超声诊疗技术。


(3) 开展了冠状动脉内旋磨术联合支架治疗技术。


2.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利用多点生理性起搏和多点再同步起搏治疗心力衰竭。


3.心律失常方面,除开展普通的二维标测系统射频治疗室上速外,还率先 于省内独立开展了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 进行了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


(2) 开展了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


(3) 对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常规实施普通起搏器植入和更换外,对于心衰患者,还开展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及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技术。


(4) 还开展了冷冻球囊治疗房颤技术。


(5) 国内领先、省内最早进行生理性起搏和多点同步起搏治疗过缓性心律失常。


4.在河北省内建立了第一个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介入治疗绿色通道,是“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石家庄唯一定点医院和河北省重大公益性卫生科研专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优化微创化再灌注急诊治疗项目”中心单位。第一时间、第一速度、第一效果,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千余例,手术成功率达99%。


5.进行了高血压人群的综合防治和疗效跟踪系列研究,强化社区高血压一级预防网络,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规范高血压分层治疗方案。

四、药物临床试验


心血管内科作为我院首批认证的药物临床试验专业,重视临床药物试验工作,健全结构,完善制度,培训力量,不断提高临床药物试验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要强调受试者安全意识,受试者保护意识,试验规范意识,科学意识;做到对受试者负责,对科室负责,对医院负责,对未来患者负责,对申办方负责,对自己负责。已完成临床试验近30项,在研项目5项。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专业介绍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专业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省内最早的消化专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消化疾病诊疗与科研队伍。在医院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全科人员努力进取,临床与科研并重,积极拓展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发展成为一所集科研、医疗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河北省消化系病临床与教学基地。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拓展消化专业临床工作范围,深化专业科研层次,扩大对外交流与课题协作力度,拥有省内和国内多家大中型医院业务协作网络,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平台会诊及联合课题研究。承担我省消化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讨、疑难重症诊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专业指导与救治等任务,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为我省消化专业临床与学术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作为河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河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得到了省内、国内同行的认可。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条件

消化内科设置有消化内科门诊,消化内科病房(消化一区、消化二区、东院消化科)开放床位192张,消化内镜中心,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河北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

消化实验室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病理实验室、细胞分离实验室、细胞培养室、中西医结合实验室、高效液相实验室、慢性肝病实验室等。研究室总面积达1000平米。环境、室内装修及仪器设备符合相关要求,有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能有效向医院内外开放,较高水平的满足了医院医疗、教学及科研的需要。

我科承担众多医疗、科研及教学职责,为河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研究室(1983年);硕士研究生授权点(1986年至今);博士研究生授权点(1996年起);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1997年成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起);河北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2000年);河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1997年至今);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998年至今);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2001年至今);河北医科大学强势特色学科专业(2004年至今);河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至今)。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010年至今)。2007年成为首批“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008年成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河北培训基地)”,肩负医疗、教学、科研和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等重要任务。

2、病种

主要包括:

(1)慢性肝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肝衰竭。

(2)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3)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胆源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

(4)各种原因导致的梗阻性黄疸,如胆石症、胰腺癌、胆管癌等。

(5)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能够行小肠镜明确小肠出血病因。

(6)消化性溃疡,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7)不明原因腹痛。

(8)功能性胃肠病,如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

(9) 胆石症,尤其是胆总管结石内镜微创ERCP治疗。

(10) 慢性胃炎。

(11) 消化系肿瘤的综合治疗,如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

(12) 消化道异物的内镜治疗。

(13) 贲门失迟缓症的内镜治疗。

(14) 胃石症。

(15) 消化道粘膜下肿物,如食管平滑肌瘤、胃间质瘤等。

(16) 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与内镜微创治疗。

(17) 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水患者,如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等。

3、设备情况

近年来,学科建设飞速发展,目前科室拥有先进消化内镜共60条,包括胃镜35条、十二指肠镜4条、结肠镜18条、超声内镜2条、小探头超声10条、小肠镜1条、高分辨率消化道动力检测系统1套、B型超声2台、分子生物学设备(PCR仪和低温高速离心机)、低温冰箱、倒置荧光显微镜、多功能酶标仪、细胞培养箱、病理设备(切片机和图像分析系统)和紫外分析仪等,设备完好使用率很高。

二、人才梯队

1、学科带头人情况

姜慧卿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内科学)带头人,在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纤维化的研究和消化系疾病的内镜诊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承担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 20余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委,河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2.学科骨干情况

张晓岚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对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炎症性肠病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内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冯志杰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擅长胃镜、十二指肠镜、肠镜、胶囊内镜和超声内镜等内镜诊疗技术。现任河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3.人才梯队结构合理

消化内科现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共35名(另有返聘老专家3名),护士68名,技师2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1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8人,中级职称6人,住院医师10人,硕士以上学位占97.1%,具有博士学位19人(54.3%),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护理结构、素质符合医院整体护理规范要求,护理队伍实力雄厚。高级技术职称1名,中级技术职称31名。护士本科以上学历占83%。组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河北省领先水平的一流消化病医护队伍,能够处置各种消化系疾患,尤其在慢性肝病、消化内镜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高的诊疗技术水平。

近五年来学科多次派送专业技术骨干到国外、国内学术机构培训,其中包括美国洛杉矶雪松西奈山炎症性肠病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每年派遣年轻医师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如上海长海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协和医院等。另外,有多名护士先后在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

三、临床绩效

目前科室拥有床位192张,分为3个病区(包括我院东院区消化科),年住院人数3000人次以上,年门诊量达8.3万人次,年胃肠镜诊疗1.7万人次。几年来,本科无重大医疗技术差错、事故。甲级病历达90%以上,乙级病历10%以下,无丙级病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率98%以上,病床使用率常年达130%以上。

在医院相关科室的领导监督下,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包括胆管结石、大肠息肉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科室安排1名医师专门负责,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临床路径。

同时,在我院率先开展省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结合消化内科具体临床护理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成为我省优质护理、优化医患关系的窗口单位,并在省内大力推广。

优势项目及引进新技术项目:

(一) 优势项目:

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剂及组织粘合胶注射术)

2.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

3. 消化道良恶性狭窄内镜下扩张与支架置入术

4. 慢性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诊疗(ERCP)

5. 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肝病诊断及指导治疗

6.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7. 开展多项国内先进内镜技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胆胰管结石碎石、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胆管金属及塑料支架置入术;内镜粘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全层切除术(EFR)。

8.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

9. 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药物性肝损伤的诊疗

10. 肝囊肿、肝脓肿、肝癌的介入治疗

11. 消化道肿瘤的化学治疗

12.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

13. 胆瘘的内镜介入治疗

14. 消化道动力检测

15.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诊治

(二)国内先进:

1. 超声内镜技术,包括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

2. 小肠疾病的胶囊内镜及小肠镜诊断

3.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治疗,如ERCP、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穿刺引流

4. 内镜隧道技术,包括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和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

(三)省内地区领先(除优势项目外,还包括以下项目):

1.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2. 肝炎的病因诊断:乙肝病毒YMDD、前C区变异;丙肝病毒分型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血清学联合检测

3. H. Pylori检测:13C-HP、14C-HP检测,H. Pylori培养

4. 食入物变应原筛查

5.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6.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

7. 胆胰管结石碎石、取石术

8. 鼻胆管引流术;金属及塑料支架胆管植入术

9. 24小时食管胃内pH检测

10. 消化道异物取出术

11.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

12. 内镜下胃石碎石术

13. 消化道息肉切除术

14. 经皮经肝穿刺胆系造影及引流术

15. 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止血治疗,如钛夹止血、氩离子血浆凝固(APC)止血术

四、科研状况

(一)发展方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已经建立了系列、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以临床研究和临床基础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多项研究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目标明确,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稳定的系列课题研究。

1. 慢性肝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肝纤维化发生机制、肝硬化腹水发生机制、肝硬化门脉高压高动力循环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和肝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2. 消化系病内镜诊断与介入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消化系癌早诊早治的研究、胃肠疾病内镜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治疗、消化道管腔狭窄扩张与支架置入术、胰胆疾病的超声内镜介入诊疗和消化道黏膜屏障机制研究。

3. 慢性胃病发病机制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 pylori)和提高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研究。

4.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研究:主要从肠道黏膜免疫、黏膜屏障以及肠纤维化等方面,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做出了深入的探讨研究。

(二)科研水平

1.承担课题及其资助情况

消化内科2010年-2014年共承担课题50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自然基金课题6项,5年来累计科研经费800余万元

2.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2010年-2014年,消化内科共获得成果奖励8项,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3.论文和专著

2010年-2014年,消化内科共发表论文150余篇,SCI收录30篇。2010-2014年共编写专著10部。

4.成果推广

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肝纤维化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防治研究》,该成果在省内外多家医院进行了推广应用,成果应用后明显改善了慢性肝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也减少了医疗消耗。推动了慢性肝病诊治策略的发展,惠及广大慢性肝病患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50人和多名青年医师。发表在J Hepatol的论著影响因子高达9.334。论文被Nature系列等国际著名杂志引用50余次,累计他引达406次。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后被多次邀请参加美国消化疾病周(DDW)和亚太消化疾病周(APDW)。

