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793+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2024-04-17
机构传真:
机构邮箱:
接待时间:
法定工作日(08:00-12:00,13:00-17:00)
new

科室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12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孙秀芹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孙秀芹,医学博士,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Joslin糖尿病中心访问学者。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内分泌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内分泌科主要研究者。现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 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Joslin糖尿病中心访问学者。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代谢性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理事北京糖尿病协会理事北京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委,《Cardiovascular and metabolic disease》编委。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数十篇,参加了《临床内分泌学》、《临床血管病学》等论著的编写工作。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

内分泌专业共有医护25人,其中医生12人,包括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7名,学历构成中博士3名,硕士9名,高级职称3名。护士团队有13人,其中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病房开放床位36张,门诊设有内分泌和糖尿病专科门诊及内分泌功能室。能开展多种内分泌功能试验和各种激素测定。可诊治各种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骨质疏松症、甲状腺、肾上腺、肥胖等疾病。年门诊6万余人次,出入院1千余人次,会诊2千余次。开设糖尿病照护门诊、糖尿病及肥胖等专病门诊。

内分泌科自2002年开展临床药物试验工作,2012年通过CFDA检查认证,获得临床药理基地资质。之后开展了多项II期、III期、IV期药物临床试验及医疗器械的国际和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科室共承担多达50余项临床试验研究。内分泌科曾于2016年5月、2016年8月及2018年10月共接受3次国家药监局检查,接受过多次北京市及石景山区药监局检查,顺利通过各级检查。通过药监局检查,改进了试验质量控制流程。内分泌科多年来一直积极配合机构办公室工作,全员积极参与GCP培训及讲课,科室医师协助机构修订了我院机构关于受试者检查的SOP,并协助机构进行院内培训。所有在岗医师及护士均通过GCP培训,经验丰富、成熟、完善。内分泌科还在我院率先采用门诊电子病例系统进行临床试验的随访。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8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刘京山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是医院成立最早的临床科室之一,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重点科室,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首批指定为全国外科内镜培训基地。科室创建于1958年,作为首钢总公司职工医院,曾多次成功抢救首钢重大工伤病人,全国有名的“半截人”已健康存活30余年。九十年代以后,普通外科发展迅速,总体技术水平进入北京市先进行列,在肝胆胰腺肿瘤、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方面拥有较高诊疗水平和临床经验,尤其在胆囊疾病的治疗上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微创胆道外科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在全国独树一帜。开展了多项特色治疗,如微创保胆取石术,微创保胆息肉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术、胆道内金属支架术及胆道碎石术等,特别是微创保胆取石术及微创保胆息肉切除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指南制定单位,每年治疗大量病人。除微创胆道外科技术外,普通外科充分利用现代影像技术、内镜技术、腔镜微创手术平台,开展包括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直肠癌全系膜切除保肛手术,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技术;胰腺肿瘤方面,在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基础上,成功开展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同时开展了腹腔镜甲状腺、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严重痔的痔上粘膜切割吻合术、血管旁路或搭桥手术、主动脉内支架治疗技术。

科室拥有腹腔镜、纤维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体外碎石机等一大批先进设备,许多治疗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区级及首钢总公司的奖励,其中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胆囊息肉获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选择性胆管造影技术获石景山区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微创保胆技术诊疗规范获恩德斯医学科技一等奖,胆囊切除术后不良反应大规模人群调查获恩德斯医学科技一等奖,冶金医学奖三等奖,首钢科技奖等奖项。近年来获得首发资金一项、首钢总公司支持项目一项及院内基金三项。总资金量约30余万元。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普外科为主办方主持召开全国第14届内镜医师大会,第一届全国微创保胆大会,2014年全国内镜微创保胆高峰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普通外科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结合自身的优势,明确了本科室的发展方向,在微创、消化道肿瘤及肠内外营养领域上均有建树,开展了腹腔镜下切除肠道肿瘤、内镜下胆囊疾病治疗以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尤其是应用胆道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疾病,如微创保胆取石术,微创保胆息肉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术、胆道内金属支架术及胆道碎石术;特别是微创保胆取石术及微创保胆息肉切除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普通外科一病区研究团队现有医务人员31人,共有医师14人,其中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5名,护理人员17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7名,护士5名。所有在科医务人员均参加过GCP培训、相关SOP培训并获得证书。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刘京山,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卫生部肝胆肠研究中心肝胆疾病研究所所长,卫生部外科内镜培训基地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全国考评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普通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医管司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督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医管司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普通外科内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查看更多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张滨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医学影像科研究团队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影像科由普通放射、CT、核磁共振部分组成。科室医生梯队整齐,技术人员训练有素,所有医师进行大轮转,保证医师们能够全面发展。2017年5月,通过CFDA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具备临床试验相关设备设施和急救设备;建立了本专业的管理制度、设计规范和SOP;建立了专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有专用的档案保管和药物储存设施

  医学影像科研究团队现有医师25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技师1人,主治医师14人,住院医师6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9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影像专业由科室主任担任负责人,建立垂直管理体系设立了秘书、质控员、档案管理员及药物管理员等人员配置符合相关标准。研究团队人员组成合理,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研究人员均每年参加医院及各机构组织的GCP培训,现有GCP证书者50名;经理论考核,掌握GCP相关知识及试验技能。



超声医学科研究团队

超声医学科目前有医护人员16人,医师12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医师4人;护士4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医学博士学位1人,医学硕士学位2人。科内有多人获得GCP培训证书。拥有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彩超诊断仪12台,每日完成超声检查及介入治疗500余人次。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张滨,影像科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放射学会北京放射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计量专业及磁共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影像质量控制办公室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放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放射学分会委员、北京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在国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著,参编多部著作,2002年参编《现代呼吸道管理学》,2014年参编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出版的《胆道微创外科学》,曾获得首钢科技三等奖、石景山区科学技术三等奖,曾主持两项首钢科研基金项目,多项院级临床重点科研项目,现主持两项院内临床重点项目,一项院内重点创新项目。


刘津灵,超声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国共产党员。从事超声专业28年,掌握各系统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超声引导下介入检查及治疗。主要研究方向:胆道系统超声检查,血管病变早期评价,超声造影检查,超声引导下介入诊断及治疗等。率先在京西地区主持开展脏器声学造影检查,掌握超声造影在肝脏、肾脏、血管、急诊创伤、胆道、妇产、小器官等的应用。开展超声引导下介入诊断及治疗工作14年,为我院超声介入工作的创始人,我院超声引导下介入工作均由超声科医师独立完成,目前能够给完成超声引导下各种组织的穿刺活检;各种囊肿、脓肿穿刺抽液、置管引流及硬化治疗;经皮经肝胆囊、胆管穿刺置管引流;胸腔、心包腔,肾盂置管引流、肝脏肿瘤、肾脏肿瘤的术中消融治疗。社会任职情况:担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北京超声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超声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外科委员会超声专业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医学数据与医学计量分会委员、北京市首都特色临床科研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北京市评标专家库专家、北京市科普专家、首都十大疾病中血管早期病变评价推广专家、石景山区超声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石景山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国医学工程》编委会委员,《中华医学工程》、《中国内镜杂志》、《中国现代医学》编委。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医学影像科病源病种

影像检查涵盖常见各系统病种,能够满足临床试验的要求。


超声医学科病源病种

超声医学科开设普通超声诊断检查、床旁超声检查、术中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介入超声检查及治疗工作:1.腹部超声检查(肝脏、胆系、胰腺、脾脏、腹腔、腹膜后);2.泌尿生殖系统检查(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精囊腺、阴囊、睾丸附睾);3.妇科、产科超声检查;4.超声心动图检查;5.外周血管及腹部大血管超声检查;6.甲状腺、颌下腺、腮腺、乳腺、浅表淋巴结、软组织肿块超声检查;7.腔内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经直肠前列腺及直肠病变超声检查);8.肌骨超声检查;9.婴儿髋关节超声检查;10.盆底超声检查;11.超声造影检查;12.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获得组织病理学结果。包括:肝脏、肾脏、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及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乳腺结节、浅表、及腹腔淋巴结、软组织包块等穿刺活检术,睾丸穿刺活检,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等;13.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硬化及肿瘤消融治疗。包括:肝脏及腹盆腔脓肿穿刺引流;心包腔、胸腔积液的穿刺置管引流;经皮经肝胆管、胆囊穿刺置管引流;经皮肾盂穿刺置管引流;肝、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14.超声引导下实体肿瘤消融治疗。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新门急诊大楼6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王海英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

