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科室

联系方式

邓淑云
sue0517@163.com(秘书)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肝病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消化病学)肝病部、国家新药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单位、亚太肝病学会第26届主席单位。2017年传染病专科排名全国第三。实验室平台设备总值达1.2亿元。拥有一批国家级人才(杰青3人、长江2人、千人2人、青千3人、优青1人)。2012年以来主持国家重大项目6项,发表影响因子5分以上SCI论文9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6项。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姓名: 侯金林

职务: 科室主任

职称: 主任医师、教授

研究者GCP培训证书:

研究者执业医师注册证书编号:110440000025164

联系方式: jlhousmu@163.com, jlhou@smu.edu.cn

联系人(PI本人或秘书):邓淑云        联系电话(座机或手机):020-62787427(秘书),020-61641941(本人座机)         邮箱:sue0517@163.com(秘书)

个人简介:侯金林,男,1962年出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感染内科(肝病中心)主任。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3)、第26届亚太肝病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委(2013-2016)、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十二五” “十三五”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肝脏病学、感染病学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包括Gut、Hepatology、J Hepatol、Lancet Infect Dis、Science、NEJM等刊物,连续3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用学者(医学)。

主要研究方向(意向承接试验专业方向或病种):肝脏病、感染性疾病

参与研究(既往研究项目)

1、一项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替诺福韦酯300mg每日一次和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一次治疗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2、佩乐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开放研究(P05170)的长期随访研究访

3、BCAAG治疗饮食摄入充足仍然伴随低白蛋白血症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

4、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干扰素变异体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II期临床试验

5、一项旨在评价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病学、人文和治疗经济学结局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

6、妊娠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流行病学研究

7、一项旨在评估Sofosbuvir联合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在慢性HCV基因型1、2、3和6感染受试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3b期、多中心、开放性、随机临床研究

8、一项3期随机、双盲研究,旨在评估Tenofovir   Alafenamide(TAF)25 mg QD相对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300 mg QD在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

9、一项3期随机、双盲研究,旨在评估Tenofovir   Alafenamide(TAF) 25 mg QD相对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300 mg QD在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

10、Daclatasvir联合Asunaprevir(DUAL)用于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初始受试者的3期临床研究

11、一项在初始和经治的基因Ib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伴代偿性肝硬化亚洲成人中评价ABT-450/利托那韦/ABT-267和ABT-333与利巴韦林联合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开放性研究(方案号:M14-491)

12、一项在初始和经治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b型感染的非肝硬化亚洲成人中评价ABT-450/利托那韦/ABT-267和ABT-334与利巴韦林联合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13、一项3b期、多中心、开放标签研究,目的是调查Sofosbuvir和/Ledipasivr固定剂量复合剂对未接受过治疗的和接受过治疗的慢性基因型1HCV感染受试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14、"评价利托那韦强化的ASC08片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初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病毒感染的非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的多中心、开放的II期临床研究"(未开展)

15评价利托那韦强化的ASC08片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初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病毒感染的非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的Ⅲ期临床研究(x)

16、一项旨在调查 12 周 Sofosbuvir/GS-5816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治疗对慢性 HCV 感染受试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 3 期、多中心、开放标签研究

17、一项评估索氟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2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受试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臂、开放、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

18、评价ASC16联合利托那韦强化的ASC08和利巴韦林治疗初治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非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

19、一项在初治和经治的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合并或未合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非肝硬化亚洲成年受试者中评价ABT-493/ABT-530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M15-592)

20、一项在初治和经治的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合并或未合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代偿性肝硬化亚洲成年受试者中评价ABT-493/ABT-530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开放性研究

21、多中心、随机、开放、II 期临床研究在标准系统化疗和/或索拉非尼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中评价丙氨酸布立尼布(ZL-2301)加最佳支持治疗(BSC)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丙氨酸布立尼布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22、多中心、随机、平行、开放、连续给药,评估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与索非布韦片联合给药12周在基因1型慢性丙肝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抗病毒活性试验

23、评估既往接受以达拉他韦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的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结局的停药后长期随访研究

24、一项评估抗PD-1单克隆抗体BGB-A317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经治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的2期、开放、多中心研究

