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科室简介
南充市中心医院肿瘤中心成立于1991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放疗、化疗、热疗、生物治疗等技术及医、教、研为一体的肿瘤防治中心。于2007年成为四川省肿瘤甲级重点专科,2015年成为四川省肿瘤甲级重点学科。
肿瘤防治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护师8名,博士3名。
肿瘤防治中心有开放床位200张,年收治门诊病人5679人次,年住院病人3608人次,就诊病人辐射川东北地区。现有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二套,瑞典医科达直线加速器一台(IGRT),德国西门子直线加速器一台(IMRT),螺旋CT机一台,B超一台,血管穿刺专用B超一台,BSD2000相控阵聚焦热疗仪一台,微波热疗仪一台,高频热疗仪一台,生物治疗中心一处。
肿瘤防治中心承担着本地区肿瘤防治的宣传、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帮助培养各县、区级医院肿瘤专业医护人员。化疗亚专业临床开展的技术项目:循证化、规范化、个体化开展各种实体瘤的术前化疗、及各种肿瘤的治疗性化疗,并率先在省内开展经中心静脉置管、持续灌注化疗和浆膜腔内(胸腔、腹腔、心包)置管灌注化疗,时辰化疗,同步放化疗,肿瘤的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肿瘤病人心理康复指导,PICC置管输液等技术。放疗亚专业现开展有鼻咽癌、头颈部癌、肺癌、食管癌、胃癌、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宫颈癌、骨及软组织肿瘤、淋巴瘤、脑部肿瘤等三维适形放疗(3DCRT)、适形调强放疗(IMRT)及图像引导下放疗(IGRT)。热疗亚专业现开展胸腔、腹腔、盆腔的原发或转移肿瘤、各种软组织肉瘤、恶性黑色素瘤、骨肉瘤、皮肤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癌性胸腹水。肿瘤专业目前已被授予四川省癌痛示范病房,目前开展癌痛的药物治疗,包括“三阶梯疗法”,吗啡注射液持续泵入治疗顽固性疼痛、重度疼痛,癌痛患者的护理管理,癌痛患者院外随访、指导等。生物治疗中心目前已经开展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用于各种实体瘤的治疗和部分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专业在上述各个方面已达到川内前列水平。
医疗水平
①亚专科/亚专业方向
南充市中心医院肿瘤防治中心设立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肿瘤热疗科等四个亚专科。
肿瘤外科(胸部肿瘤方向):肿瘤中心针对川东北地区食管癌高发的特点,为减少食管癌患者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开展了胸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该技术现在已常规应用于中早期食管癌病人的治疗。手术不需要切断肋骨,不易伤及左右喉返神经,病员术后恢复快。针对下段食管与贲门癌,开展了经左膈肌入胸行食管胃交界癌根治术,不开胸对肺功能影响小,呼吸道并发症减少。目前胸腔镜肺叶切除已常规开展,术后并发症少。特别是周围型肺癌,肺部不明原因结节,胸腔镜在诊断的同时,可以治疗(良性包块行楔形切除,恶性包块手术直接行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可不再依靠肺穿活检来明确诊断。每年收治肺癌、食管癌病例达500例以上。
肿瘤外科(胃肠肿瘤方向):肿瘤中心在川东北地区最早开展标准的胃癌根治手术、胃癌围手术期营养干预、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高肿瘤根治率,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良好手术效果。我科积极开展了胃癌、结直肠癌的微创手术治疗,其清扫范围与开腹手术类似,手术创伤明显减小,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每年收治胃癌及结直肠癌病例近500例。
肿瘤外科(肝胆肿瘤方向):肿瘤中心应用术前影像学重建技术进行肝癌切除可行性评估,显著提高手术切除成功率。开展了普外科公认的高难度手术如Whipple术,取得了围手术期并发症较低的良好效果。
肿瘤外科(乳腺肿瘤方向):肿瘤中心在川东北地区较早开展乳腺癌标准根治手术,近年来,包含采用乳腺穿刺活检枪及乳腺真空旋切系统使乳腺癌早诊、保乳根治术、乳腺腔镜手术以及乳癌术后乳房重建。针对不同的病例,恰当地选择保乳根治术或术后乳房重建术,再成功地辅以乳腺腔镜技术,以偱证医学为理念和指导,使乳腺癌患者达到了更高的生存率、更高的术后形体满意度。
肿瘤外科(妇科肿瘤方向):肿瘤中心拥有腹腔镜、宫腔镜、超声聚焦刀等先进医疗手术设备,保证了医疗手术的高质量或微创效果。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科室形成了以妇科微创手术为主的技术特色。在治疗宫颈癌、卵巢癌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肿瘤外科(泌尿系统肿瘤方向):肿瘤中心致力于提高专业技术和学术水平,系统开展泌尿系各类肿瘤疾病的规范化治疗。1991年在省内较早开展了经尿道膀切经脐部造口回盲结肠代膀胱成形术及可控回肠膀胱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相关课题«经脐部阑尾造口回盲结肠代膀胱成形术» 1999年获南充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领先三等奖;2003年在省内较早开展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相继开展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癌根治性切除术、肾盂癌根治性切除术、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随着腹腔镜技术发展,2012年顺利开展膀胱癌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及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临床效果良好,总体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肿瘤化疗科:肿瘤中心开展规范的肿瘤化疗,包括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根治性化疗、姑息化疗等;在川东北地区率先开展了化疗药物持续灌注,可减轻毒副反应,抗耐药,明显提高疗效;积极开展多种肿瘤的基因检测,包括肺癌的EGFR基因突变、乳腺癌Her-2受体的FISH检测、结直肠癌的K-ras基因突变检测,为患者提供了除化疗外的多种生物靶向治疗,包括吉非替尼、厄罗替尼、西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等。规范开展晚期癌症患者镇痛、吗啡控制难治性呼吸困难、浆膜腔置管化疗控制恶性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姑息治疗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每年收治化疗患者近2000例。
肿瘤放疗科:肿瘤中心拥有美国CMS调强放射治疗系统、美国拓能三维适形治疗系统各一套、德国西门子直线加速器、国产直线加速器各一台、X-常规模拟定位机一台。在川东北地区率先开展了鼻咽癌、食管癌、宫颈癌、直肠癌、肺癌、肝癌、胰腺癌、淋巴瘤、脑部肿瘤等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射治疗。针对中晚期病例较多的特点,开展了多种疾病的同步放化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肿瘤热疗科:肿瘤中心在中国西部地区独家引进美国制造BSD2000相控阵聚能热疗系统,并配备微波热疗、高频热疗系列设备。根据不同肿瘤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配合放疗、化疗增敏,或对晚期肿瘤行姑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②特色技术
近年来,南充市中心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开展了“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时辰放疗”、“肿瘤时间生物学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癌恶性腹腔积液”、“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的维持化疗等特色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③专科主要病种
南充市中心医院肿瘤防治中心收治主要病种数为139种,排名前10位的主要病种为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直肠癌、肝癌、宫颈癌、鼻咽癌、结肠癌、卵巢癌。
学术影响
南充市中心医院肿瘤防治中心拥有多名在国内肿瘤界的学术权威,其中四川省医学会放射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医院协会副会长1人,四川省医院管理专委会常委1人,四川省肺癌专委会委员2人,四川省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委会委员1人,四川省肿瘤化疗专委会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放射专委会委员1人,四川省生物放射肿瘤专业学组委员1人,四川省抗癌协会姑息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抗癌协会肺癌靶向治疗专委会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内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1人,《西部医学》主编1人。
科研教学
南充市中心肿瘤防治中心科研立项近20项,其中省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1篇SCI,近40篇中文核心期刊。