皮肤性病科研究团队现有研究者1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博士1人,硕士4人,设有专门的药物管理员、质控员等,研究人员组成合理,分工明确,研究团队成员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负责人和研究人员均经过国家及院级GCP、相关法规、试验技术及相关SOP培训,熟悉并掌握GCP、药物临床试验相关法规、试验技术及相关SOP。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王海英,主任医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皮肤性病科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

现任北京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皮肤性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专业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专科委员,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专业评审专家,北京市石景山区红十字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石景山区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等。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主要诊治真菌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及湿疹、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同时特设美容门诊,擅长面部年轻化的治疗,注射、激光等相关技术的操作。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新门急诊大楼1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祝振忠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

急诊内科现有医生18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3名;急诊外科现有医生7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护士49人,主管护师19人,护师21人,护士9人;本科学历31人,大专学历18人。目前拥有病床数34张,其中抢救床位6张,重症监护EICU床位8张,留观病床数20张,临时转运床26张,输液椅25个。危重患者直接收入抢救室诊治抢救。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祝振忠,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先后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临床科主任,首钢劳动模范,首都五一劳动奖章。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社会急救研究与推广学组委员、亚洲急危重症协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急诊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诊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委员、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急诊委员、北京急诊医学学会急危重症学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急诊分会理事等。承担北京市及石景山区继续教育讲座。参与编著北大首钢医院张光武主编的《现场急救及护理知识》;李春盛主编、北京医师协会组织编写《急诊科诊疗常规》(2012版);陈旭岩、王仲主编《急诊临床病例评析》;张涛主编《应急总医院急诊医学科病例精解》,担任副主编等。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病源病种

内科急诊目前侧重于急危重症方面的抢救和治疗,包括中毒、急性心脑血管病、各类重症感染、猝死、急性肺栓塞、内分泌危象、急性重症胰腺炎和消化道出血等方面。创伤外科急诊承担对各种创伤、急腹症和颅内损伤出血患者的诊治。急诊科还建立了完整的现代急救医学体系,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病和交通事故伤的救治,开通生命绿色通道。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肿瘤内科:住院部4层 乳腺科:住院部9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王晓东、王德林
-
-
主要研究者
莫雪莉
-
-
主要研究者
郭卫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肿瘤内科研究团队

肿瘤科研究团队现有医生14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5人,学历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6人;科室现有护理人员29人。

乳腺疾病科研究团队

 乳腺疾病科研究团队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由乳腺外科、乳腺肿瘤内科以及专科护理人员组成多学科团队。均参加GCP培训获得GCP证书并进行不断学习更新,形成了一支由PI、SUB-PI、研究护士、药物管理员、质控员等组成的分工明确、经验丰富、极富亲和力的队伍,对受试者定期开展健康宣教,长期追踪随访,培养了患者很好的依从性

骨肿瘤科研究团队

骨肿瘤科研究团队,现有医生3名,护士4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1名。各临床试验项目根据主要研究者授权,各研究者、研究护士、药物管理员、资料管理员等分工明确。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王晓东,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肿瘤科主任、安宁疗护中心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学医学部肿瘤学博士,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癌症防治学会结直肠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癌症防治学会胃癌专委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安宁疗护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心理协作组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再生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委会委员。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免疫及细胞生物治疗等内科综合治疗策略的把控,以及结合动脉介入化疗及栓塞等局部治疗方式的探索。对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治疗、转化治疗、姑息治疗及终末期安宁缓和医疗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带团队已成为健康中国2030中国肿瘤MDT联盟成员及北京市肿瘤MDT联盟成员。致力于肿瘤终末期病人的安宁疗护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推广,开展“医院-社区-居家安宁疗护联合管理模式在终末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模式”的研究,创建“北京市首批安宁疗护示范基地”,中华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北大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是业界公认的首屈一指的科室。

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SCI十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7项。主持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多项,参与国家973重大课题及国自然市自然等多项课题研究。

       王德林,男,主任医师,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肿瘤学硕士,发表SCI及医学核心期刊论文30多篇,获奖论文2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及市级课题基金项目3项。2013年11月通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获得“中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证书”,主持多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参与医学专著编写2本。1994年,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士,2005年北京大学医学部肿瘤学硕士,1994年参加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临床工作,现年限25年。社会任职情况: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北京抗癌协会癌症及姑息治疗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营养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理事、暨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姑息治疗与人文关怀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全国疾病按诊断分类付(支)费》肿瘤专业临床专家


莫雪莉,乳腺疾病科副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主任医师。美国CITY OF HOPE国家癌症中心访问学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专家委员会常委北京抗癌协会家族遗传肿瘤专委会常委。从事乳腺肿瘤内科临床工作30年,主要开展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乳腺癌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致力于肿瘤的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及复发转移病人的解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郭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肿瘤科主任。担任国际保肢学会 (ISOLS) 前 任 主 席 , 亚 太地区骨肿瘤学会( Asia pacific 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前任主席, 国际儿童肿瘤协作组( Children’s Oncology Group)会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长,国际保肢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北京医师学会骨科分会常委,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北京市骨科学会委员,北京市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北京市肿瘤学会委员,北京市抗癌协会理事,北京市医师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委,卫生部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高级技术职称评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级技术职称评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学会外科分会常务理事。他同时为J Bone and Joint Surg (JBJS)副主编 (deputy editor),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编委、Journal of Orthopaedic Science(日本骨科杂志)编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中国肿瘤临床杂志编委、中华骨与关节外科副主编、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副主编、国际骨科学杂志副主编、临床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常务编委、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杂志编委、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编委、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肩肘外科杂志副主编、 中国骨伤杂志编委、 《骨科》杂志副主编。主要牵头30余项临床试验及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有Apatinib for Advanced Osteosarcoma after Failure of Standard Multimodal Therapy: An Open Label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Oncologist, 2019. 24(7): p. e542-e550.(IF:5.7分)等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发表在国际杂志(SCI)上文章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编专著及教科书16本。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肿瘤内科病源病种

 肿瘤内科目前收治病种常见前12种依次为: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

乳腺疾病科病源病种

乳腺疾病科病种涵盖乳腺癌以及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等在内的乳腺良恶性疾病,住院病人以乳腺癌患者为主,开展各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乳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


骨肿瘤科病源病种

骨肿瘤科主要收治骨与软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一线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肉瘤患者。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9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关振鹏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

骨科研究团队现有医务人员共55 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导2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医师组共27人,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4人。护理组28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8人,护士12人。其中41人通过了院内GCP培训,并获得了证书。根据临床试验要求,科室设有主要研究者、研究者、研究护士、专门的药物管理员、质控员、资料管理员等,日常开展临床试验分工明确。研究团队人员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关于临床试验的相关培训,至少每3年更新一次GCP证书,保证科室研究团队成员能够及时了解掌握临床试验最新法律法规。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关振鹏,男,1969年5月出生,山东兖州人,中国致公党党员。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新疆医科大学外聘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我国诊治骨关节疾病的著名专家,师从全国著名骨科及运动医学专家、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吕厚山教授,擅长髋、膝关节置换及围手术期处理,多年来已成功完成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一万余例;同时还擅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治以及股骨头坏死早期保头治疗,目前致力于膝骨关节病的保膝阶梯性治疗;多年来也完成了许多人工肩、肘关节置换等方面的临床工作,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骨与关节疾病的外科诊疗与发病机制研究等。
主要科研方向目前为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及具体技术的研究、抗菌人工关节假体的相关研究、骨坏死发病机制相关研究;既往曾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液回输技术、骨科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相关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预防和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及处理原则、血友病性关节炎的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及围手术期处理等领域从事过大量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
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有近百篇论文发表在国内外主要医学杂志上,在SCI收录的国际主要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2020年5月在全球顶级医学杂志《The Lancet》上发表通讯文章《Caution against corticosteroid-based COVID-19 treatment》,2021年、2022年又分别在《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Bioactive Materials》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主编和参编了数部临床专著。目前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新疆自治区科技合作课题两项,正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北京市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一项、北京市卫生健康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一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项目一项。
2002年曾荣获教育部提名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第4完成人;2007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第2完成人。2009年曾荣获中组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评定的第六批优秀援疆干部荣誉称号。2020年曾荣获北京市扶贫支援办颁发的“北京市扶贫协作奖” 爱心奉献奖。2018年荣获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伙伴医生等联合颁发的“敬佑生命·2018荣耀医者”专科精英奖。
现为北京市石景山区“景贤计划”顶尖人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英才”特聘专家,兼任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常务理事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全国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骨与关节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常委兼总干事、中国老年保健学会骨关节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骨科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等