五、教学水平

1.临床教学

目前消化内科聘期内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正在培养的研究生90人,近5年来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数150余人(含在职研究生),近五年承担本、专科生教学、见习、实习学生1000余人,培养消化内科专业进修生50余人。

根据消化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组织编写实习教材,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实习教学大纲,实习计划和方案。满足实习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临床综合训练、科研和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条件。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学、研、产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同时,能满足完成校内实习、研究生培养等教学任务的要求。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消化内科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大。下设消化内科门诊、病房、消化内镜和河北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等实习基地。充分体现基础性、多功能性和共享性,在保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培养创新人才和为科研项目服务等方面保障共享。

2.继续教育

学科每年举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包括河北省消化内镜学术会议和河北省消化病学术会,吸引全国2000多名消化内镜和消化病专家学者参会,在向专家学者学习消化病和内镜诊疗新技术、新知识的同时,也向全国各地医务人员展示了我科的消化病和消化内镜诊疗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专家及同行们的认可。

六、药物临床试验

自1999年成为我院首批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认证专业以来,20名医护人员先后参加国家级或省级GCP培训,成功完成了大量临床药物试验,积累了丰富临床研究经验。并在机构领导下,有条不紊、逐步推进自身建设:

(一)健全了组织结构

在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领导组织下,从科室内选拔医护业务骨干8名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并根据不同试验要求与试验目的,随时增加有关人员。

(二)完善了规章制度

专业组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及医院基地的具体规定,制定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设计规范及标准操作规程,以保证工作的程序化及新药临床试验的规范化。

(三)培训了技术力量

鼓励科室医师、护士进行国家级及院级GCP培训,学习药物临床试验有关知识及操作规程,重点是新药临床试验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等,确保了新药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

近年开展的项目

(1)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Efficacy and Safety Trial of Linaclotide Administered Orally for 12 Weeks to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 (IBS-C)。

(2)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评价奥美拉唑胶囊治疗十二指肠、胃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3)一项随机、双盲、独立第三方不设盲、活性药物对照、平行分组、多中心试验,与山莨菪碱(654-II)10mg相比,评估百舒平注射液20mg(肌肉注射)治疗急性胃或肠痉挛样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芪黄通秘软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虚秘症)有效性和安全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内分泌专业介绍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专业始建于1962年,是省内最早的内分泌专业。自建科以来,门诊病人数量始终位居河北省第一(年均门诊量42732人次)。年出院1133人次,也在全省位居前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与研究队伍。乘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医院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全科人员锐意进取,临床与科研并重,积极拓展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发展成为一所集科研、医疗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河北省内分泌代谢病临床与教学基地,每年培养出大量内分泌代谢病专业硕士研究生。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拓展内分泌代谢病专业临床工作范围,深化专业科研层次,扩大对外交流与课题协作力度,拥有省内和国内多家大中型医院业务协作网络,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平台会诊及联合课题研究。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为我省内分泌专业临床与学术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得到了省内、国内同行的认可。

几年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科室多名人员参加我省SARS、禽流感、甲流等突发性传染病救治任务,受到了政府与社会高度赞扬。30多年来,在几代临床医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我院内分泌科一直是河北省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医疗、教学、科研的学科带头单位和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是在华北地区享有一定盛誉的内分泌代谢病专业科室。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条件

内分泌内科门诊,内分泌内科病房(两个病区,普通床位102张),内分泌科研究室。

目前考虑到学科发展的需要,医院已给我科以充分的重视,投巨资扩大床位至100余张,以保证医大二院内分泌专业在省内的龙头地位。实验室发展是重中之重,我科在全省首先拥有,并以此为基础提高了全省内分泌激素检测水平,在医院大力支持与帮助下,以非重点科室做到了全省内分泌代谢领域龙头地位,保证了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的领先水平。目前实验室工作基本能够满足内分泌常见疾病诊治的需要,同时也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硕士研究生授权点(1991年至今);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证专业(2010年至今);河北省临床重点学科(2013年至今)。肩负医疗、教学、科研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等重要任务。

2、病种主要包括:

(1)2型糖尿病,占我科住院患者的50%以上。特别是并发症较多较重和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2)1型糖尿病,特别是合并严重并发症。

(3)甲状腺功能亢进,尤其是甲亢危象或危象前期及Graves眼病患者。

(4)甲状腺功能减退,尤其合并严重黏液水肿或甲减性心脏病。

(5)骨质疏松症。

(6)腺垂体功能减退,尤其垂体危象。

(7)不明原因低钠血症。

(8)不明原因低钾血症。

(9) cushing综合征。

(10)各种原因的尿崩症。

3、设备情况

2009年至2015年共投资引进大型设备40余套。高压液相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1台, 影像引导直线加速器1台,相干光断层扫描仪1台,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1台,化学发光分析仪1台,胰岛素泵26台、监护仪4台、无创周围血管超声诊断仪1台、膀胱治疗仪1台、眼底照相机1台、肌电图仪1台、清创机1台等。为促进内分泌科发展,医院于2006年、2012年扩建内分泌科,投入资金300万元,使内分泌科有了长期深入发展的动力。

二、人才梯队

1、学科带头人情况

张力辉,硕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河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委 ;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北省医学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肥胖分会常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编辑。有娴熟诊治本专业临床疾病和处理危重急症的能力,能很好组织指导本专业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开展了Graves眼病的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对糖尿病治疗新技术: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入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各种胰岛素类似物在临床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指导开展了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技术,明确了疑难的甲状腺疾病病因诊断。年度专科查房约100次,参加三级医院间会诊约10次。

2.后备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骨干力量

王瑞英 教授 主任医师 副主任 硕士

王绵 教授 主任医师 副主任 医学博士

周红 教授 主任医师 副主任 医学博士

赵占胜 教授 主任医师 副主任 医学博士

张松筠 教授 主任医师 副主任 医学博士

郝咏梅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大内科副主任 医学博士

3.人员结构合理,形成人才梯队

建立主要由博士和部分硕士组成的完善的学科梯队和优秀的人才储备,并建立系列、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落实“请进来 ,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院外多家兄弟医院疑难危重症患者的会诊和抢救,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会诊和抢救工作。每年选派5-6名优秀的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对各个亚专科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例如分别前往北京协和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进行内分泌代谢病疾病的系统诊治学习、西安交通大学学习甲状腺穿刺。将来除了通过培养研究生提高临床与科研技能外,针对相关具体新技术、新项目选派青年骨干专项学习;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学科专业联系、邀请专家讲学、演示新技术,实现短平快的项目开发。随着学科发展,病床数已由28张发展为102张,重点收治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肥胖症等。除常规诊疗外,开设了床旁血管超声诊断,糖尿病足病工作室,新型敷料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诊疗水平已与国内先进水平接轨。建立主要由博士和硕士组成的完善的学科梯队和优秀的人才储备并建立系列、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我科科研工作涉及面从基础实验室研究到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1)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2)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ED);(3)糖尿病老年痴呆;(4)糖尿病肾病(DN);(5)妊娠期内分泌激素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对子代脏器发育的影响;(6)糖尿病胃动力功能研究

2. Graves病的免疫机制的研究。

内分泌内科现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共29名(返聘2名),护士46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0人(三级教授4人,四级教授6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人,中级职称6人,住院医师12人,均具有学士以上学位,硕士生导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24.1%),在读博士1人,组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河北省领先水平的一流内分泌代谢病医师队伍,能够处置各种内分泌科常见病和高危复杂疑难疾病,并积极参与外院复杂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

35岁及以下人员17人(58.6%),36-45岁的人员3人(10.3%),46岁以上人员9人(31.0%),平均年龄35.5岁。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业人员26人(89.6%)。

护理结构、素质符合医院整体护理规范要求,护理队伍实力雄厚。有3名副主任护师。80%以上护士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技术水平及整体素质全部达标,成为我省护理队伍培训基地。

三、临床绩效

5年来内分泌内科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每年收治危重患者约200人次,其中40%为兄弟科室或外院转入。几年来,本科无重大医疗技术差错、事故。住院病人、门诊量以每年16% 速度增长,住院患者由2006年的600余人次增加至2014年的2400人次,普通病房平均住院天数略有下降。甲级病历达90%以上,乙级病历10%以下,无丙级病历。近半年达到甲级病例100%。病床使用率达140 %以上,诊断符合率达95%。

同时,贯彻卫生部医改大政方针,落实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主题,结合内分泌内科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加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护理和随访,使护理水平保持全国先进、河北领先的水平。积极开展优质护理建设,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用药、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出入院护理等实行全方位的护理。结合病房实际,细化分级护理标准、服务项目和服务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护理人才的学术交流和培养,选派优秀护理人员前往国内外先进诊疗中心进行学习交流,与国内外先进护理水平接轨。

近5年来开展优势项目与新技术:

1.2012年8月份开始进行甲状腺穿刺,使一些比较复杂的甲状腺疾病诊断有了依据。近3年来逐步完善。有效的带动了我省内分泌专业学术发展与工作层次深入。

2.自开展足部湿敷换药技术以来,在各级医师及主管护师的积极配合下,每年成功治疗严重糖尿病足患者200余人次。

3.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使很多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避免或延缓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4. 随着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入的开展,使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各种胰岛素类似物在临床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四、科研状况

(一)发展方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内科已经建立了系列、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以临床研究和临床基础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多项研究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目标明确,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稳定的系列课题研究。