近五年主要课题:2010年获四川省卫生厅课题“食管胃交界腺癌腹腔镜手术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研究”,2010年获四川省卫生厅课题“甘氨双唑钠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增敏及逆转ERCC1和PKCα化疗耐药的初步研究”,2010年获四川省卫生厅课题“多西他赛对乳腺癌雌、孕激素体影响的临床研究”,2010年获南充市科学技术局课题“per1、per2节律基因对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研究”,2011年获南充市科学技术局课题“Per2、Cry1 节律基因与食管癌化疗敏感性的研究”,2011年获南充市科学技术局课题“时辰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前瞻性研究”,2011年获南充市科学技术局课题“恶性肿瘤组织Per1、Per2、VEGF表达与血清VEGF表达时间的相关性”,2011年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课题“唑来膦酸联合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2011年获川北医学院课题“rh-Endostatin联合化疗药物对Lewis肺癌抗血管治疗时机的分子机制探讨”,2012年获四川省卫生厅课题“小鼠Lewis肺癌模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的抗新生血管时相及其机制”,2012年获南充市科学技术局课题“节律基因hClock、hBmall与胃癌化疗敏感性的研究”,2012年获南充市科学技术局课题“Trop-2基因在肝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2012年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课题“食管癌患者情绪障碍的Tms-fMRI急性颅脑反应及影响学机制探讨”。
近五年主要获奖:“持续静脉注射阿霉素的心脏毒性”获四川省医学科技三等奖,“Lc-LV5FU2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获南充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时辰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的临床研究”获南充市科技进步三等奖,“ERCC1、PKCɑ及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意义的相关研究”获南充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近五年承办/协办学术会议:“癌症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培训班(2010年)”、“第十一届全省肿瘤内科学术会议(2013)”、“四川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肿瘤规范化治疗培训班(2013年)”、“四川省肿瘤规范化治疗培训班(2013年)”。
近五年获得专利:陈金华,亚克力水晶板床头牌,2010年,实用新型,ZL 2010 2 0597789.0。
近五年编写著作:李光明(编委),时间生物学,科学出版社;何朗(主编),高原藏区常见病,人民军医出版社;何朗(副主编),看病就医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
近五年培养学生:硕士研究生9名,本科生实习300余人,进修医师50余人。
开展临床试验
在机构的统一监督和管理下,肿瘤中心开展了“喜滴克(尿多酸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开放、多中心IV期临床试验研究”,现已结题。
科室简介
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单独成科于1989年,是医院的重点、特色专科,2012年被卫生厅评为医学甲级重点专科。神经内科是一个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是川北医学院、泸州医学院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基地,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内科教研室之一。
该科共有医护技工作人员近60余名,其中硕士导师2人,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7名。拥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者11名。现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世界卒中组织成员1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专委会全国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神经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省医学会神经专委会委员1名,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委会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老年病学委员1人,南充神经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同时还拥有一支反应迅速、技术娴熟、具有献身精神的护理队伍,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大学本科以上者10余人,可全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神经内科现有编制床位95张,开放床位120张。年收治门诊病人29333人次,年住院病人2802人次。2013年全脑血管造影术100余例,支架植入10例,患者来源于本市三区及周边县市,如西充县、蓬溪县、蓬安县、营山县、武胜县、阆中市、广安市、遂宁市等。该科设备先进,除共享医院CT、MRI、DSA、SPECT和经颅磁刺激器等各种一流的检查治疗设备外,科室还配备了先进的肌电/诱发电位仪、脑电图/地形图仪、视频脑电图、双通道多探头经颅多谱勒检查仪、高压氧舱等设备。科里设有重症监护室(NICU),拥有先进的进口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低温毯等设备。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能完成综合三甲医院除脑活检外所有必须项目,可开展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各种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癫痫、头痛、眩晕、脊髓病变、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变性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各种肌肉疾病(肌炎、肌病、肌营养不良等)、锥体外系疾病以及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诊治,以及神经介入、高压氧及神经康复治疗。在神经介入方面,可开展全脑血管造影,经皮选择性、超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以及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等。科室即将建立神经遗传疾病分子诊断平台和开展缺血性脑卒中个体化治疗。上述病种能满足药物临床试验的需要。
科室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医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合作或指导项目,确保科室技术水平的先进性。科室还承担川北医学院部分专业的神经病学理论教学,川北医学院、泸洲医学院、三军医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实习、见习任务;接受市内各基层医疗单位进修、学习,具有四川省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资格,是川北医学院和泸州医学院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于2013.9.20-23日成功举办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培训班”,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授课,参加人员达260余人。
科研氛围浓厚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大特点,主要研究方向涉及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循证医学研究,血管内治疗研究,脑功能康复研究,目前,全科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省医学会和市科技课题13项,参与两项临床药物试验。年发表医学专业论文10余篇,累计SCI收录15篇,2013年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 2篇(其中1篇发表在Glia,影响因子5.06),A核心类8篇。2012年获得四川省医学科技奖1项。近年来科室参与2项药物临床研究:其中1项已完成:百裕®银杏内酯注射液Ⅳ期临床试验;另1项正在进行中:苦碟子注射液(碟脉灵) 上市后临床安全性注册登记式医院集中监测。
医疗水平
①亚专科/亚专业方向
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结合国内外神经病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确定以1. 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 循证医学在神经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等二个方向为重点建设内容。