目前已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两项:《PDCD5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表达及促进滑膜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项目号批准81071447)、《重组PDCD5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项目批准81371925);已完成新疆自治区科技合作课题两项: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骨关节炎患者的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状态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骨关节炎患者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功能状态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正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一项:《PDCD5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免疫调控作用》(项目批准81772393);正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PDCD5 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自噬过程调节机制的研究》(项目批准7192214);正参与北京市科技委员会医药协同科技创新研究(科研)项目一项:《长期自身抗菌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研究和开发》。现兼任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咨询专家、北京电视台《健康北京》医学顾问、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总干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关节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学组中国髋关节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学组委员、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骨科基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基础学组委员及髋关节外科学组委员、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委会关节结核与炎性关节病研究学组副组长、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评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执行编委、《中国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特邀编委、《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病源病种

主要病源病种为创伤、关节、脊柱、运动医学等。(1)创伤方面,科室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目前肱骨、胫骨、股骨骨折、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已成为常态化手术。其他较为复杂的手术如踝关节Pilon骨折等也取得良好的疗效。熟练掌握了微创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技术)广泛治疗全身各部位骨折,避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在原有损伤的基础上遭到进一步破坏,增加了骨折的愈合率,极大程度上减轻了病患的痛苦。(2)关节方面,在关振鹏主任的带领下,关节外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完成了数百例全膝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膝关节单髁置换,胫骨高位截骨等手术,解决了膝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晚期股骨头坏死等病人的痛苦。另外髓心减压联合干细胞移植、不带血运骨移植术(微创手术)技术治疗早期、中期股骨头坏死,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对于膝关节假体松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我科还完成了大量复杂的膝髋关节翻修手术。(3)脊柱方面,在原有的颈椎、腰椎常规手术的基础上,完成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颈腰椎退行性疾病、颈椎前路显微镜下减压椎间融合、老年性颈胸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开放融合手术、胸腰椎骨折微创内固定术及椎体成形术、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矫形内固定手术、椎体原发肿瘤的切除及内固定手术、腰椎侧方入路椎间融合术等,脊柱内镜和显微镜(微创)技术成为我科脊柱组的特色。(4)运动医学方面,开展了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等疾病的治疗,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内骨折、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滑膜炎、腘窝囊肿等疾病的治疗,获得非常好的疗效。(5)足踝外科方面,最新开展了足踝部疾病的手术治疗,包括拇外翻、拇僵硬、平足、高弓足、跖骨痛、踝关节炎、距下关节炎、跟腱病、踝关节扭伤、踝关节不稳、反复崴脚、足踝部急慢性疼痛,足踝部外伤、骨折、损伤后遗症及骨关节疾病等。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4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栗占国
-
-
主要研究者
石连杰
-
-
主要研究者
王宽婷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风湿免疫科组建于1990年,目前开设病床24张,临床上具备完善的三级医师(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医疗工作管理体系和较好素质的医护人员队伍,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及学科队伍建设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科室专设痛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和干燥综合征专病门诊,病房可进行关节腔穿刺、骨核素及脉冲磁疗等诊治项目,对关节炎、骨质疏松等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疗效。同时科室不断提高在狼疮、血管炎等疑难危重症的诊疗水平,多次在院内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科室先后成立“免疫相关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临床免疫中心首钢分中心”“关节炎诊疗中心”,并加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组建的“风湿免疫进修医师联盟”。2017年5月,通过CFDA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2018年科室荣获由中国风湿免疫病医联体联盟评审的“痛风规范诊治服务中心建设达标单位”。同时积极同兄弟单位科室进行交流沟通,多次组织参与学科会议。随着科室发展,近5年参加多项临床研究,作为分中心参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的相关药物临床试验。
科室临床试验研究团队,目前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根据科室临床试验情况,设有PI、SUB-I、药物管理员、资料管理员等,分工明确,上述人员均取得国家级或院级GCP证书,并积极参加院内举办的各种临床试验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更新临床试验相关知识。目前已承接近20余项II-IV期临床试验,具有丰富的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经验。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栗占国,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专家院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主任,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临床免疫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主任,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吴杨奖获得者,CMB杰出教授。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主任委员,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前主席和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前主席,第八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WHO骨与肌肉疾病委员会(ICC)委员,《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总编,《Clinical Rheumatology》和《IJRD》副主编,《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副主编。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病临床, 发表论文600余篇,在Nat Med, Immunity, Nat Communs, Science及Cell H&M等发表SCI论文430余篇,列入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及血管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免疫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主编、主译了《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凯利风湿病学》(第8-10版)等专著20余部。

      石连杰,医学博士,药学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风湿免疫科主任,风湿免疫科主要研究者。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以及医院院内青年基金、青年新星项目及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现为《Clinical Rheumatology》、《Molecular Immunology》审稿人,并已在《Ann Rheum Dis》、《Rheumatology》、《Clinical Rheumatology》、《Molecular Immunology》、《Int J Rheumatic Diseases》等杂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同时参与了《凯利风湿病学》、《哈里森内科学》、《中国食疗产业发展报告》、《漫话风湿》、《心血管内科手册》等多部著作的编写工作。

      王宽婷,主任医师,风湿免疫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现为首钢医院知名专家,住院医师培训内科基地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关节炎诊疗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参与了《常见骨关节疾病无创伤疗法》等著作的编写。发表论文有《男女强直性脊柱炎的对比研究》、《37例银屑病关节炎临床分析》《银屑病关节炎的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等近20篇。多年来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和辽宁医学院临床课的教学任务,获优秀带教老师奖,教学查房一等奖,京西医学论坛二等奖等多种奖项。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与国内同道有很好的交流。擅长诊治: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炎,皮肌炎,骨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肌痛综合征,骨质疏松,系统性硬化症,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分会风湿病学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学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免疫相关血管疾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核医学会临床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学会委员、白求恩基金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中国风湿病联盟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风湿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脏与血管健康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4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余延芳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

血液科作为内科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化科室,已有30年的历史,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于2017年5月,通过CFDA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

目前,科室已有多名受过专科培训和名师指导的、具有高级及中级职称的专科医师,拥有完整的医师梯队,临床工作主要分为门诊及病房两方面,门诊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承担,并设有专家门诊,病房共有26张病床,主要收治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出凝血疾病等。科室拥有先进的诊疗技术,与血液科专科检验人员密切合作,已开展血液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基因学等全面的检查多年,从而更好的评估患者预后,以及更好的进行个体化治疗(精准治疗)。科室拥有经验丰富的护理团队,向每一位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周到的护理及人文关怀。科室具有进行PICC置管的专业护师,使长期反复化疗及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免受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目前已开展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技术,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血液内科研究团队现有医生7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5人。护士9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1人。在科室负责人的管理下,各研究医生、研究护士、资料管理员、药物及医疗器械管理员、专业质控员分工明确,各有专攻。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余延芳,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九三学社成员,石景山区高危孕产妇转会诊及抢救技术专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止血与血栓协会分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血液病专业近三十年,负责病房和门诊病人的诊治工作。擅长各类贫血、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及淋巴瘤、出凝血疾病等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并主管教学及多项临床科研工作。目前已承担参与多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工作。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学科特色:血液科学科特色以血液肿瘤及各类贫血为主,针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明显延长患者缓解率与生存时间,白血病生存20余年大有人在,多发性骨髓瘤生存时间最长达17年(未移植),病人生活质量好。慢粒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患者的缓解率及生存率均较高,治疗达国内先进水平。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11层