25、多中心、单臂、开放、连续给药,评估磷酸依米他韦胶囊(DAG181)与索磷布韦片联合给药12周在基因1型慢性丙肝患者中的抗病毒活性和安全性试验

26、一项在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中评估GSK3389404单次给药剂量递增和多次给药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27、评价赛拉瑞韦钾片联合福比他韦片治疗初治的基因1b型成人非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开放的II/III期临床试验(未启动)

28、一项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受试者中评估多剂量JNJ-56136379 单药治疗和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24 周的疗效、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的IIa 期、随机、部分设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29、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 HS-10234片 25mg QD 相对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DF) 300mg QD治疗HBeAg 阳性或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30、基于盐酸达拉他韦的治疗方案在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安全性监测研究(未启动)

31、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连续给药,评估甲磺酸莫非赛定胶囊/利托那韦片联合恩替卡韦片与恩替卡韦片与恩替卡韦片单药相比,在慢性乙肝 HBeAg 阳性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抗病毒活性试验——甲磺酸莫非赛定胶囊/利托那韦联合恩替卡韦片 II 期临床试验

32、QL-007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对照II期临床试验

33、QL-007片与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联合用药在已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对照II期临床试验

34、评价ASC16联合利托那韦强化的ASC08和利巴韦林治疗初治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非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II/III 期临床研究

35、开放、多中心评价索氟布韦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2型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安全性及疗效验证性临床试验

36、评估APG-1387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多中心、开放性、剂量递增的I期临床研究"

37、一项在以下受试者中开展的RO7049389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有效性研究:(1)接受单次(与或不与食物同服)和多次(联合咪达唑仑)剂量递增给药的健康志愿者;(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新增)

38、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的IIb期研究以评估包括JNJ-73763989和/或JNJ-56136379在内的不同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39、一项评价Pimodivir联合标准疗法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住院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I期、随机化、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项目编号:63623872FLZ3001)

40、注射用APG-1387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开放性的Ⅱ期临床研究

41、一项评估TVB 2640(ASC40)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治疗的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2期临床试验

42、一项评估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韦立得®)在中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批准后上市研究

43、一项在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中评价多种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 期、随机、适应性、开放标签平台试验

44、评价ASC2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的IIa/IIb期临床研究

45、在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中评估 GSK3228836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b期、多 中心、随机、部分设盲、平行队列研究( B-Clear)

46、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47、一项在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受试者中评估JNJ-73763989联合核苷(酸)类似物的疗效、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的Ⅱ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延时活性治疗研究


二、主要研究者信息

姓名: 陈金军

职务: 科室副主任

职称: 主任医师、副教授

研究者GCP培训证书:

研究者执业医师注册证书编号:110440000024506

联系方式: chjj@smu.edu.cn

联系人(PI本人或秘书):祁婷婷        联系电话(座机或手机):15521287260         邮箱:tingtingqi@126.com   

个人简介:男,1972.02出生,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感染内科(肝病中心)副主任。1995-1998、2006-2009期间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导师侯金林教授;2006.3-2007.2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肝病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指导教师Nikolai Naomov教授。

临床擅长处置肝衰竭及复杂肝硬化的管理,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及疑难肝病的诊治。

目前负责学科的肝脏中心病区。基础研究主要关注肝衰竭的凝血障碍,曾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牵头主持科技部“传染病重大专项”一项。临床研究主要关注肝衰竭、终末期肝病的分层诊断,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自然史和病理特征的研究。在国家重大专项的资助下,计划牵头组织“按照器官损伤分层诊断慢性酒精性肝病”以及“慢性乙肝急性加重或急性失代偿的分层诊断的临床研究”。

主持肝衰竭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不同资助多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10余篇。参与侯金林教授的科技奖励项目。与骆抗先教授共同编著《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第四版。

学术团体任职: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广东省感染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重肝学组副组长、中华肝病学分会药物肝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兼秘书等。

主要研究方向(意向承接试验专业方向或病种):肝衰竭、肝硬化、脂肪肝

参与研究(既往研究项目):

1、一项评估NASH/纤维化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2、评价ZSP1601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多中心、随机、双盲、剂量递增、安慰剂对照的多剂量、连续多次给药28天的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早期药效学Ib/IIa期临床试验

3、GH509对比安慰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Ⅰb/Ⅱ/Ⅲ/Ⅳ期临床研究


三、主要研究者信息

姓名: 彭劼

职务: 副主任

职称: 教授,主任医师

研究者GCP培训证书:

研究者执业医师注册证书编号:110440000024511

联系人(PI本人或秘书):彭劼        联系电话(座机或手机):020-62787428, 13802515784         邮箱:   pjie138@163.com

个人简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全国感染病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结核与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结核性脑膜炎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病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专家。1989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南方医院从事感染病及肝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参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军队医药卫生重点项目等课题的多项研究。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3项。

主要研究方向(意向承接试验专业方向或病种):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细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感染性疾病

参与研究(既往研究项目)

1、评价长效干扰素治疗HBeAg(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患者获益的长期随访

2、帕拉米韦三水合物注射液治疗无并发症急性流行性感冒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和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3、ZSP1273 片治疗成人单纯性甲型流感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II 期临床研究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楼2楼

联系方式

罗卫红
:luoweihong710@163.com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是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器官衰竭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肾功能衰竭研究重点实验室等。中心由临床中心、血液净化中心、肾脏病理诊断中心和肾脏病研究中心四部分组成。病房拥有床位86张;血液净化中心由腹膜透析中心及血液透析中心两部分组成,拥有血透机83台、CRRT机11台,国际先进的水处理设备3套;肾脏病理诊断中心每年有超过1000例的肾活检,超过700例的病理会诊,肾脏组织库包含20000例样本,与美国麻省总院合作建立病理远程会诊中心,定期开展远程病理会诊;肾脏病研究中心主要开展中国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延缓CKD进展的策略、肾脏和心血管保护的策略、预测AKI和CKD进展的生物标志物等临床研究,以及肾脏纤维化和CKD进展的机制、肾脏与其他器官对话的机制、肾脏纤维化的风险预测和干预靶点等基础以及临床研究。

侯凡凡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科室现拥有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学者”(2人),国家杰青/优青(3人)和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以及珠江学者(2人)在内,涵盖肾脏病学、病理学、流行病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组成的优秀人才队伍。

科室目前拥有面积1万平方米左右,其中,临床医疗区域占地面积约5500平方米,实验室占地面积约为4500平方米。实验室拥有的大型设备包括高通量样本分析的多功能流式荧光仪和超高分辨率质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远程会诊信息系统,生理信号遥感系统等,实验设备价值总值达5000多万。

科室近年来的基础以及临床科研成果显著,以侯凡凡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在世界知名期刊如N Engl J Med, JAMA, JAMA Intern Med, SciTransl Med, JASN, KI 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69篇,累计影响因子达1098.084,包括1区文章69篇。

经过多年的建设,科室获得多项人才荣誉以及科研奖励,主要包括,2014年度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015年荣获国家基金委“国家创新研究群体”,“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荣誉称号。同时,科室还因其工作获得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原国家卫计委颁发的“中国基层医生慢性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肾脏病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等的称号。

肾病专业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构专业之一,为1998年国家首批认证的GCP专业之一,先后通过2次资格复核认定。专业负责人侯凡凡院士担任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地区负责人,其作为全球协调研究者牵头完成了“Atrasentan对Ⅱ型糖尿病肾病受试者肾脏预后影响研究”。此外肾病专业多次牵头开展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包括“Atrasentan对2型糖尿病肾病受试者肾脏预后影响研究”、“达格列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结局和心血管死亡率作用的研究”、“PA21咀嚼片和碳酸司维拉姆 (Renvela®)用于治疗中国CKD患者高磷血症的研究”等。参与多个1类新药多中心临床研究,包括“可博美胶囊(FG-4592)治疗接受透析的慢性肾病受试者贫血的III期临床研究”、“KHK7580和盐酸西那卡塞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等。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姓名: 侯凡凡

职务: 科室主任

职称: 主任医师/教授

研究者GCP培训证书:

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与GCP学习班暨EpiData 3.02数据管理软件实用技术讲习班  2008年1月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班  2014-12-27