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是世界上第二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和主要的致残原因。在中国大陆,首次卒中年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每年新发卒中约为1.5–2 百万人。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生存者约70%存在偏瘫失语等残障。脑卒中分为出血和缺血性卒中,高血压仍然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最新的国际指南仍然缺乏对脑出血的特异性治疗。缺血性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43.7%-78.9%,是主要的脑血管病事件,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制剂、卒中单元、4.5小时内静脉内溶栓,6小时内动脉内溶栓等,神经保护剂目前仍无可靠疗效证据。特异性治疗手段和措施的缺乏反映了对卒中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了解的不足,虽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导致了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如上述年龄、性别、种族、高血压、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糖尿病、房颤和肥胖等,然而,上述因素只能解释大约50%的发病风险,来自家系、双生子研究和卒中动物模型研究都表明,遗传因素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也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已经推定了几个可能的缺血性卒中易感基因,如:载脂蛋白E(ApoE),白细胞介素-6(IL-6),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或者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Arg506Gln)、凝血酶原(prothrombin)基因 G20210A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插入/缺失(ACE I/D )多态性,然而,脑卒中是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可能并不存在单个的特异致病基因,如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多种“通路”“微效”致病基因的累计可能导致了最终的发病,所以存在大量的这种“微效”可能致病基因需要去探讨,并且,由于地域、人群构成以及不同地区生活方式的差异,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也存在差异,因此,针对地域、人群进行脑卒中环境和遗传危险因素的研究,从而进行针对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发生后,70%的生存者多有偏瘫失语等残障,极大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探讨卒中后脑损伤机制是有效治疗的必要措施。脑组织是人体内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完全中断后,停止供血、供氧、供糖等,使该局部脑组织崩解破坏,神经细胞死亡,造成功能障碍。既往研究认为,几方面的机制导致了脑细胞损伤,如:脑缺血后, 能量衰竭, 膜失衡, 钙超载, 兴奋性氨基酸聚集, 自由基产生, 细胞因子释放, 神经递质、调质紊乱, 促发细胞凋亡, 促进了细胞死亡,然而,上述因素发生后,脑组织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改变,由于脑组织损害程度与缺血持续时间和残存血流量有关,因此,尽可能快的恢复供血和增加缺血耐受是减轻脑损伤的必要措施。探讨卒中发生后脑损伤的机制可以提供特异性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针对以上阐述的脑血管疾病防治现状,结合我院和我科实际,我们从以下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1)遗传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运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讨脑卒中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以便更好进行一级预防,也为卒中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目前,我们已经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关于本方向的文章,获得不同级别课题支持。团队带头人柳华博士后。
2)卒中后脑损伤的机制研究
主要和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合作,采用各种基础研究方法,探讨缺血缺氧脑损伤后胶质细胞作用和血管再生机制,已发表相关文章多篇,正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题目:在脑组织缺血缺氧中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GLT1表达调控对神经元修复的影响)。研究团队带头人季一飞博士后。
3)血管神经病学研究
采用神经介入方法,开展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超早期动脉内溶栓和颅内外支架置入等血管内诊疗项目,提高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更有效进行脑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减少卒中发病,减轻卒中后功能障碍。2004年我科即开展 DSA、动脉内溶栓和颈动脉支架植入等手术,累计病例约250余例,目前有3人具有从事神经介入工作的资质,有2人正在四川大学进修学习神经介入。团队带头人龙继发主任医师,柳华博士后。
4)脑功能康复研究
主要和康复医学科、脑功能研究所合作,运用各种康复手段,采用最先进的经颅刺激器,促进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能有效减轻不同方面功能残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康复医学科设备先进、设施齐全、人员齐备。脑功能研究所由美国归国学者、资深影像专家母其文博士任所长,柳华博士任副所长。目前正在进行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运动障碍、抑郁以及失眠方面的研究,有科技厅国外合作课题支撑。团队带头人柳华博士后,母其文博士后。
循证医学在神经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指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康复和其他决策应建立在当前最佳临床研究证据、临床医师的经验及患者的需求三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重视证据是循证医学的灵魂。循证医学被公认为21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在脑血管病领域,从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到个体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无不体现着循证医学的理念与原则,表明循证医学已越来越被大多数临床医生所接受,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着。循证医学的基石是高质量证据,高质量的证据是指采用了足够的防止偏倚的措施,保证了结果真实性的、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研究证据。包括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康复和预后等各方面的研究。国际上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神经疾病领域始于20世纪90年代, 并最先从脑血管病的循证防治开始。
循证医学在神经疾病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循证医学提供证据。目前对神经科的一些常见病已有不少的研究证据。例如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治疗,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据支持卒中单元、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及3 h内(最近的证据支持可以延长到4.5h)静脉溶栓等治疗措施有效。相对治疗,卒中预防方面的研究进展更令人鼓舞,由于急性期治疗的效果不甚显著, 或者是使用范围有限(仅少数能使用或尚未使用已死亡),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而预防则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和再发,从根本上减轻卒中的疾病负担。近10年来,人们更加注重预防的研究,从而产生了大量的高质量研究证据,如通过干预卒中发生的多种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戒烟戒酒等)减少卒中的发生;二是应用现有的研究证据服务于临床实践。不少研究证据已被多个国家的临床实践指南所推荐,并很大程度上被大多数神经科医生所接受,成为规范医疗行为的准则之一,循证医学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神经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水平。
综上所述, 循证医学在神经疾病领域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与心血管领域相比,目前神经疾病领域总体上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还很缺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如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的某些治疗方法还缺乏高质量研究证据。尽管如此,这种遵循证据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理念必将成为现代神经科医生日常工作的自觉行动,并积极进行临床研究,提供证据,从而促进科学治病的早日实现。