联系方式

神经内科一病区 主要研究者
乔淑冬
-
-
神经内科二病区 主要研究者
高伟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一病区研究团队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1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 6人;博士1人,硕士10人,学士2人。技术员2人,护士17人。全部参加院内GCP培训。有国家及北京市GCP培训证书6人,院内培训证书22人。床位42张。年住院1355人次,年门诊量23159人次。开设脑血管介入门诊、眩晕多学科联合门诊、记忆门诊等特色门诊。科室拥有脑血管超声室、视频眼震电图室。

神经内科二病区研究团队

神经内科二病区研究团队现有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9名,拥有博士3名,硕士7名,人才梯队建设较为完善,具有完成科研及临床试验项目的能力。全科共29人,12人取得GCP证书。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神经内科一病区主要研究者介绍

乔淑冬,女,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硕士,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内科教研室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石景山区人大代表。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30年。专业特长:致力于眩晕/头晕的诊治及研究,指导开展前庭康复治疗,增加了患者治愈好转率。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诊断治疗、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等方面有着较丰富的经验。现担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专业学组成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会抗衰老研究分会委员、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病学学系委员、石景山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北京市石景山区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脑卒中诊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等。


神经内科二病区主要研究者介绍

高伟,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博士,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知名癫痫专家。在癫痫、电生理以及神经内科常见病、疑难病治疗上经验丰厚,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学术兼职: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北京医学会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精准医疗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理事、北京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二届血液治疗专业委员会睡眠认知学组副组长。目前已作为主要研究者承接并开展多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神经内科一病区

神经内科一病区为北京市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急救指控中心,有完善的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成立以卒中急救为中心的神经内科急诊,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DNT时间30-60分钟。开展脑血管介入检查及介入治疗技术。结合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等检查,可完成脑血管病急性期、恢复期一系列诊疗服务技术。结合4个首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完成社区脑血管病普查、随访等预防为主的社区公共卫生项目。
病区以脑血管病诊疗、眩晕诊疗为特色,可完成脑血管病筛查、诊疗、预防、介入检查治疗、康复;眩晕的系统治疗包括评估、诊疗、康复锻炼、随诊。诊疗范围还包括痴呆、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帕金森病、脊髓炎、多系统萎缩、周围神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相关危重症救治。
科室在眩晕领域享有盛名,在乔淑冬主任带领下,邀请霍普金斯大学田军茹教授进行眩晕系列培训,学员来自全国各眩晕中心及北京各大医院,具有较高工作学习交流平台。具有眼震电图室,科室全部人员均掌握眼震电图操作技术及报告阅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可发起或参与完成眩晕相关多学科、多中心相关研究。2017年5月,科室通过CFDA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

神经内科二病区

神经内科二病区为医院重点专业临床科室,包括神经内科门诊、病房、卒中中心、肌电图室、脑电图室及睡眠监测室等部门。科室编制床位37张,其中抢救室一间。年门诊量平均约为10000人/年,入院人数平均约为987人/年。2017年5月,通过CFDA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获得参与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科室内设有专人管理的受试者接待室、药物储存室、档案室分别为三间独立空间,并具备心电图仪、抢救车等设备,能够满足日常临床试验的需求。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3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贾淑娟
-
-
主要研究者
张娟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贾淑娟,硕士学位,主任医师,担任消化内科主任近20年,现任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消化病学专业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门脉高压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多年来发表关于消化道出血、缺血性结肠炎等疾病的文章数篇。

张娟,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胆学组委员,北京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委员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治,如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胆胰疾病、肝炎、肝硬化、炎症性肠病等均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消化内镜操作及消化道出血、息肉的内镜下治疗。近年来,参与多项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获得多方好评。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

消化内科现开放床位39张,年门诊量近50000人次,年出院人数近2000人次,年胃肠镜检查及治疗15000余人次,常年开设消化专科及消化专家门诊。科室拥有先进的电子胃肠镜、小肠镜检查设备,开展了染色内镜检查,提高了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开展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展了食管狭窄扩张治疗及支架置入术、消化道息肉切除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消化道早癌内镜下治疗、肝癌的介入治疗;开展了无痛胃肠镜、胶囊内镜、幽门螺杆菌相关检查等;开展了小肠镜检查,真正实现了消化道检查“无盲区”。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共29人,均具有GCP资质,其中研究医生15人,研究护士14人,高级职称9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具有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具有完备的三级医师工作管理体系及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团队,在医疗、教学、科研及学科队伍建设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科室每周开展1-2次科内学术讲座,有规范的三级查房制度及定期教学查房,不断温习基础知识,紧跟最新诊疗规范及共识意见。在实际收治病人的过程中,在参照各疾病的诊疗规范及共识意见基础上,结合病人实际情况给予每位患者个体化诊疗,科室住院病人能够达到较好的预后,消化道大出血止血成功率及重症胰腺炎治愈率均逐年提高。近年来科室每年均积极参与国家级及市级的学术会议,组织并参与了京西地区消化学界的学术活动,下基层、下社区参加多项诊疗活动,帮扶内蒙贫困县等对口支援单位,并受到好评。2019年2名医生赴美参加全球DDW会议,1名医生参加日本消化内镜会议并到日本东京大学东大医院进行消化内镜学习与交流。成功举办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抗血小板药物诊治进展及消化道损伤防治进展”,科室规范的临床诊疗手段及内镜诊疗技术,对提高京西地区消化内科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17年5月,通过CFDA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7年来,专业已承接并开展关于溃疡性结肠炎、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便秘、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多个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以及便潜血检测试剂盒的临床试验,具有一定的药物及器械临床试验经验。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6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唐强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医院重点学科,包括两个专业病区、一个重症监护病房(CCU)、导管室、心内科专科门诊及无创诊疗平台等部分。共有床位71张,每年收治各种心血管病患者3000余人,能为患者提供先进的诊断治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病房环境优雅、配备整套现代化监护、治疗、抢救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医、护、技人员70余人,由唐强任科主任,王智任副主任,并聘请著名心血管专家霍勇教授任首席专家。

 开设专家门诊、普通门诊以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起搏器术后随访门诊等特色门诊,保证了患者治疗的连贯性,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每年门诊诊治患者六万多人次。

 心血管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成功抢救了大量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患者。在京西地区最早开展心脏介入诊疗,可完成影像学及功能学指导下的精准冠脉介入治疗、冠脉旋磨治疗及复杂冠脉介入治疗;高端起搏器治疗(ICD/CRTD/无导线起搏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及左心耳封堵治疗等。开展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区域空白,介入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发展。做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北京大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介入无植入物药物球囊培训中心;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心血管病护理与技术培训基地,承载各专项培训工作。

科室在临床、教学、科研等领域敢于改革创新,努力创建科室信誉、品牌效应。始终坚持患者至上,服务第一,团队协作,安全第一,精准治疗,质量第一的理念。全力打造北京市高水平的心血管诊疗综合学科。

心血管内科研究团队共有研究人员33名,其中研究医师19人,研究护士14人,均参加GCP培训并获得证书。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6人,具有介入资质医师8人,具有起搏治疗资质医师2人,并定期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各项GCP相关培训,取得GCP培训证书。设有档案管理员、药品管理员、质控员、专业秘书,负责日常药物临床试验相关工作。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唐强,心血管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教授、心内科主要研究者,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

中国医促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介入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整合康复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健康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冠脉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会委员;心血管公益专家联盟执行主席等。从事心血管内科和危重症工作20余年,擅长心血管常见病、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诊治、心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介入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发展。主持及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药理及科研课题多项。任《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病源病种