1) 《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分课题

2) 大型国际课题《ADVANCE-ON研究》协作项目。

3)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及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河北省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4) 2011年 河北省卫生厅课题《PI3K/AKT通路参与高糖诱导VSMC增殖和迁移》 编号:20110076。

5)2010年河北省医药管理局课题《白藜芦醇对高糖孵育大鼠血管平滑肌炎症及增殖的影响》编号:2010012。

6)《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重构的分子机制和法舒地尔干预》河北省卫生厅重点项目 编号:20090007。

7)《罗 格 列 酮 对 高 糖 孵 育 大 鼠 血 管 平 滑 肌 细 胞 炎 症 及 增 殖 的 影 响》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 登记号20112982。

8)《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No.102178-5-1)。

9)《白藜芦醇对2 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课题号10246430D。

10)《间歇性高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罗格列酮的作用》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 课题号20090108。

11)《认知功能障碍与糖尿病大鼠海马形态学研究》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No.101044)。

12)《新型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 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No.112190-4-2)。

13. 《糖尿病大鼠穹窿下器形态学观察》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q2012082。

(二)科研水平

1.承担课题及其资助情况

5 年来,本专业共承担19项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获经费资助213 万;发表论著80余篇,其中SCI 收录的第一(或通讯)作者论著9篇,主编/副主编,专著15部,荣获省市级奖励5 次。其中个人申请课题基金资助总额为46万元,省教育厅重点学科资助累计12万元。

2.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2009年-2014年,内分泌内科共获得成果奖励10余项,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鉴定成果8项。

3.论文和专著

2009年-2014年,内分泌内科共发表论文100余篇, ISTP收录10篇,国家级核心期刊70余篇,其他20余篇。副高职以上人员共发表论文90余篇,人均发表论文8.6篇。中职人员10余篇,人均发表论文2.2篇。2009-2014年共主编教材10余部,专著8部。

4.成果推广

有多项科研成果已被推广应用。

五、教学水平

1.临床教学

目前内分泌内科聘期内研究生导师8人,正在培养的研究生43人(2012年至2015年),近5年来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数90多人(含在职研究生),近五年承担本、专科生教学、见习、实习学生1000余人,培养内分泌专业进修生60余人。

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组织编写实习教材,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实习教学大纲。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和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习计划和方案。满足实习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临床综合训练、科研和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学、研、产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能满足完成校内实习、研究生培养等教学任务的要求。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呼吸内科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大。下设内分泌内科门诊、普通病房室等实习基地。充分体现基础性、多功能性和共享性,在保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培养创新人才和为科研项目服务等方面保障共享。

2.继续教育

近五年来学科多次派送专业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学术机构培训,其中国内进修、培训10人次。学科带头人张力辉教授分别担任河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 主任委员和河北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侯任主任委员,每2年举办河北省内分泌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1次。

六、临床试验

内分泌专业于2010年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完成近30项国际和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目前在研项目5项。在完成的临床试验中入组人数及试验质量均得到同行专家好评,多次获得奖杯。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泌尿专业介绍

我院于1957年开设泌尿外科专业,隶属于医院外科。1968年泌尿外科专业发展为独立科室。在黑兰荪、张凤翔、蔡广增、霍红旭等历届科主任及现任科主任黎玮教授的领导下,几代科室人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现已发展成为医疗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专业人才结构合理的,在河北省遥遥领先、在国内影响较大,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泌尿外科。我科现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全国泌尿疾病临床药理基地,是河北省最早获得泌尿外科专业硕士授予权及省内唯一泌尿外科博士授予权的教学培训单位,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单位,河北省最先通过卫生部审批的肾移植中心,承担着7000万河北人民的专科医疗保健任务,以及为全省泌尿外科医学界指导和培养人才的重任。自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成立以来,泌尿外科积极配合机构工作,于2010年通过国家临床试验专业认证,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十余项二期、三期及四期药物临床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药物临床研究经验,为今后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基础。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条件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经过50余年的发展壮大,科室临床医疗技术力量雄厚、教学水平先进、专业人才结构合理,目前泌尿外科设有泌尿外科门诊,泌尿外科病房,膀胱镜室,碎石室,尿动力学室,生物反馈治疗室,男科治疗室等。拥有编制病床48张,实际使用床位80张。科室医疗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医生24人,其中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6人,其中博士学历8人,硕士学历1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30余名护、技人员,科室已经培养医学博士20余名,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20余人。年门诊量30000余人次,年中、大型手术量为2500余例,门诊小型手术1000余例。凭借专科分会在省内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加大力度推进河北省泌尿外科研究所的建设,建成总体水平和技术水平在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的泌尿外科专科实验室。进一步与河北医科大学省部共建实验室(药理室)、病生理等优势学科联合,广泛开展泌尿外科疾病发病机理与临床研究,为切实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做好物资准备。泌尿外科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国家临床药理机构,是河北省最早获得泌尿外科专业硕士授予权及省内唯一泌尿外科博士授予权的教学培训单位,肩负着医疗、教学、科研和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等重要任务。

2、病种主要包括:

(1)泌尿系统肿瘤

(2)泌尿系统结石

(3)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

(4)泌尿系统结核

(5)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

(6)泌尿系统创伤

(7)前列腺疾病

(8)男科性疾病

(9)梗阻性肾功能衰竭

(10)其他

3、设备情况

拥有等离子电切系统、小儿膀胱镜及小儿输尿管镜系统,男科工作站,尿动力检查仪,经皮肾镜系统,输尿管镜系统,气压弹道碎石系统,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系统等。设备使用率很高。

二、人才梯队

1、学科带头人情况

蔡文清,男,博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5月出生。1975 年9 月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疗系,2000 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取得博士学位。蔡文清同志多年从事泌尿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亲自带领泌尿外科完成河北省首例亲属肾移植手术,填补了河北省该项技术空白,发表论文60余篇,获卫生部教学成果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 项,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4 项。主编学术专著3 部。培养硕士研究生11 人,博士研究生8 人。现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医学会副会长,河北省医师协会副会长,河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河北省医院协会副会长,河北省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医院》 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河北医药》 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2000 年被评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2002 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管优秀专家。

黎玮,男,满族,北京人。现任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委员,河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男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编委。熟练掌握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泌尿外科常规手术及检查操作,泌尿外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及疑难病历的处理。1997年首先在河北省开展尿动力学研究及临床工作,积极开展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目前主要从事尿动力学研究及肾移植手术,并于2001年成功实施我省首例活体亲属肾移植手术。对前列腺增生病因及发病机理有较深的研究,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带领研究生从事前列腺癌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工作。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3项,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5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共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5部。

杨书文,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常委,河北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性科学学会会长。熟练掌握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泌尿外科常规手术及检查操作,泌尿外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及疑难病历的处理。擅长泌尿系肿瘤治疗、尤其中晚期肾癌治疗及男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于2004年开始进行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诊断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3项,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4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共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4部。

霍红旭,男,邯郸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前任主任。河北省泌尿外科医师协会会长。霍红旭教授长期从事泌尿外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和肿瘤等泌尿系疾病内腔镜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对全省、市、县级医院进行技术指导,为推动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普及起到积极的作用。承担省厅级课题多项,培养研究生多名。曾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编写专著3部

2.后备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骨干力量

薛文勇 ,男,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河北省小儿外科委员。专于小儿泌尿系统的各种疾病的治疗,大力开展一期手术解决患者阴茎下弯及尿道成形术,针对不同患者开展包皮尿道再造、鞘膜尿道再造、以及颊黏膜尿道再造等各种尿道成形术,目前我院尿道下裂手术接近100%一次性解决阴茎下弯及尿道成型,一次手术成功率接近90%,同时对于假两性畸形的先天性畸形疾病开展阴道成形术或阴茎成形术,解决患者社会性别缺失的困惑。对于先天性肾积水的患者,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已成为常规手术。并对于儿童隐睾、鞘膜积液、肾输尿管畸形、肾肿瘤等有先进的治疗技术。

张勇,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腔镜学组委员,河北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多年从事泌尿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泌尿外科腹腔镜骨干,近几年带领我科在逐渐开展了泌外的中大型腔镜手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先后开展了俯卧位腹腔镜以及单孔腹腔镜技术。目前,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已成为我院泌尿外科常规手术。成功开展俯卧位背入路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输尿管切开取石、肾盂癌肾切除及肾盂成形、无功能肾切除术等,多次在国家级会议上讲学,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能够解决泌外疑难重症,年度专科查房次数200余次,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50-100次。对肾移植有较深的研究。

王亚轩,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多年从事泌尿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开展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开展微创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解决了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不能保留睾丸动脉及淋巴管的弊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精索静脉曲张的复发率、预防了睾丸萎缩及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同时大力开展精囊镜检查,为血精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希望。多次在国家级会议上讲学,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王东彬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河北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长期从事泌尿外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于中晚期及巨大肾脏肿瘤的根治术、术中瘤栓的清除、吻合血管和清扫周围淋巴结等高难度手术操作;同时对于晚期膀胱肿瘤患者积极进行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回肠代膀胱手术及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大的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对肾移植有较深的研究。