联系人:罗卫红  联系电话: 020-61641591 

邮箱:luoweihong710@163.com  

个人简介:肾内科学科带头人侯凡凡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兼任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副会长、Nat Rev Nephrol (中文版)和Chi J M (英文版)等期刊副主编/编委、国际慢性肾脏病防治指南(KDIGO)工作委员会委员。研究成果发表在N Engl J Med、JAMA、JAMAIntern Med、J Am Soc Nephrol、Kidney Int等国际权威期刊,被引用超过5,300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和美国授权发明专利5项。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科技奖励。 在急、慢性肾脏病防治领域做出了系统、创新的贡献。她通过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创建了延缓晚期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临床新策略,使慢性肾脏病发展为尿毒症的风险降低了43%。她针对中国患者特点,创建了急、慢性肾损伤风险预测和早期诊断新方法,并在慢性肾脏病临床防治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意向承接试验专业方向或病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参与研究(既往研究项目)

1、评价Atrasentan对2型糖尿病肾病受试者肾脏预后影响的一项随机、多国家、多中心、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研究(研究方案编号:M11-352)(SONAR:Atrasentan的糖尿病肾病研究)

2、达格列净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结局和心血管死亡率作用的研究

3、PA21咀嚼片和碳酸司维拉姆 (Renvela®)用于治疗中国CKD患者高磷血症的研究

4、可博美胶囊(FG-4592)治疗接受透析的慢性肾病受试者贫血的III期临床研究

5、KHK7580和盐酸西那卡塞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


二、主要研究者信息

姓名: 刘俊

职务: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研究者GCP培训证书:

药物临床试验技术与GCP学习班暨第二十四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人员提高班  2006年12月

“药物临床试验法规、技术与实施”GCP培训班(第8期) 2013年11月3号

联系人:罗卫红  联系电话: 020-61641591 

邮箱:luoweihong710@163.com   

个人简介:现任《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编委,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成员,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国家级新药—尿毒清颗粒的主要研制者之一。主持及参加国家、军队及省级基金课题7项。获国家新药研制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出版专著3部。

主要研究方向(意向承接试验专业方向或病种):慢性肾衰竭的保守治疗、建立各种临时及长期血液透析通路和各种血液净化疗法

参与研究(既往研究项目)

1、中国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中血管钙化的患病率及对患者生存率的预测价值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的队列研究(CDCS)

2、PA21咀嚼片和碳酸司维拉姆 (Renvela®)用于治疗中国CKD患者高磷血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一项开放标签、随机、阳性对照、平行、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

3、KHK7580和盐酸西那卡塞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的III期随机双盲、受试者自身剂量调整、平行组研究

4、一项评估罗沙司他多种给药方案治疗接受透析的慢性肾病受试者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随机、开放、多中心的研究


三、主要研究者信息

姓名: 刘郑荣

职务: 

职称: 主任医师/副教授

研究者GCP培训证书:

第十一届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负责人提高班  2002-5-30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及GCP相关业务知识 2004年12月26日

全国新药临床试验(GCP)水平提高研讨班与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   2008年9月30日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班  2014年12月27日

联系人:罗卫红  联系电话: 020-61641591 

邮箱:luoweihong710@163.com   

个人简介:从事肾脏病专业28年,具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和丰富的肾脏病临床经验。擅长各种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治,特别是在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以及肾脏病危重症的抢救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了动静脉内瘘、腹膜透析插管等肾脏替代治疗的技术操作。主持参与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

现任广东省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意向承接试验专业方向或病种):擅长各种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治,特别是在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以及肾脏病危重症的抢救。

参与研究(既往研究项目)

1、一项关于可博美胶囊(FG-4592)治疗接受透析的慢性肾病受试者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阳性对照的III期研究(FGCL-4592-806)

2、一项关于可博美胶囊(FG-4592)治疗接受透析的慢性肾病受试者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FGCL-4592-808)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组长单位牵头项目,FDA视察,NMPA核查,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真实世界研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