心血管内科病种涵盖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瓣膜病、心肌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及起搏治疗,能满足药物临床试验病种及病源的要求。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泌尿楼6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李宁忱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

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建筑面积52500㎡(Ⅰ期28500㎡,设置床位208张),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国内外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卫生部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博士生培养点申报中)。本科室现有医生17人,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护士17人,均经过临床试验技术和GCP培训、相关SOP培训。拥有腹腔镜及电子硬性和软性膀胱镜系统、电切镜系统、输尿管镜检查治疗系统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仪、钬激光、第四代超声弹道碎石、进口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

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从筹建到全面开展临床工作获得了各级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著名泌尿外科专家那彦群教授领导下,吸纳海内外泌尿外科人才,引进一流的诊疗设备,实施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李宁忱,科室主任,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主任医师,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膀胱癌学组副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肿瘤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腹膜后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腔镜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委,《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编委,《美国临床肿瘤杂志(中文版)》编委。2007-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分篇主编。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肾癌诊断治疗指南》编委。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5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向平超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国家PCCM单位、石景山区重点学科,医院重点学科之一,有普通床位61张,呼吸监护(RICU)床位 8张,拥有呼吸实验室(肺功能室)、呼吸睡眠疾病诊疗室、支气管镜室、呼吸专科门诊。同时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呼吸基地、全国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建设单位、北京大学慢性气道疾病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各种先进医疗设备齐全。

该科是国内较早参与国家“七五”肺心病研究、“八五”、“九五”COPD攻关课题的单位之一,在气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特色技术: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急性肺栓塞等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②呼吸危重症抢救方面,特别是无创机械通气、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等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③形成了肺部肿瘤全程管理,且引领院内肺癌MDT发展。

      自2012年资格认定通过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多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形成了一支完整的人才队伍,包括PI,SUB-PI,科室质控员,档案管理员,研究医生,药物管理员,研究护士及助理研究者,各项临床试验均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并且多次参加各种级别及方向的培训班,共有40余人取得GCP证书。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向平超,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
      现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慢性气道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代谢性呼吸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协会医院医政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内镜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安宁疗护专业专家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内镜与介入治疗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促进会中老年医疗保健分会委员、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审稿人;曾参与国家“八五”“九五”COPD科技攻关课题,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目前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究课题、首发基金课题、北京市科委课题、北京市石景山区重点学科等多项课题;做为PI曾参与2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文多篇,获得多项部级医学奖。
查看更多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张丹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是京西地区最大的集发热、肠道、肝炎、感染性疾病门诊和留观为一体的临床科室之一。目前科室开放床位26张,其中抢救床10张,隔离病床10张。2021年,新建设的发热门诊已经投入使用,有门诊输液区、留观床位20张,ICU床位1张,同时整个诊区按照标准传染病房的要求进行设计,拥有独立的CT室、检验科、药房和挂号收费室。科室在张丹主任的带领下,逐步完善团队建设,培养科研梯队人才,积极申请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科室非常注重以信息化管理为引擎对临床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使得无论临床工作还是科研、教学,都在最短时间内走上了正轨。未来5-10年,希望将科室发展为京西地区专业上最具影响力、口碑上百姓最“信任”并“愿意来”的的感染性疾病科,以造福这一方水土。

感染科现有医生6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护士15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5人,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6人。随着新发热门诊的建成,科室在院人事科、医务科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不断招揽优秀人才入驻,在不远的将来,预计会有全部医护40人左右的团队呈现。届时,无论医生还是护理团队,都将拥有更加完善的人才梯队和对应的医、教、研工作布局。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张丹,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内科,硕士,主任医师,目前担任感染性疾病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先后从事消化内科、急诊内科各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消化科疾病、危重症抢救、人工肝等疾病诊治和操作。工作25年来,参与横向纵向课题研究10余项,参与临床试验项目3项,先后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由于在新冠期间带领团队抗击疫情表现突出,先后被评为首钢总公司劳动模范、北京市优秀医师等称号。未来,张丹将继续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多角度多方向地发展感染性疾病科。随着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新发热门诊楼的建成,感染性疾病科将在硬件和软件上踏上新的台阶,将有规划地、逐步地实现发热、肠道、感染、肝炎四个专业齐头并进、但又特色突出的专业局面,力争站上北京西部地区感染性疾病专业的头部地位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泌尿楼4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赵海丹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肾内科是京西地区最大的现代化肾脏病中心,集病房、血液净化中心、腹膜透析中心和门诊为一体,拥有一支技术力量精湛的肾脏病专科医护团队。病房展开床位29张,CRRT4台,血液净化中心配备57台先进透析设备。在赵海丹主任的带领下,科室注重学术团队建设,对临床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已发展为京西地区最大、最先进的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现有210余例长期透析患者,40余例腹膜透析患者。科室医护技团队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创建了血液透析一体化血管通路解决方案,并有效解决各种慢性肾衰竭相关并发症。教学团队负责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北京大学医学部和西藏大学医学院本科生教学,并多次在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殊荣。学术团队在北京市医师协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等学术团体任职,目前承担北京市科委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分中心课题、承担多个临床RCT研究项目,以及北大首钢医院科研课题等。

科室现有医护技共计51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6人,医师2人;护士39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0人。肾内科12名医护人员已参加GCP及临床试验相关培训。研究团队包括研究医生4人,研究护士2人,均获得GCP证书,并及时参加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组织的各项GCP相关培训,学习临床试验相关知识,定期更新GCP证书。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赵海丹,医学博士,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肾内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内科教研室教学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肾脏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8年,主要从事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病的临床诊治工作,近年专注代谢性疾病肾损害的研究。长期带领团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专科难题,并在多科室协作完成大型医疗任务及科研项目方面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曾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学术任职包括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内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免疫净化与细胞治疗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13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范常锋
-
-
主要研究者
杨珺楠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老年医学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近几年科室注重学科建设,开展老年危重患者抢救治疗、老年头晕眩晕、老年认知障碍、老年慢病管理、老年综合评估、安宁缓和疗护、康复医疗和多学科团队工作模式,开展老年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继续教育项目,逐渐探索三级医院与社区和养老院合作医养结合模式,采用全人全程的管理理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将三级医院的治疗延续到居家的照护模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人才梯队及科研工作:科室现有医护共计23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2名;护士1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目前临床试验团队共12人,研究医生8人,研究护士4人。科室获中华医学会中国老年临床营养研究项目基金1项,参与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老年综合征交互式评估与干预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负责子课题四的《建立覆盖全国的常见老年综合征评估大数据队列》部分任务,参加宣武医院牵头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科研项目,《新形势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和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北京市第三十四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同时申请了多项院内重点创新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每年撰写多篇科研论文,《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改善老年患者呼吸衰竭的可行性研究》发表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参与协和医院“生前预嘱”推广项目发表SCI论文1篇。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范常锋,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专业擅长:老年医学相关疾病,尤其头晕眩晕,平衡障碍,认知障碍,脑血管病,脑小血管病,脑血管超声。首钢医院优秀中青年医师称号、首钢集团巾帼标兵称号。参与的多项国际、国内及院内课题的科研工作。发表多篇论文,其中SCI论文2篇,并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宣讲。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卒中与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高血压防治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脑血管病分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学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委员、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卒中与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审稿专家。