齐进春,主治医师。专于小儿泌尿系统的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儿童隐睾、鞘膜积液、肾输尿管畸形、肾肿瘤、阴茎下弯及尿道成形术,针对不同患者开展包皮尿道再造、鞘膜尿道再造、以及颊黏膜尿道再造等各种尿道成形术,对尿道重建、尿道狭窄切除吻合具有较深的研究。

张艳平,主治医师。从事泌尿外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盆底泌尿外科、泌尿系结石的输尿管镜治疗、泌尿系肿瘤、精索静脉曲张、泌尿系损伤、男科疾病等多种疾病精通。对神经源性膀胱及尿动力有较深的研究。

3.人员结构合理,形成人才梯队

在泌尿外科50余年的历史上,涌现出黑兰荪,张凤翔,蔡广增,黎国屏,蔡文清,黎玮等一大批全国著名专家学者,他们为泌尿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泌尿外科专业已经形成了由博士、硕士组成的完善的学科梯队和优秀的人才储备。现有在职医生27人,其中正高职(教授、主任医师)11人,副高职(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及以下职称者9人。50岁以下23人,平均年龄39.7岁。近年来全科医生学历层次明显提高,92%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具有博士学历7人,1人在读。出国研修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博士生研究生导师1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 。护士总数35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7人,护士17人;本科学历19人,大专学历16人;30岁以下18人,30-50岁16人,50-60岁1人。医护人员配备满足工作和发展需要,形成技术团队,处理疑难重症能力强;各级医师能够掌握相应技术。

自2000年被定为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后,蔡文清教授教授被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已有10余名博士研究生毕业,有2名博士研究生在读。有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20余人。承担全省泌尿外科进修医师的教学任务,每年有15-20人在我科进修学习。

近3年承担课题22项,国家级课题1项,卫生部子课题2项,省、厅级课题17项。获省部级奖4项。总科研经费近500万元。

三、临床绩效

5年来泌尿外科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每年收治危重患者逐年增多。几年来,本科无重大医疗技术差错、事故,同时借助实力协助兄弟科室避免医疗纠纷多起。住院病人、门诊量以每年快速增长,住院患者增加,普通病房平均住院天数略有下降。甲级病历达90%以上,乙级病历10%以下,无丙级病历。近半年达到甲级病例100%。病床使用率达140 %以上,诊断符合率达95%。

同时,贯彻卫生部医改大正方针,落实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主题,结合泌尿外科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泌尿外科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一年以上,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成为我省优质护理、优化医患关系的窗口单位,并在省内大力推广。

近5年来开展优势项目与新技术:

1.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治疗应用。在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中,镜下缝合打结由于视野小及针持运动轴与人体接近90度,而不是开放手术或经腹腹腔镜的30度左右,所以难度很大,因此肾盂成形术被看作是泌尿外科腹腔镜中具有标志性的高难度手术。

总结技术特点、规范化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操作,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手术难度、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使该项手术由原来的6-7小时缩短到现在的2-3小时,使现在只有在国内大的医学中心的知名专家才能完成的手术可能在基层医学机构开展,有利于该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2. 俯卧位背侧入路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传统的侧卧位腰入路后腹腔镜手术时有三难:1、暴露难:后腹腔潜在腔隙狭小,单一气腹压力不易暴露。2、操作难:器械操作平面与目标脏器平面接近90度,与开放手术的持针缝合习惯差别很大。3、坚持难:“斗牛士”体位,影响体力与耐力、手术时间及手术质量。

将传统的侧卧位腰入路后腹腔镜手术变为俯卧位背入路后腹腔镜手术,该入路目前国内尚无报道。有如下优点:1、后腹膜除受气体压迫向下移位外,还因为腹腔内脏器受重力作用向下牵拉后腹膜。从而使后腹膜腔空间更大也更稳定,不易受腹膜破损的影响;2、解剖标志:腰大肌,生殖静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等为该体位寻找手术靶器官的解剖标志;3、器械与手术台的操作轴由原来的近乎90度变为30-45度,更接近于开放手术,操作更容易;4、变“斗牛士”体位为“肘正位”,术者不易疲劳,手术质量更有保障。符合人体工学原理,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术者健康,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3.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我科于2007年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部审批的肾移植中心,成为河北省仅有两家具有肾移植资质的医院之一。到目前我们已独立完成肾移植手术100余例。目前每年能完成肾移植手术20余例,预计未来5年将以每年10-20例递增,预计5年后年手术例数将增加到80例左右,目前我科肾移植的成功率在90%以上,虽然有移植专护病房,但设施相对简单,且护理人员均为临时抽调,面临着业务不精的问题。因此未来5年,我们将着手肾移植中心的建设,选派骨干人员到国内大医院去进修,病区成立肾移植专用监护层流病房,配备专业护理人员,专人专护,配备呼吸机,麻醉机等专用抢救设备,使我院肾移植中心在软件及硬件上大幅提升,努力提高肾移植成功率。

4. 俯卧位背侧入路单孔后腹腔镜在上尿路手术中的应用。针对输尿管中上段、肾脏的病变采取俯卧位经背侧入路后腹腔镜手术时,单孔腹腔镜与标准腹腔镜技术相比:1、损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止痛药物需要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皮肤切口小,美容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3、手术技术挑战:手术器械均经同一通道,影响操作,延长手术时间,学习曲线相对较长。

5. 急诊绿色通道介入治疗肾脏大血管损伤。肾脏大血管损伤患者,往往是因为车祸或刀扎伤引起,病情危重,出血量大,死亡率高,需要争分夺秒救治,肾脏为腹膜后位器官特点,开放性手术术前准备时间较长,术中大出血,视野不清,死亡率较高,且需要行肾脏切除术,不能保留残存肾功能。我科与急诊科及介入科合作,开展危重病人救治绿色通道,通过微创介入方式,能够及时诊断、救治那些肾脏大血管损伤而危及生命的患者,成功率高,能够超选栓塞肾脏受损2-3级血管,保留其余正常肾脏。

6.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技术是20世纪最重要的手术技术革新之一。为了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该技术已开始从传统的三孔逐渐向单孔过渡。脐是胚胎时期人与母体相连的天然孔道,出生后便无生理功能,成为永远存留在腹壁上的“天然疤痕”。

手术技术挑战:1、违背了三角分布原则:“筷子效应”—器械的碰撞干扰,单一通道造成操作器械拥挤现象;2、暴露不佳:手术器械和腹腔镜交叉操作,影响视野。手术过程中只有两把器械,增加牵拉暴露不易;3、使单孔腹腔镜的操作视野更加不尽人意,对术者是极大的挑战。

尽管手术操作难度之大,但仍成功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肾癌根治、经脐单孔腹腔镜肾盂肿瘤根治性肾切除、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和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等一系列手术。

四、科研状况

(一)发展方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已经建立了系列、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以临床研究和临床基础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多项研究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目标明确,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稳定的系列课题研究。

1、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基础研究、诊断、治疗

我科以蔡文清教授为领导,近五年来在临床以及科研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蔡文清教授从2000年开始就致力于前列腺疾病的系列研究,先后开展了对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探讨、应用中药方剂一号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系列研究,近年来又从事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相关方面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几年来我科申请了与此相关的省部级项目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发表国家级论文20余篇。

同时科研带动临床发展,我科临床上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治疗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现在基本上可以用微创腔镜手术来替代传统的开放手术,解除病人疾病痛苦的同时,大大减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2、应用生物补片矫治小儿尿道畸形

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先天性畸形,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心智发育及日后的及生育能力。手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唯一方法,目前小儿尿道重建多采用阴茎阴囊皮瓣移植、膀胱黏膜移植、颊粘膜移植等,但临床工作中,重度尿道下裂及残废性尿道下裂患者尿道缺损常较长,一般均超过4 cm,易出现取材困难的问题,且术后并发症多,加重患儿痛苦。为观察脱细胞异体组织生物补片代替尿道结合睾丸鞘膜覆盖治疗中重度尿道下裂患者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我院在临床工作的基础上逐渐开展生物补片代替尿道治疗尿道下裂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尿道下裂发病率增高、重型比例增加的趋势给临床一期修复带来更大挑战,对于中重度尿道下裂患儿,以及多次手术均失败的尿道下裂患者,往往很难自体取材进行尿道修复,脱细胞异体组织生物补片为小儿尿道下裂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材料来源,手术时间短、术后效果良好,无排斥反应,极大简化了手术过程,手术一期成形,提高了治愈率,尤其适合长段尿道缺损。结合睾丸鞘膜覆盖新成形的尿道,降低了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尿瘘的发生率,提高了一期修复尿道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的同时降低住院费用。

3、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技术是20世纪最重要的手术技术革新之一。我科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展了腹腔镜手术,并且能够应用腹腔镜开展泌尿外科常见疾病,近几年通过先后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外以及国内各大医院学习,使我科在逐渐开展了泌外的中大型腔镜手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开展了俯卧位背侧入路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将传统的侧卧位腰入路后腹腔镜手术变为俯卧位背入路后腹腔镜手术,该入路目前国内尚无报道。符合人体工学原理,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术者健康,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针对输尿管中上段、肾脏的病变采取俯卧位经背侧入路后腹腔镜手术时,单孔腹腔镜与标准腹腔镜技术相比:1、损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止痛药物需要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皮肤切口小,美容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3、手术技术挑战:手术器械均经同一通道,影响操作,延长手术时间,学习曲线相对较长。为了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该技术已开始从传统的三孔逐渐向单孔过渡。逐步开展了单孔腹腔镜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二)科研水平