针对循证医学在神经病学领域中的发展趋势,结合我院和我科实际,我们从以下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1)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神经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
在诊断方面,我们着重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遗传危险因素,比如偏头痛易感基因研究、卒中易感基因研究、卒中后认知障碍易感基因研究等等,多篇相关文章已经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上。团队带头人柳华博士后。
2)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进行研究
在治疗方面,正如脑血管疾病一样,既往是临床经验和专家观点医疗模式,但是,临床经验和专家观点可能存在一些非科学成份,可能导致一些真正有效的方法没有得到广泛的共识,而一些实际上是无效的或可能是有害的方法,由于从经验和理论上推导可能有效而被临床医师广泛的和长期的应用,这样不仅限制了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人的疗效,而且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例如血液稀释疗法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然而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分析,最后结论认为,在应用随机研究中,无法证明血液稀释疗法能够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和功能预后。同样, 经过现有的循证医学评价认为抗凝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也是无效的,但同时,循证医学证实了抗血小板治疗、溶栓治疗和中风单元等方法可能是有效的。
因此,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学,对现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循证医学论证和评价,推翻一些经循证医学证实无效的方法,推广一些真正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科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设计良好的试验,进行神经系统疾病疗效研究,增加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痛苦,为神经疾病治疗贡献微薄力量。目前,我们在SCI收录期刊上已经发表了应用系统评价方法探讨针灸对三叉神经痛疗效的论文,拟继续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某些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已经撰写1份研究偏头痛的治疗方法的标书。团队带头人柳华博士后。
②特色技术
近年来,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了神经介入、心理治疗(和临床心理科合作)、高压氧及神经康复治疗。在神经介入方面,开展了全脑血管造影,经皮选择性、超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开展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和神经外科合作)等。
③专科主要病种
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主要病种排名前10位的为各种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各种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癫痫、头痛、眩晕、脊髓病变、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变性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各种肌肉疾病(肌炎、肌病、肌营养不良等)。
学术影响
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拥有多名在国内神经病治疗领域的学术权威,其中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世界卒中组织成员1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专委会全国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神经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省医学会神经专委会委员1名,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专委会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老年病学委员1人,南充神经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
科研教学
科研氛围浓厚是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大特点,主要研究方向涉及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循证医学研究,血管内治疗研究,脑功能康复研究,目前,全科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省医学会和市科技课题13项,年发表医学专业论文10余篇,累计SCI收录15篇,2013年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 2篇(其中1篇发表在Glia,影响因子5.06),A核心类8篇。
近五年主要课题:2010年获四川省卫生厅课题“利用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ANRIL、MRAS、AMBP和HSDL2基因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2010年获四川省科技厅课题“缺血性脑卒中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MTHFR、CBS基因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2010年获南充市科技局课题“利用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MRAS基因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2011年获四川省卫生厅课题“用fMRI实时检测rTMS对脑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急性颅脑效应及机制探讨”; “ ANRIL基因拷贝数变异与汉族缺血性卒中的关联研究” ;“ 川北地区帕金森病及易感人群SNCA,PINKI基因研究”, 2012年获四川省科技厅课题“染色体9p21区域拷贝数变异与汉族缺血性卒中的关联研究”,2012年获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利用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ANRIL基因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2012年获四川省医学会课题“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的临床特征及规范化治疗策略的研究”,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GLT1表达调控对神经元修复的影响”;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像学机制”。
近五年合作项目:(1)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和防治项目。(2)中国-默沙东社区慢病防治项目。
近五年主要获奖:“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 (CIND)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研究”获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近五年承办/协办学术会议: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培训班”(2013年)。
近五年培养学生:本科生实习300余人,进修医师40余人。
教学工作:承担川北医学院部分专业的神经病学理论教学,川北医学院、泸洲医学院、三军医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实习、见习任务;主要接受市内各基层医疗单位进修、学习医师。具有四川省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资格。是川北医学院和泸州医学院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开展临床试验
在机构的统一监督和管理下,神经内科开展了“百裕®银杏内酯注射液Ⅳ期临床试验”,现已结题。
科室简介
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业务开展始于1955年。心血管专业经过50年的发展,在几代人的不懈那图下,现已逐渐成为川东北地区各种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抢救的医学中心,2013年经评审成为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
,科室最早于1983年开始除颤起搏、同步电击及X线引导下的左心室插管术。1984年组建CCU病房。配备有心电图、吸引器等抢救设备,急救药品齐全,有试验药品及用品的贮藏设施,设置有专用受试者接待室。