杨珺楠,老年医学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主任医师,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营养不良与肌少症工作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心脑血管病共防共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营养通路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缓和医疗分会会员。从事呼吸科临床工作20年,老年医学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1年,在老年多病共存、衰弱、危重症的诊治及老年患者营养支持、老年综合评估、老年围术期管理、癌症终末期患者的舒缓医疗及叙事医学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擅长诊治复杂多变的老年科各种急危重症,长期带领团队协作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专科难题,在院内与多科室协作解决疑难杂症,院外与社区和养老院也有多方面的协作,在老年患者从居家-住院-养老-家庭护理方面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曾获多项国家、区级及院级科研基金资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查看更多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王剑杰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核医学科始建于1989年,目前按照医院规划正在筹建新的核医学检查治疗中心,临床上具备完善的三级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医疗工作管理体系和较好素质的医护人员队伍,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及学科队伍建设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核医学科拥有一支热爱核医学专业,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队伍,有工作人员共9人,其中医生5人,技师2人,护士2人,医生系列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
目前科室拥有核医学主流设备,配备覆盖全身各系统的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PET/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等设备。科室开展多项临床诊断项目,其中单光子SPECT检查项目中,肝胆显像是优势和特色临床项目,此外在呼吸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分肾功能评价、肺栓塞诊断、肝胆功能评估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近六年来平均每年完成核医学显像约3200人次,累及完成了核医学显像检查5余万例。
经过多年的筹备,我院于2021年底引进了北京西部区域第一台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仪一体机(PET/CT);作为PET的功能影像与CT的高分辨率解剖图像相融合的分子影像设备,它是目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之一,PET/CT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定位、分期、复发监测、放疗生物靶区确定、肿瘤乏氧区确定、精确放疗方案的确定及肿瘤疗效监测等方面对于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科室开展PET/CT全身显像,用于恶性肿瘤诊断、分期、放化疗疗效评估和复发早期监测;心脏FDG代谢显像评估梗死区的存活心肌;脑FDG代谢显像对癫痫致痫灶的定位,早老性痴呆的评估。年均完成PETCT显像910例次。
      作为医技科室,和影像科一同承担北京大学生物医学英语专业、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三峡大学医学影像专业、白求恩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学生临床实习生授课及带教工作。同时核医学科积极同兄弟单位科室进行交流沟通,多次组织参与专业学术会议。随着科室发展,近5年参加多项临床药物研究,如:1)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比较重组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注射液(HL04/WBP264)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安维汀)治疗晚期或复发性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3期临床研究;2)评估 IBI188 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受试者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的 I 期研究;3)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阳性药对照,比较安瑞泽®(HS022)联合长春瑞滨与赫赛汀®联合长春瑞滨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III期临床试验等。2020年以来,科室研究团队均按时参加机构办举办的临床试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及SOP培训。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王剑杰,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核医学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从事放射诊断及核医学显像和诊断工作20年,先后在航空总医院、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解放军第三医学中心放射科及核医学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在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放射影像学诊断和核医学诊断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研究方向:肺部肿瘤、肝胆及盆腔肿瘤、恶性淋巴瘤等的核医学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和随访监测。主要科研方向:影像组学与多模态核医学显像的交叉研究,如基于AI技术的18F-FDG PET/CT多模态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病理完全反应的价值;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恶性肿瘤对临床常用治疗手段的治疗反应,判断患者远期预后,为临床筛选出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助力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实现精准医学的治疗新理念。科研论文:参加编写多部论著:《核医学病例图谱》《肿瘤PET/CT诊断图谱》;2019年11月,参加外文论著“problem solving in chest imaging” 翻译工作。在专业期刊发表核医学相关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3篇;近5年发表的论文包括:FDG PET/CT和PET/MR在黑色素瘤中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2019年1月,《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FDG PET/CT纳入肝细胞癌移植标准的趋势与价值,2020年2月《临床肝胆病杂志》;恶性淋巴瘤的多模态显像研究进展,2018年7月,《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Remitting Seronegative Symmetrical Synovitis With Pitting Edema: Appearance on FDG PET/CT”.Clin Nucl Med. 2017 Jun; “18F-FDG PET/CT is an ideal imaging modality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Relapsing Polychondritis”. Medicine,2017 Jun;社会任职: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工信部电子科技所主办《智慧健康》杂志编委,北京核医学会CT/MRI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核医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血液肿瘤学组委员;北京市首都特色临床科研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7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周倩云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是京西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医疗急危重症抢救中心,拥有一支技术力量精湛的专科医护团队。病房展开床位22张,为内外科综合ICU,承接着全院危重患者的救治抢救任务,收治患者在1000例/年以上。科室目前已开展项目有:心肺复苏、床旁血液净化、血液灌流、血浆吸附、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气管镜、动静脉置管、镇静功能镇痛评估、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未来要进一步开展重症超声、床旁经皮气切、ECMO等高端救治技术。已发展为京西地区最大、最先进的抢救治疗中心。教学团队负责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北京大学医学部和西藏大学医学院本科生教学。

科室现有医护技共计4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医师3人;护士35人,其中主管护师9人。科内有20人已获得了GCP培训证书。研究团队各成员由主要研究者授权,科室具有研究者、药物管理员、医疗器械管理员、专业质控员等,临床试验工作分工明确,各研究团队成员根据分工,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试验最新知识及方法,并定期参与院内外举办GCP的各种培训。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周倩云,重症医学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亚太基层卫生协会超声分会重症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超声医学会第三届委员北京超声医学学会委员。从事急诊危重症专业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6年,擅长诊治复杂、急危重疑难杂症,曾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临床医师奖励。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内重点项目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2项,主编《急诊科疑难病例讨论》、《超声心动图实操手册》。带领团队协作完成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并在多科室协作完成大型医疗任务及科研项目方面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泌尿楼7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王春燕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耳鼻咽喉科位于京西地区,拥有门诊、病房及24h急诊,病源辐射至门头沟、丰台及海淀地区。教学团队负责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北京大学医学部和西藏大学医学院本科生教学。

      耳鼻咽喉科在王春燕主任的带领下,已成功开展耳鼻咽喉科各类手术,手术室配备耳科显微镜、进口鼻内镜手术系统、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系统等先进设备。科室目前已开展项目有: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诊治包括慢性鼻炎、中隔偏曲、鼻窦炎的微创手术、鼻腔鼻窦肿瘤切除、中耳乳突及部分内耳手术、成人及小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综合治疗、咽喉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腮腺、颌下腺肿瘤手术。门诊配备雾化、鼻冲洗、中耳炎系列治疗仪。急症方面近2年成功抢救濒临窒息的急性会厌炎患者2例,能规范处理多种耳鼻喉科急症如咽喉异物、鼻出血、急性中耳炎等,并逐渐达到细节管理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在周边地区患者的救治中独具优势,影响力逐步辐射周边区域。

      耳鼻咽喉科研究团队现有医护人员15人,目前临床试验团队共9人,研究医生5人,研究护士4人,均经过药物临床试验相关培训并取得GCP证书,并定期更新。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王春燕,主任医师(博士),耳鼻喉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15年被卫生部专科医师出国培训项目选派赴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做访问学者。从事耳鼻咽喉科专业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7年,擅长诊治复杂、急危重疑难杂症。带领团队协作完成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并在多科室协作完成大型医疗任务及科研项目方面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15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郭正纲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麻醉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科。通过科室几代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麻醉科紧跟学科发展步伐,勇于创新进取,已逐步发展成为院内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并具有较强临床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临床科室。目前麻醉科已经开展临床所有手术患者的麻醉以及无痛舒适化医疗服务,例如:小儿麻醉、妇产科麻醉、胸外科手术麻醉以及老年患者麻醉等。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麻醉科不但有较高的医疗技术,还具有超前的服务理念,全科医务人员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以患者满意为目标,为患者提供精的技术和热忱的服务。

