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科室简介
GCP-I期临床研究病房(以下简称“Ⅰ期病房”)于2018年4月投入使用,主要致力于新药I期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研究、II-III期临床研究等。I期病房具备优秀的人才团队、完善的软硬件配套设施、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管理体系和标准操作规程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
Ⅰ期病房位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三住院楼5楼,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设有41张床位(可扩展到65张)。仪器设备设施完善,具有严格质量控制体系,采用国际领先的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确保试验符合要求。配备有私密温馨的受试者接待室、舒适明亮的观察病房、宽敞洁净的就餐区、闲适悠闲的活动室。充分体现了以受试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配备监护床(2张)、心电监护仪、抢救车、除颤仪、无创呼吸机、抢救药物等,采用中心监护系统,并与急诊科、ICU建立绿色通道,可迅速转运及抢救受试者。配备-20℃冰箱、-80℃超低温冰箱、离心机、黄光灯等,采用冷链温控系统实时监控,确保生物样本储存符合条件。配备生物安全柜、药物储存柜、药物冷藏箱、空气消毒机、黄光灯、避光窗帘、全病房监控、同步时钟等,可满足各类临床试验需要。并设有移动采血台、受试者活动室、更衣室、休闲娱乐区等,满足受试者入住期间不同需求。
自2018年4月投入使用以来,I期病房目前已完成I期PK/PD/耐受性研究3项,完成生物等效性试验8项,已完成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3项、II期临床试验2项,在研抗肿瘤新药I期临床试验8项。接受国家局核查1次,第三方稽查4次。
研究团队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护士长1名、专职研究医师3名、专职研究护士4名、兼职研究医生、研究护士40余名,配备专职QA、QC,药品管理员、样本处理员。团队所有成员均具备临床医学、药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背景,并经过系统的GCP法规及试验技术培训。
2019年以来在医院领导的倡议及科室主任的努力下,目前已与肿瘤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等科室达成开展新药临床研究合作模式,并积极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和泸州市人民医院等单位保持紧密合作,扩大临床试验影响力和受试者来源。
研究团队
PI:彭清
彭清,教授,博士。I期临床研究病房副主任、四川省药监局核查员,四川省医师协会药物临床试验分会委员、中关村玖泰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创新联盟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从事心血管内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近二十年,熟练掌握各种常见及疑难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危急重症的诊断与处理。主持省、市、学校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主持、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主持BE项目5项和I期试验7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
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始建于1974年(原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川滇黔结合区域设备最齐全开展项目最早、最多的核医学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00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博士后。
历经四十年余年的发展,核医学科成为四川省核医学医疗、教学、科研与转化的重要平台,国内一流核医学科;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医学会第七届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四川省核医学科医疗质量中心挂靠单位;西南医科大学核医学研究所挂靠单位;四川省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重点培养学科;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从2014年起蝉联西南区核医学科第二名。 Healsan Consulting LLC报道, 2021年核医学科发表的SCI论文大数据分析: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位于全球核医学最活跃的机构第三名; 发表SCI论文全球核医学最多的第三名;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跃教授位于全球核医学最活跃学者第二位。
科室现有员工、研究生、规培生、进修生等150多人。医师中高级职称、博士占82%。聘请了国际国内知名教授为讲座教授与特聘教授,开展了广泛国际国内合作。
核医学科是川滇黔结合区域最早开展PET/CT、核素治疗、多功能ECT检查的核医学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拥有PET/CT、SPECT/CT、回旋加速器、Micro-PET/CT、Micro-SPETCT/CT、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质谱仪等价值1亿多元的高端仪器,5000多平方米工作用房。
核医学科包括PET室、ECT室、核医学门诊、核素治疗病房、体外分析室、分子影像研究室等八个部门。2003年云贵川最早开展正电子分子影像检查;2010年西部地级市第一家开展PET/CT临床工作; 2013年西南地区最早引进Micro-PET/CT;2018年西部地区第一家开展68Ga及177LU诊疗一体化; 2020年西部地区第一家单院区安装2台PET/CT; 2021年西南地区最早引进Micro-SPETCT/CT。
核医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临床学科之一, 应用前景广阔。诊疗人次逐年增加,为更多的人认识、接受。尤其是高端PET/CT的引入,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水平,医疗、教学、科研、转化齐头并进,促进了区域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核医学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正向着建成国际一流的核医学科的目标迈进。
核医学科每年承担临床医学、影像医学等专业本科、硕士核医学教学,核医学研究生教育取得丰硕成果。与澳门科技大学、暨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22年西南医科大学开始招收核医学博士研究生。2014年研究生论文被选做北美核医学大会交流;2014年研究生论文图片别选做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杂志封面;2016年我校核医学研究生送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培养。近10年核医学研究生发表SCI论文80多篇。
主编《实用骨关节核医学》、《儿科核医学》、《甲状腺疾病核素诊疗问答》、《甲状腺疾病患者自我保健知识》等专著;任8部《核医学》、《影像核医学》教材副主编、编委。获专利6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部级课题20多项,发表SCI论文100多篇。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华夏医学科技奖。
研究团队
PI:陈跃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核医学科医疗质量中心主任,四川省医学会第七届核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科室简介
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澳门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西南医大附院三方共建精准医学研究中心、南肿瘤专科联盟组长单位、泸州市癌症防治中心主任单位、泸州市放疗质控中心主任单位