科室简介

血液专业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构专业之一,为1998年国家首批认证的GCP专业之一,设在南方医院血液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是国务院授权的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点、世界血友病联盟广州中心、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血液病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唯一的血液病重点专科和广东省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广东省血液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华南地区最大的移植中心、血友病诊疗中心及血液病诊疗中心。拥有3万余例血液肿瘤病例资料、2万余例生物样本库。有成熟的技术平台:已经建立基于MICM分型为基础的部分血液肿瘤的精准诊疗及评估平台。血液科由常规病区、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和血液病研究室组成,按国际标准建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移植中心。血液病实验研究室是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重点实验室,由细胞形态学、血液生化、分子血液、血液遗传、血液免疫、细胞生物学、低温医学等功能实验室组成。拥有先进齐全的实验设备:备小鼠转基因与基因敲除平台,安装有室内自动恒温、恒湿系统及空气净化系统,能开展普通级及无特定病原菌级(SPF级)的动物实验;干细胞临床应用实验室,含人类干细胞库与符合GMP标准的细胞生产车间,主要用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产品开发。实验室拥有FACS、二代基因测序仪、基因扫描和分析仪、磁性细胞分选仪(临床和实验型)、组织病理定量FACS、蛋白质组质谱仪等仪器设备以及标准化的实验动物研究所。学科研究方向有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分子病理机制与基因诊断及其治疗研究;造血干细胞源的开发及其临床应用;白血病的免疫治疗。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出血性疾病的诊治研究方面均处于国内先进或部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培养并毕业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30余名,进修生和人才班学员近百名,已成为华南地区血液病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病人来源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近几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国际合作和广东省科研基金课题29项,发表论文近100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其中,南方医院血友病诊疗中心是中国血友病协作组成员之一,华南地区最大的血友病诊疗中心,覆盖95%广州、70%全省病例,相关医疗服务与指导辐射华南地区,成为我国三大血友病诊疗中心之一。本中心2000年被授权为 “WFH中国血友病培训中心”、2011年获批“广东省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中心”、2013年批准“广东省血友病诊疗管理中心”(我省首个单病种诊疗质控管理中心)、2014年卫计委批获“国家血友病诊疗试点省份”项目执行单位、多次参与血友病国际标准的制定(Haemophilia 2014;20:435-440)及国内专家共识的制定、关节影像评估标准单位(国内2家)、2017年开始国际组织实质性合作研究(IPGS联合工作组成员, 中加协作组中方组长),近十年来开展以下特色研究,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血友病抑制物形成前瞻队列研究及机制研究;血友病异质性研究及预防治疗个体化;血友病ITI治疗特色;参与国际多中心新药临床试验几十余例。

近5年血液专业共牵头和参加血友病及血液肿瘤药物I期至IV期多中心临床研究60余项,其中1类新药多中心临床研究10余项,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近20项。多次接受国家及省级药政监管部门的新药临床试验数据现查核查,专家组均对本专业的项目完成情况给与肯定。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一、主要研究者信息

姓名: 刘启发

职务: 科室主任

职称: 教授/主任医师

研究者GCP培训证书:2013年11月1日~11月3日参加广东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药物临床试验法规、技术与实施”GCP培训班

联系人:刘启发        联系电话(座机或手机):020-61641612         

邮箱: liuqifa628@163.com

个人简介:现任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院血液科主任、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意向承接试验专业方向或病种):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血液肿瘤,难治性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参与研究(既往研究项目)

1、FG-4592治疗相对低危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贫血的II期/III期试验

2、QUIZARTINIB   与诱导和巩固化疗联合,在18~75 岁初诊FLT3-ITD(+)急性髓系白血病受试者中作为维持治疗给药的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3   期研究

3、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为基础用药评价普乐沙福注射液(Plerixafor Injection)与安慰剂比较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动员和采集CD34+细胞

4、二盐酸组胺注射液联合IL-2作为AML患者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平行对照 、多中心临床研究

5、尿多酸肽注射液(CDA-II)治疗低危、中危-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随机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

6、伊布替尼联合皮质类固醇对比安慰剂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新发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受试者的一项随机、双盲、III期研究

7、一项在新诊断为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患者中开展的比较拉多替尼与伊马替尼疗效的III期、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化研究

8、一项评估BiTE抗体Blinatumomab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前体 B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国成人受试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开放标签、多中心、Ⅲ期研究

9、评估中国成人复发性或难治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液学缓解率和生存时间的回顾性研究(BLING)

10、评价米卡芬净钠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回顾性调查

11、卡泊芬净治疗血液病患者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回顾性研究

12、HQP1351治疗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的关键性研究

13、HQP1351治疗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期的关键性研究

14、一项阿扎胞苷联合MBG453 /安慰剂治疗根据IPSS-R评分的中危、高危或极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CMML-2)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三期多中心研究

15、评估IBI188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初诊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受试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Ib/III期研究


二、主要研究者信息

姓名:冯茹

职务:科室副主任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研究者GCP培训证书:2016年5月13~5月15日参加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与伦理审查技术高级培训班”