麻醉科医护人员共37人,其中22人已参与GCP及临床试验相关培训,获得GCP证书。麻醉科研究团队共22人,研究医生13人,研究护士9人,均获得GCP证书,并及时参加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组织的各项GCP相关培训,学习临床试验相关知识,并定期更新GCP证书。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郭正纲,医学博士,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麻醉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主任医师,副教授。现工作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院麻醉科,于2008和2013年获解放军医学院麻醉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米卫东教授。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以公派留学生身份,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麻醉与重症医学科学习。从事临床工作20年。工作期间能熟练掌握各类麻醉方法及患者的相关病情处理,特别是重度烧伤患者麻醉;超声引导下腰丛、股神经阻滞等神经阻滞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视可尼喉镜、麻醉深度监测等新型麻醉技术的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围术期脑保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围术期数据库建立与研究。参与并主持多项军队、省部级基金及课题的研究,发表SCI 及统计源收录论文20 余篇,分别收录于《Scientific reports》,《European spine journal》,《Journal of burn care &research》和《burns》等。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区域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感染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气道协会委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麻醉与重症医学科访问学者。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2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胡守奎
-
-
主要研究者
杨瑞锋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检验科始建于1949年,随建院而成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发展为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检验项目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实验室。检验科占地3000余平方米,下设门诊检验、临床基础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荧光免疫学检验、血液病检验、分子检验等8个专业组,承担全院及京西部医联体的检验工作、石景山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肠道门诊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石景山妇幼保健站的艾梅乙免费筛查工作,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等,现开展检验项目400余项,每年检测标本量逾100万份。在风湿免疫、血液病诊断及传染病分子诊断领域,我们开设了较为前沿的诊断实验项目,满足了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的需求。科室开展了涵盖所有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及北京市临检中心组织的常规生化、临床免疫、内分泌、临床微生物、血液细胞分析、凝血、尿液分析等项目的室间质评,均达到“优秀”水平。

检验科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的教学与实习带教工作,获得2018年度“优秀教研科室”称号。

科室近年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搭建科室科研平台,鼓励申报各类科研基金,开展独立科研和科研合作项目。近5年,我科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科研课题10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0.0,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6项。

目前,全科各类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共计54名,其中博士3名,高级职称7名,全员取得GCP培训合格证书,当前承担30余项GCP项目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胡守奎,男,医学博士,分子流行病学博士后,研究员、主任技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检验科、输血科主任;北大医学部结直肠肿瘤及炎性疾病精准检验中心主任。毕业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病原生物学专业。先后在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加拿大医学微生物所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新发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和探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细菌耐药监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同等贡献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 20篇,最高影响因子IF=10.8 (gut microbiology ),主要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首发基金自主研发项目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各一项。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动物源性病原体对人类致病性研究(81290340)中,发现新的可能致病螺杆菌--喜马拉雅螺杆菌,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杂志上。工作期间申请发明专利7项。现任:第一届北京医学检验学会理事;第一届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管理)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一届POCT规范化应用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检验学会第一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委员;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等。

       杨瑞锋,男,医学博士,副研究员,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检验科/输血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检验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性肝炎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新型诊断标志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评价。主要学术成果为,以第一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卫生与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项,及校级研发基金4项,当前在研市区级课题1项。近年来研究经费共计超100万元。以第一作者在J Clin Microbiol、Clin Chim Acta、J Med Virol、Expert Rev Mol Diagn、J Virol Methods、Ann Transl Med、Chin Med J、BMC Gastroenterol、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6篇,中文论文20余篇。获得检验方法新发明专利1项。“丙型肝炎病毒诊断和治疗新方法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要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病基础医学与实验诊断协作组,副组长/秘书;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免疫缺陷监测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委员;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检验医学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通讯编委;《临床检验杂志》青年编委;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外审员;美国病理家学会(CAP)实验室认可国际评审专家。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新门急诊大楼4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龚熊辉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营养科是石景山区独立成建制的营养专业科室,有独立门诊。营养专业研究团队共计11人,研究医生4人,研究护士4名,资料管理员2名、药品管理员3名、质控员1名。研究团队成员均已获得GCP培训证书,临床试验工作分工明确,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试验最新知识及方法,并定期参与院内外举办的各种GCP培训。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龚雄辉,科室主任,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市医学会第11届临床营养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专科分会理事、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理事、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食疗分会常务理事。从事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年,从事药物临床试验10余年,在药物临床试验方面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定期参加各级别GCP培训并取得GCP证书。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泌尿楼7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陈辉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眼科始建于1949年,前身为医院五官科,1970年独立成科,是两届中华医学会北京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拥有陈登堂教授、郭玉銮教授等全国著名眼科专家。历经70年发展,眼科已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科,年门诊量2万余人次,年住院1000余人次,每年完成各种手术1000多例,成为京西眼科中心之一。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眼科具有较强的专业医护团队,现有医护人员24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1人、硕士8人。临床上具备完善的三级医师(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医疗工作管理体系和三级护理人员团队(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和西藏大学医学院本科生教学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眼科研究团队成员9人均已获得GCP培训证书。研究团队各成员由主要研究者授权,科室具有研究者、药物管理员、医疗器械管理员、专业质控员等,临床试验工作分工明确,各研究团队成员根据分工,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试验最新知识及方法,并定期参与院内外举办GCP的各种培训。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陈辉眼科副主任医生 眼科临床专业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临床医学硕士。从事眼科工作20余年,在各种类型晶状体疾病、眼底疾病、青少年近视防治有丰富的临床的经验。擅长各种常规和复杂白内障、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青光眼滤过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以及各种眼表疾病手术。在专业医学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专业论文。目前是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眼病公益基金专委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理事,北京市医学会眼科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山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泌尿楼1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吴珺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儿科1966年创建,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医学学科。现有医护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博士1人、硕士1人,是一支学习氛围浓厚、蓬勃向上、团结奋进的团队。科室以小儿呼吸、小儿血液、小儿感染、小儿过敏、儿童保健及生长发育为优势专业。特聘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哮喘专家陈育智教授为儿科首席专家,开设了北京西部地区唯一的一家哮喘专科门诊,建立患者档案600余份。承担了我院出生儿童的保健随访工作,开展了产科新生儿会诊工作、产儿之间新生儿查房工作。儿科也是京西地区唯一可以进行儿童门诊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技术的科室,可以协助诊断多种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不明原因长期发热、骨痛、淋巴结肿大、血常规异常等疾病。同时科室还承担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海外口腔班、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英语专业、辽宁医学院儿科学教学任务,以及其他医学院校临床实习带教工作,还承担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目前科室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课题、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科研课题等。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吴珺,科室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科学专业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卫生部临床医生科普项目医学科普专家。吴珺从事儿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9年,对儿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擅长小儿血液系统及恶性肿瘤性疾病。在SCI及北大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7篇,著有健康科普书籍《好大夫专业守护宝宝健康》,获得“敬佑生命•2016荣耀医者”公益评选 “科普影响力奖”。曾获多项省部级及院级科研基金资助。日常积极参与本机构组织的各项临床试验相关培训及国家级培训,取得GCP证书,并积极参与临床试验工作。
查看更多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范颖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妇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科。现有医护人员21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在职博士1人、硕士7人在范颖主任医师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是一支团结友爱、好学上进的团队。目前科室开放床位28张,为京西地区居民提供了妇科良性疾病、妇科恶性肿瘤、计划生育服务三个方面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化疗治疗、门诊随访等综合化治疗,在精益求精的制定诊疗计划,温暖人心的关爱环境下,影响力逐步辐射周边省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患者慕名来院就诊。在范颖主任带领下,科室不断强化临床技术,更新服务理念,本着以“医护爱岗、患者认可、家人放心”的理念,为患者提供精湛的技术和热情的服务。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范颖,主任医师,妇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现任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生殖与生育分会副会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微创分会腹腔镜学组副主委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微创青年分会委员北京市职称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委。先后发表《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行腹腔镜妇科手术33例临床总结》、《诺舒治疗心脏病术后异常子宫出血15例报告》等多篇文章。负责课题:1.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资助项目名称: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母体因素和遗传性因素分析;2.与北京大学生命联合中心合作项目名称:人类器官发育研究。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12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冷建军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

肝胆胰外科研究团队现有医护人员21人,目前临床试验团队共18人,研究医生8人,研究护士10人,均经过药物临床试验相关培训并取得GCP证书,并定期更新。我科迄今为止作为主要研究者单位之一完成临床试验项目1项,作为协作研究者完成临床试验项目5项,具有较丰富的临床试验经验。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冷建军,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肝胆胰外科主任,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毕业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先后师承我国著名肝胆外科学家韩本立教授和董家鸿院士,并得到我国肝胆外科创始人、“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院士多年的亲切教诲,从事腹部外科临床30多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秉承精准医学理念,是我国肝胆外科新一代优秀继承人。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肝胆胰外科成立于2018年4月,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科,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西藏大学的外科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