1.承担课题及其资助情况

泌尿外科近5年共承担课题3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国家卫生部子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10余项,国家级自然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课题2项。主编或参编专著10余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泌尿外科共发表论文100余篇,SCI 1篇。 有多项科研成果已被推广应用。

五、教学水平

1.临床教学

目前泌尿外科研究生导师7人,正在培养的研究生49人(2008年至2012年),近5年来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数70多人(含在职研究生),近五年承担本、专科生教学、见习、实习学生1000余人,培养泌尿外科专业进修生100余人。

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组织编写实习教材,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实习教学大纲。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和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习计划和方案。满足实习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临床综合训练、科研和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学、研、产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能满足完成校内实习、研究生培养等教学任务的要求。充分体现基础性、多功能性和共享性,在保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培养创新人才和为科研项目服务等方面保障共享。

2.继续教育

我科针对科室具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并实施了人才培养计划,对业务骨干和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采用集中授课培训、开设继续教育项目、进修和远程教育等形式,使相关医护人员掌握相关手术方法、术后护理治疗方案。并派遣优秀的医护人员到全国和其他国家先进的医疗中心进行留学交流,使医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大力储备年轻后辈人才。定期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积极参加我院医务处组织的各种理论学习及技能培训,继续教育项目。护理教育和培训,引进具有高学历和高业务素质的护理专业人员,加强学位教育和护理培训,以提高泌尿外科护理水平。加大与国内高水平诊疗中心的交流。根据工作开展的需要,我们每年最少要派一名年轻医师做专项研修,同时派各亚专业学组的专家做短期进修、培训及学术会议。争取未来5年再培养博士生导师1-2名,培养中青年业务骨干3-5名。力争每年派1-2名年轻医师出国研修,吸取国际上最新的技术。各亚专业的首席专家不定期的短期出国访问研修。积极参加国内各种学术会议,积极借鉴其他医院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技术成果。加强内部学术交流。定期开展科内和院内读书报告会,形成一种爱读书、爱科研的良好学术氛围。引进1-2名实验室人员,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积极培养后备力量,加强实验室建设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科先后派送3名医师到日本、瑞典、澳大利亚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以及科研方法。近年来新分配来的住院医师全部参加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我科的临床、科研及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六、临床试验

泌尿专业于2010年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参与多项国际和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目前在研项目2项。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免疫风湿专业介绍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免疫风湿专业在全国相继建立,免疫风湿专业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少年茁壮成长。我院免疫风湿专业亦正值青春年少,是一个蓬勃向上的专业,自九十年代以刘凤珍教授为首的老专家建立免疫风湿专业以来, 走过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大家开始熟悉我们这个非常重要的但却常常被忽视的专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创立自己的实验室;不断增加大型设备,建立自己的B超室;不断提高精湛的专业技术,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 不断探索科研和教学,形成了自己的学术团队。对于药物临床试验,我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药学基础,大批医护人员通过了GCP知识的培训,成功通过了国家CFDA对专业的认证。我们专业完成过IV期药物临床试验,有一定的试验经验,为以后更好的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条件

免疫风湿专业拥有免疫风湿科门诊,病房(本部和西院两个病区,床位100张)、生物制剂治疗室和B超室。科室人员的爱岗敬业和较高的医疗技术满足了医院医疗、教学及科研的需要。

硕士研究生授权点(1999年至今);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证专业(2014年至今);肩负医疗、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等重要任务。

2、病种主要包括:

(1)系统性红斑狼疮,占我科住院患者的40%以上。特别是重症狼疮和狼疮危象、妊娠期狼疮等。

(2)类风湿关节炎,占我科门诊30%以上,尤其有多种并发症的类风湿关节炎。

(3)以强直性脊柱炎为代表的血清阴性的脊柱关节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

(4)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

(5)炎性肌病包括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尤其合并肺间质病变的炎性肌病。

(6)干燥综合征,主要是合并脏器受累的干燥综合征

(7)系统性硬化病,尤其合并肺动脉高压或肺间质病变的SSc。

(8)系统性血管炎包含累及大、中、小血管等多种疑难血管炎,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血管炎。例如多发性大动脉炎、白塞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9)自身免疫性肝病包含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0) 抗磷脂综合征,与产科密切相关,易出现各种不典型部位血栓,甚至灾难性APS。

(11)代谢性疾病包括痛风、假性痛风等。

(12)退行性病变如骨关节炎,构成常见的门诊病例的一部分。

(13)感染所致风湿性综合征如风湿热。

(14)关节外疾病如纤维肌痛综合征。

(15)复发性多软骨炎。

(16)成人still病。

(17)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和混合型结缔组织病。

(18)不明原因发热。

3、设备情况

虽然我们为新兴科室,但我们的发展并不孤单,也不落后,我们拥有自己的大型先进B超仪,拥有心电监护设备等临床设备,拥有荧光显微镜、-80摄氏度低温冰箱等检验设备,同时依托我院相关科室。如呼吸内科拥有呼吸机、纤维支气管内窥镜、无创心肺功能监护系统,血液科分子生物学设备(PCR仪和流式细胞仪)等等,为我科的发展助力护航。

4、学术地位变化及国内外认可情况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免疫风湿专业始建于1998年,是省内最早的免疫风湿专业。在老专家教授的带领下,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经过科室人员团结奋进的努力,已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风湿病疾病诊疗与研究队伍。同时利用风湿病在全国的普及和建立的基础上,借助免疫学的蓬勃发展,在医院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全科人员积极进取,临床与科研并重,积极拓展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发展成为一所集科研、医疗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河北省风湿病临床与教学基地,是目前我省免疫风湿专业研究生导师最多的培养单位,而且研究生的数量省内最多,质量名列前茅,受到各用人单位的好评。

近年来,我科承担我省免疫风湿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讨、疑难重症诊疗等任务,不断拓展免疫风湿专业临床工作范围,深化专业科研层次,扩大对外交流与课题协作力度,与省内和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如北京协和医院等开展合作,建立业务协作网络,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平台会诊及联合课题研究。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为我省免疫风湿专业临床与学术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时在省内居于临床和科研的前列,在国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二、人才梯队

1、学科带头人情况

靳洪涛教授,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现河北医科大学),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免疫风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免疫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学参考版》风湿免疫频道编委。从医30年,具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熟练掌握多种风湿病的诊疗技术,尤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血管炎等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译了《凯利风湿病学》第8版和第9版。

2.后备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骨干力量

郭惠芳教授,系我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女,1990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第八届青年委员,河北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河北省免疫学会理事,河北省免疫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一直从事风湿免疫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高丽霞副教授,女,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九届青年委员, 曾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核心期刊文章共20余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3.人员结构合理,形成人才梯队

建立主要由博士和部分硕士组成的完善的学科梯队和优秀的人才储备,并建立系列、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我科与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解放军301医院,上海仁济医院等国内知名院校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学科专业联系、邀请专家讲学、演示新技术,实现短平快的项目开发。

掌握国内专业发展动态,了解国际先进项目发展方向,根据科室和专业 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情况,每年选派2-3名优秀的医护人员进修学习,针对相关具体新技术、新项目选派青年骨干专项学习,如关节和软组织B超等技术,努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和科研水平。

免疫风湿内科现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共18名(包括返聘2名),护士20名,技师2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4 人(三级教授 1 人,四级教授 3 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中级职称 4 人,住院医师 5 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 硕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 22.2%),在读博士1人,组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河北省领先水平的一流风湿病医师队伍,能够处置各种风湿免疫专业常见病和高危复杂疑难疾病,并积极参与外院复杂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

35岁及以下人员 7 人( 38.9 %),36-45岁的人员 7 人(38.9 %),46岁以上人员 4 人( 22.2%),平均年龄 40.5 岁。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业人员16人(88.9 %)。

护理结构、素质符合医院整体护理规范要求,护理队伍实力雄厚。 80%以上护士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技术水平及整体素质全部达标,成为我省护理队伍培训基地。

学科队伍中5人参加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班,学习完成培训计划全部课程,包括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其余人员均参加了医院及科室组织的培训。

三、临床绩效

5年来免疫风湿科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每年收治住院患者约1600人次,门诊量以每年10% 速度增长,2014年门诊量达32694人次。几年来,我科无医疗技术差错、事故发生。甲级病历达90%以上,乙级病历10%以下,无丙级病历。病床使用率达166%,诊断符合率达95%,门诊处方合格率近100%,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近100%。

关节彩超是近年新开展的诊断关节病的新的检查手段,它具有经济、快捷、准确、无创伤、无辐射,可重复的特点,可探查滑膜炎、滑囊炎、腱鞘炎、肌腱端炎、微量积液等,可定性或半定量分级,判定病变严重程度。我科重视新技术的开展,是目前全省免疫风湿科中唯一拥有关节超声检查的科室,自2014年2月开展关节超声检查以来,共检查患者4527人次,完成检查部位数8269个,提高了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病的诊断水平。

我科多次开展义诊和患者教育活动,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耐心指导患者的治疗以及生活注意事项,受到患者的好评。

近5年来开展优势项目与新技术:

1.关节超声检查监测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

2.超声引导下关节腔穿刺术

3.托珠单抗与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联合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4.多种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联合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5.云克与生物制剂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6.生物制剂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