联系人:魏小磊 

联系电话(座机或手机):020-61641613

邮箱:ruth1626@126.com

个人简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白血病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学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候任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血液免疫专委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血液病,包括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

参与研究(既往研究项目)

1、一项旨在比较来那度胺(CC-5013)联合R-CHOP化疗(R2-CHOP)与安慰剂联合R-CHOP化疗在既往未接受治疗的活化B细胞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受试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    “ROBUST”研究CC-5013-DLC-002

2、杰诺单抗治疗中国人群中复发或难治外周T 细胞淋巴瘤(PTCL)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 期临床试验

3、一项比较Zanubrutinib(BGB-3111)与伊布替尼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3期、随机对照研究

4、一项在伴17P缺失的复发性或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受试者中评估Venetoclax疗效的2期研究

5、一项在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国受试者中比较Daratumumab、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Dvd)与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Vd)方案的随机、多中心、开放性III期研究

6、在未经治疗且不适于高剂量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受试者中进行的比较万珂(硼替佐米)-美法仑-泼尼松(VMP)和Daratumumab联合VMP(D-VMP)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性III期研究(亚太地区)

7、评价KL-A167注射液在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Ⅱ期临床研究

8、多中心、随机、单盲、多剂量、阳性药平行对照评价海正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联合CHOP(Hi-CHOP)方案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Ⅱ期临床研究

9、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比较海正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HS006)联合CHOP(Hi-CHOP)与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R-CHOP)在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Ⅲ期临床研究

10、比较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IBI301)联合 CHOP方案(I-CHOP)与原研药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 CHOP 方案(R-CHOP)在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初治患者中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III 期临床研究

11、ABVD方案与标准型BEACOPP方案治疗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12、在中国进行的一项关于硼替佐米(BTZ)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的观察性研究

13、一项评价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BGB-3111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臂、开放性、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BGB-3111-205)

14、一项评价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BGB-3111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臂、开放性、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项目 (BGB-3111-206)

15、一项关于中国有症状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模式的回顾性观察研究

16、在老年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对比R-CHOP和R-CDOP疗效和安全性的非劣效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17、一项评价ICP-022治疗复发或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

18、一项 BGB-3111联合 Obinutuzumab对比 Obinutuzumab单药 治疗复发 /难治性滤泡淋巴瘤的国际、 难治性滤泡淋巴瘤的国际、II期开放性期、随机研究

19、一项3 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旨在比较苯达莫司汀+ 利妥昔单抗(BR) 两药方案与BR + Acalabrutinib (ACP196) 联合方案治疗初治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20、评价HMPL-689治疗标准治疗失败或无标准治疗的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及初步疗效的I期开放性研究

21、一项在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受试者中评估JNJ-54767414(Daratumumab)皮下给药的I期、开放性、多中心研究

22、口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艾贝司他(abexinostat)单药治疗复发或难治的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开放性、单臂、多中心、II 期临床研究

23、一项Acalabrutinib(ACP-196)与Venetoclax联合治疗加或不加阿托珠单抗与研究者选择的化学免疫疗法相比用于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无del(17p)或TP53突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受试者的随机、多中心、开放性、3期研究,用以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ACE-CL-311)

24、一项在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中进行的泽布替尼(BGB-3111)的开放标签、多中心、长期扩展研究

25、西达本胺联合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治疗初治、MYC/BCL2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I期试验(DEB试验)

26、一项比较泽布替尼(BGB-3111)联合利妥昔单抗与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不适合干细胞移植的既往未经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III 期、随机、开放性、多中心研究

27、APG-2575单药及联合疗法治疗复发或难治性CLL/SLL受试者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以及疗效评价的Ib/II期临床研究(方案号:APG2575CC101)

28、LP-108   在复发或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I期临床研究


三、主要研究者信息

姓名: 孙竞

职务: 科室副主任

职称: 教授/主任医师

研究者GCP培训证书:2013年11月1日~11月3日参加广东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药物临床试验法规、技术与实施”GCP培训班