1986年开始开展食道调搏术和多功能程控心脏刺激。1990年完成我院第一例单腔人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2002年11月完成了首例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2003年7年开展了首例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术。2004年6月开展了首例选择性冠脉造影术。2006年开展了首例冠脉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当前每年完成冠脉介入诊断及治疗手术800余台次(介入治疗150余台次)。能开展各种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疾病,特别是对急性左心衰、顽固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在川东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上述病种能满足临床试验的要求。
至科室成立以来,定期选派科室人员前往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华西医院及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现已形成一支各有所长,梯队配置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39人,医师系列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6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8人。医疗技术力量较强,人员结构合理。
作为川东北地区发展历史悠久的大型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始终重视本专业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我科技术人员以课题负责人及主研人身份先后承担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并先后两次得获南充市科技局科研进步奖。至今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陆续承担了川北医学院、泸州医学院和第三军医大学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并于2009年成为了川北医学院、泸州医学院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基地。近年来科室参与多项药物临床研究: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普佑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Ⅳ期临床试验研究,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十二五重大专项),均在进行中。
医疗水平
①亚专科/亚专业方向
根据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现有的技术优势、人才结构,结合国内外心血管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确定以1.冠心病基础研究:1)Slit/Robo信号通路在心肌血管生成作用2) 细胞膜水通道蛋白Aquaporin-1与缺血后心肌水转运及心肌血管生成的关系;2.高血压、冠心病的基因组学研究;3.用fMRI实时检测rTMS治疗脑中风肢体功能恢复研究等三个方向为重点建设内容。2016年顺利通过四川省重点专科动态评审。
冠心病基础研究:
1)Slit/Robo 信号通路在心肌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四川省科技厅立项课题:2013JY0129),(南充市立项课题:11A0105)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是我国人群中主要致死疾病之一。临床上目前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搭桥手术等等。然而上述治疗对于患有弥漫性或复杂性冠脉病变的患者疗效不太理想,近年来,血管新生疗法的提出为冠心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血管新生包括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血管发生是指内皮前体细胞即成血管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而血管生成是从已存在血管长出新毛细血管的过程,是通过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和结构重建构成了新的毛细血管网的过程。成年后机体的血管新生主要是血管生成,其分子机制是通过毛细血管的前端的一类非常活跃的内皮细胞,可以通过膜上的受体束感受环境中的信号分子,从而明显地延伸丝状伪足和改变细胞内部的信号传递,调节血管的增值速率和生长方向。已发现VEGF/VEGFR,Jagged-1/Notch,Wnt/frizzed,Ephin/Eph等信号通路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不同的独立的调控作用。而Slit/Robo作为神经导向分子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明确的作用主要是调控神经细胞的定向运动和神经轴突生长锥的正确生长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Slit/Robo信号通路参与肿瘤血管形成,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血管形成、调节激素水平和肿瘤形成,保持视网膜病变血管的完整性和抑制病变血管的渗透和脉管系统的血管生成效应等等,这些效应的产生是Robo的IG1-IG2与分泌到胞外的Slit结合,激活Rho亚家族(一种小的 GTPase的成员RhoA,Cdc42和Rac1),引起的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从而导致细胞迁移、粘附、形态学发生、轴突导向、细胞极性、微管细胞骨架、基因的表达和膜泡的形成等等。不同的细胞外信号激活不同的Rho亚家族成员,表现出吸引或排斥的效应,但在心肌微血管内皮上的表达尚未报道,且对心肌血管的衍生作用也不明确。
我们主要工作包括获取原代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检测Slit2、Robo4蛋白在心肌微血管皮细胞上的表达。外源性不同浓度Slit2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SiRNA干扰技术沉默Robo4基因,观察外源性不同浓度Slit2刺激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数目的变化。在不同浓度Slit2刺激及SiRNA干扰技术沉默Robo基因的条件下,RhoA,Cdc42和Rac1表达量及活性的变化。研究Slit2/Robo4信号通路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从而有望揭示Slit2/Robo4信号通路对小鼠心血管生成的作用,为冠心病血管新生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2) 细胞膜水通道蛋白Aquaporin-1与缺血后心肌水转运及心肌血管生成的关系(已获南充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的冠脉供血与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治疗性血管新生是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治疗部位血管新生诱导因子的浓度,促进局部血管新生,改善心肌血供,提高心肌代偿能力,最终达到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目的。Aquaporins(AQPs)是一族在动物和植物体内广泛表达的亲水性的膜结合蛋白,其在多种血管和非血管系统的内皮的表达提示了它参与了由渗透压驱使的跨内皮细胞的水转运。在血管内皮细胞中,Aquaproins促进了水向细胞膜伪足内的流动而促进了内皮细胞前缘伪足的延伸,而内皮细胞的这一生理行为是新生血管生成的基础环节。当前的研究提示了依赖于Aquaporin的细胞游走可能是非组织特异性的普遍病理生理性行为。本课题研究发现,心肌缺血造成AQP1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一过性增高,并伴随着缺血区域毛细血管的增生。缺血后AQP1蛋白的表达量与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相关,提示AQP1蛋白可能参与了心肌生理性血管生成。最后,心肌梗塞面积/缺血面积比值与心肌AQP1蛋白表达量有关,提示AQP1蛋白在缺血后组织修复的病理生理进程中可能发挥作用。本项研究在首次发现AQP1促心肌血管生成和参与组织修复的证据,从而为缺血心肌的促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新方向。
高血压、冠心病的基因组学研究:
1)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高血压的药物基因组学相关因素的研究(四川省医学会立项课题,编号:SHD11-15)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部分省市调查前成人患病率高达25%,目前全国有2亿高血压。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生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0%的脑卒中和 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每年300万人死于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是高血压。长久以来,药物(5大类降压药物:CCB,ACEI,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一直是降低和控制血压,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临床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对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反应有很大差异。尽管许多环境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和治疗前血压等都可以影响降压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基因变异可以导致不同的病人对同一药物有不同的治疗反应。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认识到由于基因多态性不同决定了药物代谢酶、转运体、药物作用受体的差异,从而产生药物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CCB作为控制高血压的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CCB对于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产生不同差异在于相关药物代谢酶系细胞色素 P450酶系 3A族(CYP3A),转运体P-糖蛋白编码基因-多药耐药基因(MDR1)以及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受体1C亚单位(CACNA1C)基因多态性存在。该方向主要探讨细胞色素 P450酶系3A族亚族(CYP3A5),转运体P-糖蛋白编码基因-多药耐药基因(MDR1)以及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受体1C亚单位(CACNA1C)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与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相关性。
2)GPⅠbα和GPⅥ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系统评价与临床研究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及活化功能依赖血小板上的糖蛋白受体实现编码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基因具有复杂的多态性,这些多态性直接影响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在血小板表面功能与数量的表达,从而影响血栓形成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目前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许多临床研究结论相互矛盾。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究竟多大程度上影响冠心病的发病过程?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否具有交互作用?
通过严格的系统评价,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VNTR、HPA‐2、GPⅥ T13254C的基因多态性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通过临床病例对照实验研究经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GPⅠbαVNTR、HPA‐2、GPⅥ T13254C的基因多态性,为从除传统危险因素以外的角度解释冠心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用fMRI实时检测rTMS治疗脑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急性颅脑效应的临床研究(四川省科技厅立项课题,编号:2011JYZ041):
脑中风(Cerebral Stroke)是一组以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卒中在我国首次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每年新发卒中约为1.5-2百万人,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比美国高出一倍;我国的脑卒中死亡率很高。但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脑卒中救治率明显提高,然而致残率在其存活者中却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着其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强脑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对提高其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应用于脑中风后的运动功能障碍治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在药物治疗方面又可分为西药和中药两种。西药治疗可选用促进神经代谢药物,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r-氨酪酸及扩张血管药物等;中药治疗主要是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等,如众生复方血栓通胶囊,当归健脑抗衰合剂等。非药物治疗主要是运动作业训练及针灸等方法,如健脑调神针法对脑中风后抑郁症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由于西医治疗存在局限性及一定副作用,中医药在此方面的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加强脑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恢复就有待进一步探索。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在1985年由Baker等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MS,rTMS) 是在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它是利用电磁转换,带电线圈产生垂直于电流方向电磁场, 无衰减透过皮肤、颅骨而产生继发电场,使大脑皮层神经元去极化, 影响大脑的神经元活动, 进而影响大脑神经精神活动。rTMS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副作用、可重复性、操作方便等特点,近年来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rTMS的临床研究国内外均有大量文献报道。rTMS最早仅用于神经科疾病的诊断,后来发现它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的临床治疗,尤其在对抑郁症的治疗方面有显著作用。rTM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低频rTMS可改善PD患者运动迟缓症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可持续到刺激停止后1个月,与运动皮质兴奋性的改变一致。高频rTMS可以通过减弱皮质网络中的抑制作用而提高运动皮质区的兴奋性, 且刺激结束后仍有轻度升高。因此rTMS适用于PD的康复辅助治疗。
血氧依赖水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OLD-fMRI)是通过脑活动生理过程中脑血流、脑血流容积、血液氧含量等微弱的能量变化来成像的。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成像体素内,氧合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的含量比例是BOLD影像信号高低的决定因素。当抗磁性物质氧合血红蛋白含量相对较多时,在BOLD影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反之,当顺磁性物质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较多时,在BOLD影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它已被用于rTMS引起行为学改善的机制探讨。这与大脑半球的再平衡假说一致,如1Hz 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抑制了该半球运动相关的活动,或增加了患侧大脑半球皮层的活动,该刺激引起BOLD影像上患侧大脑半球信号增加,健侧大脑半球信号减低,而且调节了运动皮层网络的正向及负向交互功能,还引起了行为学的改善。高频10Hz rTMS对患侧大脑半球引起的行为与神经学改变,这种改变在皮层及皮层下的作用是不同的,多数皮层下中风病人受到影响的手的运动功能得以改善。健侧大脑半球的活动减少,但皮层中风病人的行为并无改进,BOLD影像上倾向于两侧大脑半球信号增加,可能与调节不良有关。本研究拟用它实时检测rTMS治疗脑中风病人的急性颅脑效应,探讨rTMS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亦为其它运动障碍相关疾病,包括帕金森病、与任务有关的肌张力异常(书写痉挛)和抽动障碍、癫痫、抗精神病药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等治疗效果的评价奠定基础。将rTMS与fMRI实时结合起来的交互式TMS-fMRI(Interleaved TMS-fMRI),以此了解rTMS治疗脑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急性颅内效应及作用机制。
②特色技术
近年来,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展了“经桡动脉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及射频消融术”、参与“国内BuMATM支架在冠心病临床应用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研究”及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依那普利叶酸片预防脑卒中的上市后临床研究—H型高血压的比较效果研究”,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6年筹建成立了南充市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辐射基层72家医院,增设专职心功能护士2人,搭建心电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南充市心电诊断监测技术水平的发展