肝胆胰专业在冷建军主任的带领下,已成功开展肝胆胰外科各类高难度手术,包括联合肝胆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扩大胆囊癌根治术,右半肝切除联合下腔静脉切除重建术;精准解剖性大体积肝切除,包括右三叶切除,左或右半肝切除及肝中叶切除及联合门静脉、肝动脉切除重建术、巨脾切除等开腹手术,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腹腔镜下半肝切除、肝叶切除、肝段切除术,肝脏肿瘤腹腔镜射频消融术;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规范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不保留)脾血管的保脾的胰体尾切除等常规手术。在规范化综合治疗上,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愈和抢救了大量的病人生命。

肝胆胰专业不但有较高的医疗技术,崇尚“厚德、精进、团队、卓越”的发展理念,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医学照护,为患者提供精堪的技术和热情的服务。主要治疗范围包括:复杂肝胆胰脾肿瘤的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和快速康复。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7层

联系方式

主要研究者
王宏宇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王宏宇,男,汉族,1967年12月25日出生,山西大同人,医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心脏和血管医学专业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PI。西藏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睡眠医学中心和北京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智慧化心脏和血管健康数字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成都医学院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新黄浦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中西医结合血管-血液健康稳态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学中心主任,血管医学教研室主任,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医学》、北京大学《血管探秘》课程教研室主任。

198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内科学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并就职于心血管内科工作。主要从事冠心病、高血压及血管病变早期检测和早期预防,血管疾病临床药物和介入诊治,血管生物学及其相关转化医学和人工智能心血管疾病预警的研究工作。2004年作为原国家卫生部十年百项“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项目负责人,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组织制订了国际上第一个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并在全国推广实施,应用医疗机构约1500家,同年发起举办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学术年会并担任大会主席(至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届)。2008年发起中美血管医学论坛,并担任联合主席,将中国的血管病变早期预防经验介绍至欧美国家。2010年4月创建了我国第一家血管医学专业临床诊疗中心—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确立了我国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密切协作的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新模式,2020年获批北京市石景山区医学重点专科,2021年1月领衔出版我国首部血管医学专业临床诊疗规范。2011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主持我国针对血管健康管理与预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人群队列研究和多中心临床干预研究数据平台(BEST,CASE-SMS,EndoFIND,BVHS,CDHVHS)。2011年6月代表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国内医学院校中率先开设《血管医学》专业课程,2012年主持发布了中国《血管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14年9月《血管探秘》课程正式作为北京大学公选课在我国综合性大学中开设。2014年9月率先在我国倡导建立以“血管为中心”,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心血管专科医院发展模式。2015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旨在推动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的北京血管健康分级标准(Beijing Vascular Health Stratification,BVHS)。2019年在国际上率先倡导非传统血管健康危险因素管理策略并领衔出版专家共识。2021年4月领衔在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中西医结合数字化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所。2023年领衔发布我国首部数字化智慧心脏和血管疾病分级诊疗实践指南,并领衔启动国家数字血管医学中心建设工程。目前已发表学术文章38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近40篇。主编出版我国第一部血管医学领域专著《血管病学》和中国血管健康科普系列丛书(共8册)。2022年主编的《临床血管病学》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支助。主编及主译专业著作20余部。主持和负责北京市卫生行业自主创新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教育部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市石景山区先进科技、管理、高技能人才,北京大学“临床医疗奖”,“良师益友奖”和首届“首钢科学家”称号获得者。指导培养研究生15名。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纽约西奈山医院和以色列Sheba医学中心等地访学。目前担任国际血管健康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Vascular Health,ISVH)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中国分会主席,2012年5月当选为美国高血压学院院士(Fellow of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FASH)。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数学会医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血压防控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县市医院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心脑血管健康慢病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心脏和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伦理学会临床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和工信部国家重点专项评审专家,北京市高级卫生技术职务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医学出版基金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健康栏目特邀专家,《Cardiology and Metabolic Diseases》主编,《中国循环杂志》编委,《心血管病学进展》编委,《Vascular Health and Risk Management(VHRM)》和《Global Translational Medicine》副主编,《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等国内外多家专业杂志的编委。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

血管医学科研究团队现有医护人员32人,临床试验团队共15人,研究医生11人,研究护士4人,获得国家GCP证书共6人,取得院内GCP证书共11人,临床试验项目组成员均获得GCP证书(近三年,定期更新)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成立于2010年4月,是国内首家针对心脏和血管性疾病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和全身血管疾病和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维护的综合医学中心,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国内外学术交流于一体。中心病房拥有专属血管病变早期检测室、心脏和血管超声室、体外反搏室、动态心电图室、动态血压室、血管介入中心及血管生物学实验室。中心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军科技攻关项目,首都十大疾病防治项目,北京市卫生行业自主创新专项等。科室还承担北京大学校本部及医学部的教学工作。科室团队发表论文总数达到 240 篇,SCI 论文 30 余篇,编写专著 19部。积极推动血管医学院校教育发展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2011年9月王宏宇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国内医学院校率先开设《血管医学》专业课程。2014年9月国内首个以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为核心内容的《血管探秘》公选课率先在北京大学(校本部)非医学专业领域开设。2014年12月国内首个针对血管医学专业领域的二级学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王宏宇教授担任首届主任委员。2016年9月正式成立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教研室,成为国内首个血管医学二级学科教研室。从2004年开始王宏宇主任创办了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血管领域的专业学术大会——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CCVM),并成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迄今已成为该领域最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已成功举办16届(2004年-2019年)。2008年起,将我国的血管病变早期防治经验介绍到欧美,得到国际认可。项目组参与国际性学术会议,介绍中国血管病变检测系统及模式,分别应邀在日本血管代谢会议、韩国血管研究年会、美国高血压年会、欧洲高血压年会、亚太高血压年会等各种国际性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引起欧美同行的高度关注。目前血管医学中心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日本东邦大学以及国内众多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诊疗工作中共同协作发展。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住院部8层

联系方式

院长、主要研究者
顾晋
-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

胃肠外科研究团队现有医护人员共47人,临床试验团队共20人,研究医生15人,研究护士4人,获得国家GCP证书共6人,取得院内GCP证书共41人,临床试验项目组成员均获得GCP证书,并及时参加医院机构办公室组织的各项GCP相关培训,定期更新GCP证书及相关知识。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顾晋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要研究者。长期从事大肠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国际权威杂志CANCER,CLINICAL CANCER RESEARCH、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等发表SCI论文66篇。在中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曾获国家“863”专项基金、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大学“985”科研基金项目,北京大学“211”工程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基金、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国家卫生部、国家教委等多项科研基金资助。2007年获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2013年获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联合生命科学院研究员。作为国内大肠癌的知名专家,担任主持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2015版》的修订工作并作为专家组长主持规范的发布工作。2013年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2015年初获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美国AACR的active member,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结直肠癌学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外科学会结直肠肛门专业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专家组长,北京医师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多次应邀赴美国,法国,韩国,日本,塞尔维亚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报告。作为组长单位协调研究者牵头“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用于预防性肠造口术后防粘连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HPPA”等临床试验项目。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胃肠外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科,承担北京大学、辽宁医学院、西藏大学等的外科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以及进修生的培养。胃肠外科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在科主任的带领下,紧跟学科发展步伐,勇于创新进取,发展成为医疗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科研能力稳步提升、教学能力突出的临床科室。能开展当前国内外几乎所有的胃肠、肛肠、腹部外科等专业手术,在胃肠道肿瘤、腹膜后肿瘤及普外科急重症的救治、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高的技术水平。科室在腹腔镜技术和胆道镜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科室充分利用现代影像技术、内镜技术、腹腔镜、3D腹腔镜微创手术平台,开展包括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严重痔的痔上粘膜切割吻合术、痔套扎术、复杂肛瘘切除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方面,积极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愈和抢救了大量的病人生命。在高龄、多合并症的外科治疗、围手术期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胃肠外科不但有较高的医疗技术,还具有超前的服务理念,全科医务人员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以患者满意为目标,为伤病员提供精堪的技术和热情的服务。

查看更多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