研究者执业医师注册证书编号:199844110440111196310048813

联系人(PI本人):孙竞    联系电话(座机或手机):020-62787881 和61641612

邮箱:jsun_cn@hotmail.com

个人简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造血干细胞移植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止血血栓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学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广东省血友病诊疗管理中心主任;广州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学会主委;《hemophilia》等杂志编委。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30余年,完成移植2500余例,居华南之最。负责血友病诊疗管理近20年,重点关注血友病预防治疗及抑制物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意向承接试验专业方向或病种):血友病及罕见血液病的相关临床研究。移植领域重点研究非亲缘骨髓移植、难治性白血病移植、CD34筛选细胞移植治疗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并发症防治。基础研究主要方向为分子血液和分子免疫,侧重于白血病基因分型诊断与微小残留病定量检测及移植净化研究。

参与研究(既往研究项目)

1、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c融合蛋白在血友病A患者(成人及青少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一项在中国A型血友病受试者中评估GreenGene F(贝罗凝血素α)(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的开放性、多中心、III期研究

3、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乙型血友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

4、在A型血友病患者中评价预防性应用EMICIZUMAB对比不预防性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的随机、多中心、开放性、III期临床试验

5、一项多中心、开放、单臂,评估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SCT800)在既往接受过因子VIII治疗的重型甲型血友病患者(≥12岁)中预防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6、评价人类细胞系源性重组第 8 因子(Human-cl rhFVIII)在中国重度甲型血友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免疫原性、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7、ATLAS-INH:一项在有凝血因子 VIII 或 IX 抑制性抗体的   A 型或 B 型血友病患者中评估 Fitusiran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3 期研究

8、ATLAS-A/B:一项在无凝血因子 VIII 或 IX 抑制性抗体的   A 型或 B 型血友病患者中评估 Fitusiran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3 期研究

9、turoctocog   alfa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中国甲型血友病患者中预防和治疗出血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N7008-4028

10、比较在中国接受不同百因止治疗方案的中度和重度血友病A患者中的关节健康结果:一项多中心、非干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ADVANCE)方案号:06201501

11、百因止治疗血友病A的结果数据库

12、一项多中心、开放,评估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SCT800)在既往接受过凝血因子VIII治疗的重型甲型血友病患者中出血事件的预防和按需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扩展研究

13、ATLAS-OLE:一项在存在或不存在凝血因子 VIII 或 IX 的抑制性抗体的   A 型或 B 型血友病患者中评估 FITUSIRAN 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的开放性研究

14、一项多中心、开放、非对照,评估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SCT800)在既往接受过凝血因子VIII 治疗的重型甲型血友病儿童患者(<12 岁)中预防性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的III 期临床研究

15、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 融合蛋白(QL0911)在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和开放III期临床试验

16、随机、开放、双治疗、平行设计,评价受试制剂注射用两性霉素B磷脂酰甘油复合物脂质体与参比制剂AmBisome®在患者中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17、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10%)(层析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

18、注射用抗血小板溶栓素(安菲博肽)治疗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设计、Ⅱ期临床研究

19、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Fc融合蛋白治疗血友病A患者(成人及青少年)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臂、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

20、一项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重度A型血友病患者中评估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 F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XTEN 融合蛋白(rFVIIIFc-VWF-XTEN;BIVV001)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开放性、多中心、III 期研究


四、主要研究者信息 

姓名: 刘晓力

职称: 教授/主任医师

研究者GCP培训证书:2013年11月1日~11月3日参加广东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药物临床试验法规、技术与实施”GCP培训班

联系人(PI本人):刘晓力      联系电话(座机或手机):020-61641615        

邮箱:lxl2405@126.com

个人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 教授、主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学教育与信息技术分会常委,美国血液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解放军音像制品出版社医学专家顾问、《中华血液学杂志》、《癌症》等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意向承接试验专业方向或病种): 

1、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髓系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靶向治疗与耐药机制研究

2、血液肿瘤遗传资源及相关数据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参与研究(既往研究项目)

1、HQP1351治疗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的关键性研究

2、HQP1351治疗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的关键性研究

3、一项用 400mg 伊马替尼治疗 3 个月未获得最佳响应的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达沙替尼 VS 伊马替尼治疗的开放标记、随机(2:1)2B 期研究

4、多中心、随机、开发III期临床研究评估氟马替尼对照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HS-10096-301)

5、伊马替尼及尼洛替尼用于治疗核心研CAMN107ECN02结束后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开放性多中心研究(ENESTChina延长研究)(方案号:CAMN107ECN02E1)

6、一项在新诊断为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慢性期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国患者中开展的比较拉多替尼与伊马替尼疗效的III期、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化研究(RT51CN03)