研究团队
PI:文庆莲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四川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会长,四川肿瘤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四川省首届健康科普专家,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1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8年四川省医学奖青年奖二等奖,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中文期刊30余篇。
PI:杨红茹
研究生导师,2021年被评为“泸州市首届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肿瘤学会妇瘤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治疗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肿瘤学会骨肿瘤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药理学学会肿瘤药理专委会委员,泸州市中医中药学会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泸州市放疗质控委员会委员,主持9项省厅、市级和校级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
PI:韩云炜
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内国外刊物发表论文专著2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主持和参与不同层次科研项目十余项,负责人4项。获得省部级多项奖励。参编专著1部(副主编)。
PI:任培蓉
四川省医学会鼻咽癌专委会委员,主持或参与不同层次科研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著近10篇,其中SCI收录1篇,曾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个人”及“明星医生”。
PI:何丽佳
四川省医学会乳腺专委会委员,泸州市医学会肿瘤学专委会委员
PI:向莉
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医学会放射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常委,西部放射治疗协会理事,西部放射治疗协会青年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肿瘤康复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女医师协会肿瘤专委会委员,全国精准放疗分会头颈专委会委员,肿瘤科头颈肿瘤专业组医疗组长,ASCO及IASLC会员,参加2项国家重点项目863项目的研究,编写专著1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著10篇,其中SCI收录5篇(包括放疗界最权威杂志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红皮杂志),影响因子累计约20分,并受邀在2014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第56届ASTRO(American Society for Radiation Oncology)会议作大会发言,2017年第59届ASTRO,2018年第60届ASTRO会议poster收录。2016年第17届、2017年第18届IASLC(The Intern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会议poster收录。2018年ASCO年会poster线上收录。2018年美国近距离治疗ABS年会(American brachytherapy society)大会发言。
PI:吴敬波
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近距离治疗学组副组长,卫生部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社LA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近距离放射治疗学会委员,国家自然学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委,《Journal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杂志编委,Oncoltarget、PAJCO等国外肿瘤学SCI杂志审稿人,泛珠江三角洲放射肿瘤协作组执行委员,西部放射肿瘤学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放射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看该协会化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泸州市医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干部保健专家,创建了省属高校首个肿瘤学硕士点,发表论文80余篇,SCI/EI收录近30余篇;编写肿瘤相关专著4部,其中一部受英国剑桥大学Atta-ur-Rahman教授之邀主持编写Frontiers in Clinical Drug Research(Anti-Cancer Agents)一书之Chapter 6.Natural Anti-Cancer Products2.5万单词共100页的章节。培养肿瘤研究生60余明。主持国家、省级课题6项,获部省级、厅市科技进步成果奖8项,国家专利5项
PI:张建文
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医学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委员,泸州市医学会肿瘤专委会委员。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专职科研人员5人,医师25名,护理人员31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8人,硕导10人,海归3人,正高级专家 3人,副高级专家14人。
GCP培训:先后共有27人参加GCP培训并获得证书,其中医师17人,护士10人。
专业优势:2006年科研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泸州市“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2006年评为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2013年再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获四川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5年获全国糖尿病管理示范单位;2016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荣获中华医学会三等奖。2017年授牌“心血管代谢病泸州市重点实验室”和“心血管代谢病泸州市科技创新团队”;2017年与宁光院士合作,成为国家标准化代谢病管理中心;2018年获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2019年获得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0年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2020年入选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第68名;2021年主办全国性内分泌学术会议。
与美国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日本金沢医科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建立固定合作关系。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近5年在国际高质量杂志上发表SCI文章100余篇。
研究团队