四、科研状况

(一)发展方向

1.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诊断、综合治疗的研究

2.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

3.结缔组织的甲襞微循环变化

4.干燥综合症的发病机制

(二)科研水平

1.承担课题及其资助情况

免疫风湿科2010-2014共承担课题项10,其中省级科研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8项。申请课题基金资助总额为15万元。

2.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2010年-2014年,免疫风湿科共获得成果奖励5项,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3.论文和专著

2010年-2014年,免疫风湿科共发表论文40余篇, ISTP收录2篇,国家级核心期刊25篇,其他13余篇。出版专著1部。

4.成果推广

有多项科研成果已被推广应用。

1) 类风湿关节炎的系列研究,提高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2) 关节超声检查监测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

五、教学水平

1.临床教学

目前免疫风湿科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正在培养的研究生10人(2012年至2014年),近5年来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数22人(含在职研究生),近五年承担本、专科生教学、见习、实习学生1000余人。

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组织编写实习教材,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实习教学大纲。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和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习计划和方案。满足实习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临床综合训练、科研等方面的要求。

2.继续教育

近五年来我科多次派送专业技术骨干到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仁济医院进修学习,有一人到美国研修学习。学科靳洪涛教授担任河北省免疫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石家庄市医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每年举办河北省年会1次,并举办风湿病新进展及疑难病例分析学习班和风湿免疫病及感染相关性疾病临床诊治论坛各1次。我科每周五上午都进行新技术、新进展讲座或传达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精彩内容。

六、临床试验

免疫风湿专业于2014年通过CFDA认证,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多次参加国家级医院GCP培训,目前在研项目1项。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眼科专业介绍

一、基本情况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北省眼病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眼病中心,为公认的河北省眼科医疗、教学与研究中心。

眼科拥有独立的眼病中心大楼,共6层,6000余平米。配备10个专家诊室和专科诊室,1个普通诊室,1个治疗室,配备有眼底血管造影室(可行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脉络膜血管造影)、眼科彩色多普勒及A/B超声室、UBM检查室、视野检查室、眼科电生理检查室、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室、角膜内皮镜室、多种眼光学检查室(IOL Master、对比敏感度仪、Pentacam角膜地形图仪、波前相差分析仪等)及眼科病理研究室及准分子激光治疗室、眼科激光治疗室等。拥有6个独立手术室,3个病区,现开放床位150张,年门诊量近20万人次,能够开展所有眼科手术,每年各类手术2万余台。

二、亚专业及病种

眼科设有玻璃体视网膜外科、眼底病内科、白内障、青光眼、眼视光学、斜弱视、眼眶与整形、眼肿瘤、角膜和眼表疾病、葡萄膜炎、眼外伤、眼病理等所有眼科亚专业,能够诊治几乎所有眼科病种。

三、专业设备

眼科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各种眼科设备,包括美国Intralase iFS150飞秒激光、德国高端蔡司显微镜、美国爱尔康Constellition玻切超乳一体机、美国爱尔康Infiniti超声乳化仪、美国Oculus-Pentcam角膜地形图仪、德国海德堡眼底造影机、德国蔡司眼底造影机、德国海德堡光相干成像仪、美国科医人多波长眼底激光器、日本尼德克多波长多点激光器、法国光太577矩阵激光器、德国蔡司Humphrey自动视野仪,意大利百胜彩色多普勒超声,法国光太A/B超,法国罗兰电生理仪等所有国际先进的眼科设备,价值4000余万元。

四、人员梯队情况

学科带头人:马景学教授为德国汉堡大学眼科学博士,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河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国际眼科纵览》等多家国家级核心期刊杂志编委,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参与眼科学疾病诊治多项指南的制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获中华眼科学会奖,2011年获亚太眼科杰出服务奖,201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率先在河北省及国内较早(1996年)开展各种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视网膜前、视网膜表面以及视网膜下),他率领的团队每年完成疑难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约1500例,仅近10年完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万余例。一直将基础研究与临床所发现的问题紧密结合,如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研究,筛选和开发了数种具有强抗增殖作用而无明显毒副作用的中药(姜黄素、苦参碱、丹参单体),取得了良好效果;其次,在国际率先开展了硅油对眼内组织毒副作用的研究,提出了防治策略和安全使用原则。上述两项成果分别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对视网膜、视神经缺血性疾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新的认知。证实了脉络膜在视神经附近的分水带分型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紧密相关,并将该成果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获得了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每年参加亚太及欧美眼科学大会,与国际眼科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一直跟踪世界眼科发展的前沿,近3年开展了严重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切除治疗研究,取得显著成效,大大降低了失明率。目前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承担国家及省部课题7项,撰写专著4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数近百篇。培养博士8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0余人。

眼科现有医护100余人,老中青梯队建设合理,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8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0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眼科亚专业齐全,包括玻璃体视网膜外科、眼底病内科、眼视光学、白内障、青光眼、斜弱视、眼眶病、眼整形美容、角膜和眼表疾病、眼外伤等,每个亚专业都有高级职称的学术带头人。

五、科研水平

1、承担课题及其资助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科技部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和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1项,河北省科技厅课题8项,河北省卫生厅课题15项,河北省人事厅课题1项,河北省教育厅课题2项,其他科研协作课题9项。课题经费总额达到200余万元。

2、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近年来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4项,另有20余项受到厅局级奖励。

3、论文和专著

近5年来,我科发表SCI论文5篇,有151篇论著在《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眼科研究》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内容涉及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视光学、眼外伤、眼睑、眼眶和药物基础研究等多个领域。

4、成果推广

(1)白内障手术培训班

(2)青光眼手术学习班

(3)准分子屈光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学习班

(4)玻璃体切除手术基本技巧培训

(5)小儿斜弱视诊断和治疗学习班

(6)ICL植入手术培训班

(7)眼眶疾病诊断与治疗学习班

(8)眼底血管造影技术培训班

(9)眼眶整形手术学习班

六、教学水平

1、临床教学

目前眼科有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生导师1人,正在培养的研究生50余人,平均每年毕业研究生20余人,本科生数百人,其均可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论文达到较高水平。根据学校教务处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的有关要求,通过本科见习以及研究生实习训练使学生将学过的眼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学生临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眼科诊疗技术,培养良好的医疗作风,为未来执业医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教学医师培养细则》,眼科教学安排如下:

本科生眼科总教学课时为120~130学时,其中理论课时占20%,临床见习为80%,见习内容包括普通门诊、治疗室、门诊手术室、眼科急诊等,旨在学习常见眼科疾病的种类及临床体征、基本治疗原则,并在基本诊断的学习中练习裂隙灯、直接检眼镜、双目间接检眼镜的使用,学习泪液分泌实验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的方法和操作;眼科常用简单治疗的学习;眼科小手术的手术操作及手术要点;眼科急症的处理原则等等。

研究生教学由半年理论课学习和2.5年临床实习组成。临床实习包括眼眶与整形组、青光眼组、白内障组、眼底病组等各个亚专业进行轮转。亚专业轮转周期为3个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副主任或主任医师一对一带教并管理病人,轮转期间进行眼科基本检查和仪器的使用训练,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基本操作、基本手术的培训,学习各种类别疾病的基本诊疗计划的制定,并基本严格化、规范化病历书写培训,并施行各组病历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制度;每周周三下午例行疑难病例或典型病例全科查房甚至于全院查房讨论,鼓励研究生进行发言,并鼓励讨论后进行病例总结归纳并投稿到全国权威杂志。目前我科毕业生在读期间就在全国性杂志发表临床报告、研究论文或综述的已达到20多篇。

目前,我科已建立成熟健全的眼科教学系统,并已对本科及研究生进行了相对全面、系统、严格的临床眼科教学培训,使学生在完成培养计划以后,能够系统掌握眼科疾病相关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充分了解国内外新进展,对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一定的独立判断思考,获得基本的临床诊疗能力,并通过参与大型临床研究或基础研究获得临床科研能力。

2、继续教育

眼科十分重视与国际眼科前沿机构的交流和合作,近年来我科已经和美国以及欧洲著名眼科中心建立了博士后输送计划,计划现已进入筹备和实施阶段,2012年我科已安排1名医师赴美国进行为期两年的玻璃体视网膜专业培训。

我科一贯支持鼓励优秀医师进一步深造学习,攻读学位和留学交流,目前14名医师获得眼科学博士学位,其中有德国、美国、丹麦、日本博士各一名,4名医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近年先后有2名医师赴日本访问交流,1名医师赴美访问交流。另外,我院眼科定期到国内知名眼科医院进修。目前已选派多名优秀医师先后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武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上海眼耳鼻喉五官科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温州医学院视光医院进修学习。

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眼科专业工作情况

科室注重人才培养及人才队伍的建设,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随时调整及配齐各类人员。科室注重作风及传帮带,加强在职培训,开展岗位练兵,使所属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加强。

1、健全了组织结构:由副院长、眼科专业主任马景学教授牵头,从科室内选拔医护业务骨干5名人员负责具体专业申报工作。并可根据不同试验要求与试验目的,随时增加有关人员。