7、随机、开放、关键性2期研究评价HQP1351治疗一代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和或不耐受的慢性期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8、一项评价泊那替尼治疗对达沙替尼或尼洛替尼治疗失败或T315I突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或对既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失败或T315I突变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中国受试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II期、多中心、随机开放临床试验

9、一项评估P1101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比较P1101与阿那格雷作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二线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的开放性、多中心、随机、阳性对照、III期研究


五、主要研究者信息

姓名: 张钰

职称: 副主任医师

研究者GCP培训证书:2013年11月1日~11月3日参加广东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药物临床试验法规、技术与实施”GCP培训班

联系人:张钰        联系电话:13710619710/020-61641615     邮箱:scidzy@163.com

个人简介:南方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AML亚专科负责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诊断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中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肿瘤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会血液科用药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白血病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液学专委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区域伦理委员会审查2组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意向承接试验专业方向或病种):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参与研究(既往研究项目)

1、在携带FLT3突变的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比较ASP2215和补救化疗的 III 期、开放性、多中心、随机研究

2、一项在不适合接受强化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治受试者中对Venetoclax 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与低剂量阿糖胞苷进行比较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3、一项在不适合接受标准诱导治疗的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受试者中对Venetoclax 联合阿扎胞苷与阿扎胞苷进行比较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4、单臂、开放、非随机、连续给药、剂量递增、多中心,评估对甲苯磺酸宁格替尼胶囊在FLT3基因突变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特性和初步疗效— —对甲苯磺酸宁格替尼Ib期临床试验

5、一项评估PRACINOSTAT联合阿扎胞苷用于治疗不适宜接受标准诱导化疗的≥18岁新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III期、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随机研究

6、一项3 期、多中心、双盲、随机分配的安慰剂对照研究,将对年满 18 周岁、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IDH1 突变且以前未接受过治疗的受试者联合应用 AG-120 和阿扎胞苷

7、一项在携带IDH1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中国受试者中评价ivosidenib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的I期、多中心、单臂的桥接研究

8、多中心、单臂、剂量递增、非随机、开放性Ⅰ期临床试验,评估苯磺酸克立福替尼在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疗效— —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I期临床试验

9、评价HMPL-306在伴IDH1和/或IDH2突变的恶性髓系血液肿瘤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
  疗效的多中心、开放I期临床研究

10、APG-115单药及联合阿扎胞苷或阿糖胞苷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及复发或进展高危/极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肿瘤患者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Ⅰb期临床研究

11、对常规化疗后首次缓解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用 venetoclax 和阿扎胞苷作为维持治疗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的随机、开放性、双臂、多中心、3 期研究(VIALE-M)

12、SH1573胶囊在IDH2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有效性的多中心Ⅰ期临床研究

13、评估IBI188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受试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的Ⅰb/Ⅱ期研究


六、主要研究者信息

姓名:魏永强

职称:副主任医师

研究者GCP培训证书:2013年11月1日~11月3日参加广东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药物临床试验法规、技术与实施”GCP培训班

联系人:魏永强       联系电话(座机或手机):020-61641615

邮箱:wyq1973@163.com

个人简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方医院血液科多发性骨髓瘤亚专科负责人。长期从事淋巴瘤、浆细胞疾病的基础和临床工作,曾在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1年半。目前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多发性骨髓瘤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意向承接试验专业方向或病种):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等浆细胞疾病

参与研究(既往研究项目)

1、ATG-010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既往接受过含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抑制剂方案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开放性、单臂临床研究

2、一项旨在对比万珂®皮下和静脉注射给药分别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中国受试者的III期、随机、开放性研究

3、一项旨在对比万珂®皮下和静脉注射给药分别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中国受试者的III期、随机、开放性研究

4、ATG-010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既往接受过含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抑制剂方案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开放性、单臂临床研究

5、一项在至少接受过2线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受试者中使用TJ202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多中心、单臂、Ⅱ期临床研究

6、一项在至少接受过1线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受试者中比较TJ202、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联合方案与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联合方案的随机、开放标签、平行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7、西达本胺联合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治疗初治、MYC/BCL2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I期试验(DEB试验)

8、一项评估Belantamab Mafodotin、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B-Vd)联合用药相较于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D-Vd)联合用药在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受试者中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随机、III期研究 

查看更多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