③专科主要病种
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主要病种排名前10位的为高血压病、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疾病、心肌梗塞。
学术影响
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拥有多名在国内心血管病学的学术权威,其中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医院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1人,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心血管专委会常委1人,四川省心血管内科专委会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内科学合理用施慧达科研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1人,南充市心血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南充市心血管专委会委员1人,《西部医学》编委1人,《川北医学院学报》编委1人,获“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1人、“南充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1人。
科研教学
参与国家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研究三项,省科技厅课题二项,省卫生厅课题三项,省医学会课题一项,市科技局课题四项;近五年发表SCI文章3篇,发表亚太心脏会议文章2篇,中华系列文章3篇,核心期刊文章43篇。
近五年主要课题:BuMATM支架在冠心病临床应用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研究。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依那普利叶酸片预防脑卒中的上市后临床研究—H型高血压的比较效果研究。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普佑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IV期临床试验研究。用fMRI实时检测rTMS治疗脑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急性颅脑效应的临床研究(四川省科技厅立项课题,编号:2011JYZ041)。Slit/Robo信号通路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四川省科技厅立项课题,编号2013JY0129)。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型高血压的药物基因组学相关因素研究(四川省医学会立项课题,编号:SHD11-15)。药物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四川省卫生厅立项课题,编号:080226)。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剂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的成骨性效应的研究(四川省卫生厅立项,编号080229)。护士主导管理模式在原发性高血压认知功能改善的可行性研究(四川省卫生厅立项,编号:100335)。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传统动脉硬化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管炎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南充市立项课题,编号2010SF19)。Robo蛋白在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的表达及对内皮细胞迁移效应的影响(南充市立项课题:11A0105)。QT/RR关系与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南充市立项,编号:N2008-SF019)轴突导向分子Slit3对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南充市立项,编号12A0039)。
近五年主要获奖:2008年,“ 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临床应用 ”获南充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 家族性结肠息肉的综合防治研究”获 南充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 创伤反应差异性分子基础的实验研究”获 南充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 细胞膜水通道蛋白Aquaporin-1与缺血后心肌水转运及心肌血管生成的关系”获 南充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承办/协办学术会议:“2016川东北地区基层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规范化培训”及2016年四川省心脏电生理年会5次会议,“2013年急性心肌梗塞救治绿色通道项目启动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学习班”(2013年),“慢性心血管疾病规范化管理巡讲(南充站)暨川东北地区心血管继续教育”(省继教编号:12-14-0301116)(2012年),“川北地区心血管疾病规范化培训及冠脉介入沙龙”(2011年)
近五年培养学生:培养心血管内科研究生毕业3人,正在培养5人,本科生实习300余人,进修医师40余人。
科室简介
泌尿外科是我院较早专科建制的科室之一,独立建科近30年,现设有病床65张,开放床位80张。科室有普泌尿治疗组、泌尿微创治疗组、男科治疗组、女性泌尿治疗组等专业,设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室、尿流动力学检查室、膀胱镜检查治疗室及开设泌尿、男性专科门诊,拟开展女性泌尿门诊。近3年泌尿外科门诊量达20000人次/年,平均收治病人2100人次/年,平均手术台次1500台次/年,微创手术率达75%。
该科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现有在职医师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4人,硕士生导师1人;具有医学硕士学位医师10人,其中留英访问学者1人,医学博士在读2人。目前科室拥有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肿瘤整形外科学组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西南治石防治中心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四川省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四川省男科学专委会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南充市泌尿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
科室拥有德国等离子前列腺手术系统、德国WOLF输尿管镜、德国WOLF经皮肾镜手术系统、钬激光腔内碎石机、气压弹道腔内碎石机、进口膀胱尿道镜多套、电磁波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进口莱博瑞尿流动力学检查设备、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仪、Stryker高清腹腔镜手术系统、强生超声刀系统、爱尔博电外科工作站系统、多功能前列腺微波治疗仪、男性性功能、检测及康复治疗系统等专科设备。泌尿外科配备有心电图机、吸引器等抢救设备,急救药品齐全,有试验药品及用品的贮藏设施,设置有专用受试者接待室。
科室在学科带头人王安果主任医师的带领下,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致力于提高专业技术和学术水平,在专业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系统开展泌尿系各类疾病手术,积累了丰富手术诊疗经验。1991年在省内较早开展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并开展了经尿道尿路狭窄的内切开(冷刀、激光)术治疗各种类型尿道狭窄;1996年开展了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1995-2003年期间率先在同级医院开展8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1996-1998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膀胱癌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膀胱全切经脐部造口回盲结肠代膀胱成形术及可控回肠膀胱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相关课题《经脐部阑尾造口回盲结肠代膀胱成形术》1999年获南充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领先三等奖;2003年率先在省内同级医院开展单通道、多通道及多种体位微创经皮肾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盂结石、肾多发或铸型结石,该技术相关课题《经皮肾穿刺微通道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2005年由南充市科技局鉴定为科技成果,并向广安、遂宁以及南充各县级医院广泛推广技术成果,同期通过经输尿管镜和经皮肾镜输尿管狭窄内切开术和UPJO内切开术;2003年开展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相继开展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癌根治性切除术、肾盂癌根治性切除术、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随着腹腔镜技术发展,2012年顺利开展膀胱癌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及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男科疾病方面常规开展阳痿、早泄检查诊断工作,手术治疗静脉性阳痿、阴茎弯曲矫正、阴茎硬结症、阴茎延长术等,以及各种皮瓣先天性尿道下裂畸形矫正尿道I期成形术(包括颊粘膜和膀胱粘膜),临床效果良好。在女性泌尿外科方面开展了系列诊疗技术,尤其在2013年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了单切口可调节泌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总体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泌尿外科业务发展居川东北地区领先地位,在全省同级医院中位居前列,科室除承担日常医疗工作外,还承担川东北地区各县区及医院的业务发展指导任务,先后辅导遂宁、广安、巴中及南充下级医院开展新技术,多次为各级医院解决医疗难题,并肩负为各县区级医院培养人才的任务,承担第三军医大学、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的教学任务,为提高川东北地区的医疗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医疗水平