专业负责人:马景学

专业秘书:刘丹岩、安建斌

研究人员:叶存喜、刘丹岩、郭秀瑾、尚庆丽、郝玉华、包永琴、柴松、董白霞、安建斌、刘丽娅、段佳良、张珊、马月磊、史俊芳、王红霞。

2、完善了规章制度:专业组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及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的具体规定,制订了较完善的本专业试验药物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文件资料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和三级质控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设计规范及标准操作规程若干项,以保证工作的程序化及临床研究的规范化。

3、培训了技术力量: 2012年7月26日马景学、刘丹岩、董白霞、安建斌、张珊、马月磊等参加了我院的GCP培训,9月份安建斌医师参加国家GCP培训班。通过培训,全面了解有关药物临床试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今后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

有了各方面的制度、规范及操作规程,有足够的病源、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和科研基础,我们有信心做好药物临床试验工作。目前在研项目2项。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94年,自建科始就坚持“通科急救,专业特色”的发展理念,依托我院综合医疗优势,已发展成为集急诊医学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强势医疗科室,不仅负责我院急危重病患者日常诊疗工作,还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学科,是河北省最早获得急诊医学专业硕士授予权的教学培训单位,现为国家重点学科、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北省教委重点学科,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省内最早开展对口支援、优质护理服务及临床路径的科室之一,河北省急诊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设在我科。我科在石汉文教授和田英平教授的带领下,经过20余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我科已形成了由博士、硕士组成的完善的学科梯队和优秀的人才储备。我院急诊科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急诊ICU三位一体,具有现代化高档救护车4部,是石家庄市120急救站点之一,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有效的急救网络,为急危重病患者铺设了一条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我科每年接诊急诊患者约8万多人次,抢救危重患者约5千例,抢救成功率达97.3%,在急危重病救治如:心肺复苏、困难气管插管、严重低血钾所致呼吸肌麻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在其他急危重病的救治方面同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我科曾多次组织及参与急救知识培训。自EICU成立以来,我们不断学习国内外最新诊疗技术,科室积极开创新业务、新技术,如纤支镜、床旁血液净化、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在急危重症的抢救,尤其是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擅长各种疑难危重病的诊断和治疗,逐步形成了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流程,成功救治了大量濒临死亡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同时,我院加大对急诊外科的扶持,大幅度降低了创伤急救等外科急症的等候时间,提高了创伤急救等外科急症的诊治质量。急诊科收治的多为省内外危重患者,病人数量大,病种复杂,其中不乏罕见病种。目前,我们从凝血机制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今后我们将从机械通气、营养支持及EICU内致病菌分布等方面进行研究。我科始终以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性中毒防治专业组提出的“加强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识别和提高少见新型品种急性中毒的防治、创造条件开展毒物检测技术的普及与提高、积极加强急性中毒的防治措施,提高重症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为任务目标,在河北省率先成立了“临床中毒救治中心”和“中毒研究室”, 中毒研究室“立足临床,服务临床”,在急性中毒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我科为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毒组组长单位,在各种中毒的诊治方面有着独特、成熟的思路。目前我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鼠药中毒病死率不足1%,百草枯中毒长期生存率近60%,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对于其他急性中毒的诊治也有独到之处,例如,2007年成功救治了68名群体肉毒中毒患者,包括10例重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一例死亡,亦未留任何后遗症。同时,我院急诊科拟与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加强协作,共同为急诊中毒的诊治做出贡献。

我科现有固定医师30名,相对固定医师5名,护士69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7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4人,组成了具有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的急诊队伍,能够处置各种急危重病、中毒、创伤及突发事件等理论坚持科室成为,在华北地区享有较高声誉。2012年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专科。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条件

急诊科床位包括,其中ICU 床位11张,观察室24张,抢救室20张,急诊大厅留观20张,拥有我院唯一的中毒实验室,而且血液毒物检测设备也是居于全国先进水平。

河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1997年至今);硕士研究生授权点(2003年至今);河北医科大学强势特色学科专业(2004年至今);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2007年至2011年);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至今);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急诊中毒专业(2014至今)。肩负医疗、教学、科研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等重要任务。

2、病种主要包括:

(1)各种常见农药中毒:百草枯中毒、有机磷中毒、鼠药中毒、苯二氮卓类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特别是治疗百草枯中毒,长期生存率为60%,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2)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恶性高血压等,并加强血管急症绿色通道建设。

(3)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炎、呼吸衰竭等。

(4)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急性肝损伤、急性胰腺炎等。

(5)血液系统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溶血性贫血、白血病等。

(6)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甲亢危险。

(7)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8)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吉兰-巴雷综合症、重症肌无力等。

(9)妇产科急症,围生期心肌病、重度子痫或子痫前期、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后出血等。

(10)各种原因休克、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3、设备情况

2009年至2014年共投资引进大型设备34余套,包括呼吸机16台、监护仪近20台、急诊监护室设备及配套设施、床旁血液透析机、亚低温治疗仪、血气分析仪、心衰标志物分析仪、无创心肺功能监护系统、分子生物学设备(PCR仪和低温高速离心机)、中毒实验室相应设备、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PICCO)、床旁超声等。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为了我科的发展,医院于2012至2014年对急诊科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扩建,投入资金500万元。

二、人才梯队

1、学科带头人情况

石汉文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常委、中毒专业组组长,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门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药物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河北省急救危重病医学质量管理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危重症论坛组委会专家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河北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主任,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编委。近20年来一直从事急诊科的临床医疗工作,全年累计46周,其中急诊26周,急诊ICU20周,每年主持科内专科查房90余次。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中毒及急危重病的诊断与治疗,认真完成诊室、观察室及急诊ICU的各项工作,坚持专业查房,未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在各种中毒及急危重症的诊治方面具有较深造诣,有着独特、成熟的思路。目前我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鼠药中毒病死率不足1%,百草枯中毒长期生存率近60%,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对于其他急性中毒的诊治也有独到之处,例如,2007年成功救治了68名肉毒素中毒患者,无一例死亡。同时,主持开展急诊科床旁血液净化及中毒、急危重症等相关科研,发表、推广有机磷中毒、百草枯中毒、肉毒中毒等治疗规范,多次组织召开及参加急诊科相关会议,每年被三级医院邀请会诊约20次,无论在临床工作还是科研方面都做出极大贡献。自1993年参加急诊科工作以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涉及有机磷中毒规范化治疗等指导性论著,主编、参编专著10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科研方面,目前承担河北省卫生厅重点科技研究计划项目一项,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支撑项目一项。近年来培养毕业硕士20名,教学工作成绩突出,担任河北医科大学急诊医学教研室主任,从事本硕班及冀联医学院等其他学校的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工作。

田英平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任中华急诊医学分会中毒与复苏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河北省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通信编委,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编委、临床荟萃杂志审稿专家。19年来一直从事急救医学的临床医疗与教学工作,全年累计45周,其中急诊12周,病房33周,年主持科内专科查房60余次。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危急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认真完成急诊、抢救室和监护室的各项工作,坚持专业查房,未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善于诊断疑难病症,在急性中毒,特别是个体化治疗百草枯中毒方面有独特研究,其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年应邀参加三级医院疑难危重病例会诊50余次。自工作以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6部,近年共承担省级科研项目6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北省医学会二等奖2项。曾参与高等医学院校《急救医学》等教材编写工作,近年来培养毕业硕士18名。

2.后备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骨干力量

佟飞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毒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诊与危重病质量管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北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河北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河北医学会肠内与肠外营养医学分会委员,临床荟萃杂志通信编委。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9年,全年累计45周,其中门急诊15周,病房30周,年主持科专科查房60余次。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丰富的科室管理经验。擅长心肺复苏术、药物中毒、冠心病防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脓毒症,对猝死与危重症抢救有较深入研究。特别在危重病救治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亲自参与并指导年轻医师进行心力衰竭和肺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参与开展了急诊科血流动力学监测、纤维支气管镜应用及个体化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研究工作。年应邀参加三级医院疑难危重病例会诊40余次。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近年共承担省级科研项目4项,获河北省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和参编《现代急症诊断治疗学》、《急诊科主任查房》等专著3部。近年来已培养毕业硕士10名。

高恒波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青年委员,河北省医学会急诊分会秘书,海峡两岸医疗卫生交流协会心脏重症专委会河北分会常委,中国急性感染联盟委员,河北省干部保健专家。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7年,一直坚持在急诊一线工作,被评为“河北省十佳医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定的科室管理经验。擅长心肺复苏术、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药物中毒、脓毒症,对各种中毒抢救有较深入研究。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近年共承担省级科研项目4项,获河北省医学会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编和参编专著5部。

姚冬奇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任科室科研及教学秘书、药理基地秘书,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医学在读博士。任中国急性感染联盟青年委员,中国心肺复苏联盟委员,河北省医学会急诊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从事急诊医学专业工作12年,承担省科技厅课题1项,卫生厅课题1项,北京协和医学基金会“睿意急诊医学研究专项基金”1项,发表核心期刊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2015年完成英国医学期刊(BMJ)发表的Best Practice指南“Foodborne disease”章节的中文翻译工作及《Rosen Emergency Medicine》教材部分章节的改编任务。参编《全国急诊医师定期考核》、《急诊科主任查房》、《ICU速查手册》、《血液(浆)吸附疗法》等著作。为药理基地申请材料撰写的主要完成人。2005年至今配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建立“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平台”,为主要参与者。自2008年起参与各类学术演讲比赛20余场,多次获全国、大区、省级奖励。2013年起致力于医疗大数据与移动医疗相关领域,建立了“全国急性感染病例数据库”、“基于脉搏血氧技术建立心肺复苏质量反馈控制系统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库”及“重症肺炎和ARDS新型诊断标准的建立及临床防治方案优化的临床资料采集系统”。2014年在河北省急危重症质量控制中心组织的全省“机械通气与气道建立培训班”主讲10余场。