PI:万沁教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授,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垂体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副会长;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内分泌暨糖尿病学会常委;四川省卫健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泸州市医学会内分泌专委会主任委员;泸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大血管病变。主持国家级,省级,市厅级,院级等各级课题17项,课题经费200万余元,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SCI 40篇。获2012年省泸州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参与课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获得2013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早期风险识别和创新性防治策略》荣获2020年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科室简介
黄永茂 教 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感染呼吸科主任)
陈燕华 副主任护师 (感染科护士长)
颜 艳 主管护师 (感染呼吸科护士长)
科室电话:0830-3165626;0830-3165625
地 址:泸医附院住院部第六住院楼
科室简介
科室主任:范忠才 教授 博士 研究生导师
科副主任:李家富 教授 研究生导师
护 士 长:刘乾惠 副主任护师
黄永丽 副主任护师
咨询电话:心血管介入机房 0830-3165289
心血管内科 0830-3165310
地 址:泸医附院住院部内科大楼二层、三层
科室简介
科室主任:戴天阳 教 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副主任:邓明彬 副教授
于风旭 副教授 博士
科室电话:0830-3165470、3165471、3165472
地 址:泸医附院住院部外科大楼第六层
科室简介
科室主任:李小刚 教授 医学硕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副主任:李作孝 教授 医学硕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科室电话:0830-3165660;0830-3165661
地 址:泸医附院住院部内科大楼第四层
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是硕士授权点,在建博士点,国家GCP专业组,国家内镜培训基地,四川省卫生厅重点学科,全国IBD区域中心,四川省门脉高压联盟理事长单位。消化内科现有医护人员73名,其中医生33人,专职科研人员1人,护士38人,技师1人。在学历层次方面,2021年送培2名博士,2名博士后,现有9名博士、18名硕士。在职称方面,2021年现有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10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7人。科室具有专业的早癌团队、超声内镜团队、介入团队、ERCP团队、炎症性肠病团队、胰腺病团队、门脉高压团队和优质护理团队及四川省首个规范化、规模化粪菌移植实验室。
拥有四个方向的学术技术团队,分别是“消化系肿瘤与炎症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 “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消化道罕见病的研究与诊治”。
目前科室编制床位98张,实际开放床位145张,科室设4个医疗片区、3个护理单元。科室病源病种626种。科室诊治手段全面多样,开展了消化内镜各种诊疗技术及消化介入治疗,在消化内镜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年开展消化内镜诊疗近3万例,年开展内镜下微创手术3000多例次,年开展超声内镜、小肠镜、胶囊内镜等1000余例次。
科室设立GCP资料档案室、受试者接待室、药物储藏室、抢救室,相应管理制度上墙;设置有专用GCP药品保管柜、回收柜(专人保管);配置了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抢救车、简易呼吸器等医疗设备。制订了药物临床试验各项标准操作规程68项:工作职责类8项;管理制度类10项;设计规范类5项;工作程序类18项;仪器设备操作类13项;急救措施类14项。
科室先后有15名医护人员参加过药物临床试验培训中心GCP专业培训;在获得药品临床试验技术和GCP培训结业证中,高级职称 12 人,中级职称 1 人,护理人员 4 ;科室医护人员不仅进行了相关培训,而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研究团队
PI:邓明明
邓明明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专委会副会长,中华消化心身联盟四川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卫计委及泸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指导的研究生在美国消化疾病周、印度亚太肝病年会上发言,获得优秀毕业论文,撰写高质量SCI论文等。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等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发言。专注于消化系统疑难危急重症及消化心身疾病的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科研课题30余项,参编专著8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医学会青年奖、泸州市科技进步奖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及中文核心期刊收录50余篇。
PI:刘翼
刘翼,副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对肝、胰、胃肠等消化道疾病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长期致力于消化内镜微创手术诊疗,曾在国内最大消化疾病诊治基地--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消化病医院学习,在ERCP、胆管取石、胰胆管及食管、胃肠道支架置入等方面有独特见解。
已主持及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论著10余篇,参与编译«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编写«消化系统治疗及急重症处理»、«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治疗»、«消化科疾病诊治及内镜应用 »等专著,参加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现为四川省医学会消化内镜专委会胆胰管内镜学组委员。
PI:王忠琼
王忠琼,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消化病学医疗、教学、科研近20年,长期致力于消化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熟悉食管、胃肠、胰腺、肝脏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胃肠、胰腺、肝脏等重症疾病的治疗有较丰富经验。2012年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学习超声胃镜,顺利掌握该项技术,现已行百余例胃肠超声内镜检查,为众多消化道疾病患者排忧解难。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食管、胃肠、胰腺、肝脏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已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核心期刊收录3篇,主持市厅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及市厅级课题多项。多次被评为医院院“医德医风”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积极踊跃参与无偿献血,共献血4000余毫升,被评为泸州市优秀献血队员。
科室简介
呼吸一科
科副主任:李国平 教授 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科室电话:0830-3165321;0830-3165320
地 址:泸医附院住院部内科大楼七层
呼吸二科
科副主任:范贤明 教 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科室电话:0830—3165323
地 址:泸医附院住院部内科大楼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