①亚专科/亚专业方向
膀胱肿瘤方向:(1)对于膀胱肿瘤的诊断,根据螺旋CT动脉期和延迟期显示的特点,在工作站重建出膀胱三维图像,快速方便,突出了肿瘤与膀胱壁的关系,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方法,在条件允许和患者乐于接受的情况下,特别是针对无法耐受膀胱镜检查或有尿道狭窄的患者,不失为一种辅助检查和替代检查的手段及进行术前分期和术式选择的一种依据。但该法不能取得病理结果,是一种值得进一步开发与推广的实用性影像技术。2002年开始我科与CT室联合进行了«螺旋CT三维膀胱造影对膀胱肿瘤的诊断»研究并用于临床,该项目2003年获南充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肿瘤标记物方面,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患者的病理切片进行ΔNp63、p53、VEGF 和 Ki-67染色,联合检测ΔNp63、p53、VEGF 和 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有助于膀胱癌的预后判断,并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帮助。相关课题《联合检测ΔNp63、p53、ki-67及VEGF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膀胱癌预后相关性研究》于2012年获南充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对于膀胱肿瘤的临床治疗进行了系列手术方法的改进和发展,先后开展了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996年开展了膀胱癌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膀胱全切经脐部造口回盲结肠代膀胱成形术及可控回肠膀胱术等系列新术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相关课题«经脐部阑尾造口回盲结肠代膀胱成形术»于1999年获南充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领先三等奖。
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技术方向:为达到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和治疗,全面提升本地区泌尿系统疾病防治的综合水平,我科开展临床研究及结石病的病因学与预防学研究,并拥有气压弹道碎石机、钬激光腔内碎石机、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多套WOLF输尿管硬镜、经皮肾镜、腹腔镜等多种腔内治疗设备。2003年率先在省内同级医院开展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手术治疗,自2003年以来共通过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各种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2000余例,对于复杂性肾结石的腔内处理及合并先天性解剖异常如重复肾、马蹄肾、解剖性和功能性独肾的上尿路结石处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论文近10篇,相关课题«经皮肾穿刺微通道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2005年由南充市科技局鉴定为科技成果。
前列腺疾病方向:泌尿外科对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诊治及研究已部分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地市级医院较早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及等离子切除术,现已常规开展该手术,运用等离子切除术对于大体积前列腺患者取得满意疗效,针对该病为老年患者且合并心脑血管等多种内科疾病,手术风险较高,采用规范化的围手术期的处理,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术前常规行膀胱镜检查,对手术时间的估计、尿道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使病人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在近3000例的手术病人无一例尿失禁发生,为周边地区及县市级医院培训进修医生,并进行业务及技术指导,大大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治疗水平。
②特色技术
近年来,泌尿外科开展了“腹腔镜肾上腺、肾上腺各类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肾脏肿瘤剜除术”、“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术”、“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异体肾移植术”等特色技术,尤其在2013年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了单切口可调节泌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总体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③专科主要病种
南充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收治主要病种数为51种,排名前10位的主要病种为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结石、肾上腺肿瘤、尿路感染。
学术影响
南充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拥有多名在国内/省内泌尿专业的学术权威,其中中华医学会四川省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肿瘤整形外科学组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四川省男科学专委会委员1人,卫生部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准入专家委员会四川专家组委员1人,四川省卫生厅第五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南充市泌尿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人,南充市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1人,《西部医学》编委1人、《川北医学院学报》编委1人。
科研教学
泌尿外科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近年来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
近五年主要课题:2011年获四川省科技厅课题“功能磁共振实时检测rTMS治疗MCI患者的急性颅脑损伤反应及机制探讨”,2011年获科技厅第一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用发fMRI实时检测rTMS治疗抑郁症病人的急性颅脑效应及确定最佳治疗参数”,2013年获四川省教育厅课题“跨膜丝氨酸蛋白酶Ⅱ启动子系统在前列腺癌靶向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2011年获四川省卫生厅科研课题“TMPRSS2-VISA启动子系统驱动凋亡前体Bax基因表达及其前列腺癌靶向基因治疗研究”,2012年获南充市科技局课题“凋亡基因蛋白表达在前列腺癌靶向治疗中的作用研究”,2010年获南充市科技局课题“南充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与代谢关系的研究”。
近五年主要获奖:“联合检测ΔNp63、p53、ki-67及VEGF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膀胱癌预后相关性研究”获南充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螺旋CT三维膀胱造影对膀胱肿瘤的诊断”获南充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经脐部阑尾造口回盲结肠代膀胱成形术”获南充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领先三等奖。
近五年承办/协办学术会议:“第四届南充市泌尿外科学术沙龙(2013年)”、“川渝地区泌尿高峰论坛(2013)”、“泌尿外科微创诊疗技术应用新进展(2013年)”。
近五年培养学生: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实习200余人,进修医师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