3.人员结构合理,形成人才梯队

经过20多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专业已经形成了由博士、硕士组成的完善的学科梯队和优秀的人才储备。现有固定医师30名,相对固定医师5名,护士69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7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3人,组成了具有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的急诊队伍,能够处置各种急危重病、中毒、创伤及突发事件等。

35岁及以下人员10人(43%),36-45岁的人员6人(26%),46岁以上人员7人(30%),平均年龄38.5岁。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业人员19人(82.6%)。

三、临床绩效

5年来急诊科科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每年接诊急诊患者约8万多人次,抢救危重患者约5千例,抢救成功率达97.3%,急诊接诊量以每年16%速度增长,病床使用率达140 %以上,诊断符合率达95%。近年来,本科无重大医疗技术差错、事故,同时借助自身实力协助兄弟科室避免医疗纠纷多起。5年来急诊科科每年人均月节余在1万元左右,全科每年节余平均500万元,最高月结余130万元。科室团队迅速扩大,现有医技护人员100余人。

我院急诊科遵循以“急诊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使病人尽可能得到便捷、有效的诊治,同时,贯彻卫生部医改大正方针,落实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主题,结合急诊科科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成为我省优质护理、优化医患关系的窗口单位,并在省内大力推广。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是医院中危重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病情最为复杂、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涵盖有内、外、妇、儿等专科诊室,形成了集院前急救、急诊大厅接诊、抢救、留观、急诊ICU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救治水平位居省内领先地位,接诊后医务人员能够对各种疾病做出迅速准确的诊治,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思路广阔。急诊科在省内率先成立了“临床中毒救治中心”和“中毒研究室”,在急性中毒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急性中毒救治中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急诊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鼠药中毒病死率不足1%,百草枯中毒长期生存率近60%,居全国领先地位 其他各种急性中毒也有独到之处。自成立急诊ICU以来,与兄弟科室密切协作,将专业范围扩大至外科、妇产科等相关专业,在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断、跨学科多专业疾病的诊治、急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MODS患者的器官功能支持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救治成功了许多濒临死亡的重症患者,在急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救治方面达到了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一专多能、通科急救”已成为急诊科践行的理念,形成了急诊医学专业特色的新亮点。

近5年来开展优势项目与新技术:

1)重用氯磷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2)个体化综合方案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

3)肉毒中毒诊疗新方案

4)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护下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

5)动静脉穿刺置管术

6)困难气管插管技术

7)危重疾病的CRRT技术并血浆置换疗法

8)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9)亚低温治疗技术

10)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PICCO)

11)床旁超声技术

12)血液毒物检测技术

四、科研状况

(一)发展方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已经建立了系列、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以临床研究和临床基础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多项研究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目标明确,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稳定的系列课题研究:

1)不同剂量阿托品与氯磷定对急性有机磷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影响(河北省卫生厅重点科技研究计划)。

2)肝细胞生长因子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

3)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实验室指标变化与预后(河北省重点科技研究计划)。

4)个体化综合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研究及评价(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

5)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河北省卫生厅重点课题)。

6)大黄对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河北省卫生厅重点课题)。

7)百草枯中毒口腔损伤的治疗研究(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8)河北省急诊科常见自杀原因调查分析(河北省卫生厅重点科技研究计划)。

9)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机制及异丙酚对其干预研究(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

10)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及褪黑素的治疗干预研究(河北省科技厅课题)。

11)急性乐果中毒大鼠肝脏损害及不同剂量氯磷定治疗影响(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二)科研水平

1.承担课题及其资助情况

急诊科2009-2014共承担课题26项,其中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市厅级课题15项。其中个人申请课题基金资助总额为30万元,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资助累计50万元,国家重点学科资助累计500万元。5年来累计科研经费余80万元。

2.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2008年至今,急诊科共获得科技奖励8项,其中:河北省医学会成果奖3项,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河北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医学会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

3.论文和专著

急诊科发表论文172篇,主编、参编《急诊科主任查房》、《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急救医学》、《ICU速查手册》、《呼吸内科急症》、《内科学新编》、《心脏病学》、《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与康复》、《血液(浆)吸附疗法》等16部及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教材中有关“中毒”章节的内容。同时承担多项医学科研课题,其中省级课题9项,厅局级课题14项,院级课题4项,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河北省医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河北省医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4项;河北省医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

4.成果推广

有多项科研成果已被推广应用:

1)急性有机磷中毒规范治疗培训班(2次)

急诊科每年收治大批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患者,自1997年在全国率先应用并倡导重用复能剂(氯磷定)辅以适量的阿托品治疗AOPP的新方法,并积极开办河北省地区AOPP新疗法培训班,并进行该技术的推广,目前石家庄周边县市已独立应用该项技术,AOPP病人已很少上转,救治AOPP的水平大幅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

2)个体化综合治疗百草枯中毒培训班(2次)

急诊科每年收治一百多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个体化综合治疗,制定全国急性百草枯中毒专家诊治共识,同时识。进行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举办周边县市百草枯中毒救治培训班,使石家庄周边县市百草枯救治存活率大大提高,同时也成功救治其他省市中毒患者。

3)县市级医院急救知识培训班(2次)

4)全省急诊科基本急救技能培训班(2次)

5)急诊科建设培训班(1次)

6)危重症监护新进展(2次)

7)CRRT应用技术培训班(2次)

8)危重病人肠内与肠外营养学培训班(1次)

9)急诊急救培训班(30人次/1年)

10)初级创伤培训班全省普及(16次)

11)气道管理与机械通气培训班(17次)

五、教学水平近5年

1.临床教学

目前急诊科研究生导师6人,正在培养的研究生49人(2007年至2014年),近5年来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数70多人(含在职研究生),近五年承担本、专科生教学、见习、实习学生1000余人,培养急诊专业进修生100余人。

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组织编写实习教材,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实习教学大纲。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和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习计划和方案。满足实习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临床综合训练、科研和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学、研、产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能满足完成校内实习、研究生培养等教学任务的要求。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急诊医学专业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大。下设急诊科抢救室,观察室,重症监护室ICU,等三处实习基地。充分体现基础性、多功能性和共享性,在保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培养创新人才和为科研项目服务等方面保障共享。

2.继续教育

近五年来学科多次派送专业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学术机构培训,学科石汉文教授和田英平教授分别担任河北省急诊医学学会(2004年至今)和河北省医学(2005年至今),每年举办河北省急诊医学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2次,共举办10余次。承办省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情况:急性有机磷中毒规范治疗培训班,河北省县市级医院急救知识培训班,全省急诊科基本急救技能培训班,高血压危象学术研讨会,CRRT应用技术培训班,个体化综合治疗百草枯中毒培训班,危重病人肠内与肠外营养学培训班等。

六、临床试验

急症专业于2014年通过CFDA认证,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多次参加国家级医院GCP培训,完成Ⅳ临床试验2项。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我院心脏及大血管外科是心脏及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专业科室,在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疗领域处于河北省领先,与国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治疗理念,邀请国外和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和临床经验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专业会议和培训。不断选派优秀年轻业务骨干赴国外和国内一流医院心血管专业学习,建立人才梯队,培养后续力量。

    技术团队整体实力的说明(技术人员总数、年龄构成、学历构成、职称构成情况、人员专业技术获奖情况等):1956年,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河北省心脏外科奠基人刘震华教授主持创建了河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1957年4月,刘震华教授率先在省内开展心脏二尖瓣闭式分离手术成功。1962年由心脏外科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心血管疾病会议在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召开。许多全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亲临大会,对心脏外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为河北省心血管外科专业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中心,国家卫生部认定的临床心脏移植开展单位。拥有实力雄厚的医疗护理队伍,治疗设备先进精良。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各种复杂畸形心脏病),各类后天性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心脏肿瘤等)都能在心脏外科得到有效治疗。心脏外科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三个瓣膜同时替换),马凡氏综合症、夹层动脉瘤人工血管替换、冠心病冠脉搭桥等各种疑难病症的治疗技术,已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及大血管外科是心脏及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专业科室,在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疗领域处于河北省及周边地区领先水平,有强大的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危重疾病的能力,与国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治疗理念,邀请国外和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和临床经验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专业会议和培训。不断选派优秀年轻业务骨干赴国外和国内一流医院心血管专业学习,建立人才梯队,培养后续力量,团队结构合理,中青医师由正高职称导师负责核心技术培养,使中青年医师迅速成长。专业发展潜力较大

查看更多
020-86555702
驭时服务范围:临床试验机构备案辅导、第三方稽查质控、CRC服务(广东广西为主)、受试者招募、数据管理、生物统计、定量药理、药物警戒、信息化系统等。
电话:020-86555702
邮箱:yuelong.gu@yscro.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云城南二路万达广场C区3栋707室
静远医学统计在线
驭时临床试验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3 yscr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驭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1197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