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817+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23-07-18
机构电话:
机构传真:
-
机构邮箱:
接待时间:
工作日: 8:00-12:00 14:30-17:30
中心筛选调研驭时快线

科室

项目经验
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IIT(研究者发起)
项目经验
1.深海鱼油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牵头单位)。,2.重度癌痛患者滴定成功后氢吗啡酮PCA对比吗啡口服维持治疗的3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3.升血宝合剂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症)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4.卡瑞利珠单抗跨线联合方案治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失败后的转移性NSCLC的真实世界研究,5.基于线上平台患者主动报告结局(PROs)的全程管理对进展期肿瘤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联系方式

科主任
任涛
-
-
秘书
张杰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在科主任、主要研究者任涛教授的带领下,肿瘤科建立起一支特色鲜明、技术丰富、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的医护团队。科室现有GCP团队成员13人,均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GCP培训结业证书。研究团队中有研究医生7人,研究护士6人。团队成员中人员搭配合理,有助于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

科室概况: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区域肿瘤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和癌症防治中心,是具备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深部热疗和介入治疗等多手段协同治疗各类肿瘤的专业科室。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以任涛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医疗团队共有医护员工35人,其中医生13人,放疗物理师及技师3人,护理19人。医生团队中四川省首批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学科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正教授2人,副教授4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6人。医生学历结构合理,其中博士5人(留美归国博士1名),硕士8人,硕导5人。团队中先后多人到美国MOFFITT癌症中心、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四川省肿瘤医院、华西医院进修与学习。科室始终秉承“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和人文关怀”的初心,在抗癌技术的探索道路上砥砺前行。肿瘤科放疗中心于2022年被评为国家级放射肿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放射治疗医师10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6人;正高2人,副高4人),放疗物理师3人,其中硕士2人。放疗中心承担了进修生、研究生、住培生、本科生的教学培养工作,并开展肿瘤临床放疗、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学相关科研工作。2022年科室被列为首批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临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城北区域中心的作用。科室编制床位有89张,承担了成都、德阳、绵阳、甘孜州等四川省内大多数区域肿瘤患者的诊疗工作,近两年也有甘肃、青海、贵州、陕西及新疆的肿瘤患者慕名前来就诊。科室近三年平均入院人数、平均门诊接诊人数均呈持续增长。

主攻病种:科室医务人员对肿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危急重症的处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治病种主要涉及肿瘤科常见疾病如肺癌、食管癌、卵巢癌、宫颈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淋巴瘤、头颈部恶性肿瘤及肿瘤科疑难病、罕见病等。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任涛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党支部书记;成都医学院科技处副处长;肿瘤学博士;留美归国学者、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首批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学科带头人;四川省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健委肿瘤放射治疗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骨与软组织肉瘤放疗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会肿瘤康复分会食管癌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癌症防治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肿瘤营养与免疫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肿瘤药物合理化应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肿瘤专委会常委;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基层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常委;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科普专委会常委;四川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委;四川省肿瘤学会理事;四川省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高新医学会肿瘤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成都市抗癌协会肿瘤专委会秘书长;成都市抗癌协会营养与支持治疗专委会副主委;成都市抗癌协会肿瘤靶向与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委。承担和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厅局级项目十多项,发表SCI在内的文章50余篇。长期从事肿瘤性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肝胆恶性肿瘤、头颈部恶性肿瘤和妇科恶性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诊治经验,尤其在以放疗为基础的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业务专长:肿瘤科开展肿瘤综合性治疗十余年,已有效治疗肿瘤患者数千例,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治疗经验。放疗方面,目前我院放疗中心引进了联影uRT-Linac 506c定位和治疗一体机,目前可开展三维适形放疗、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旋转容积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四维CT调强放疗、自适应调强放疗等多种高精尖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根据不同病种执行不同时间、剂量分隔方式。为保障治疗的质量和效果,中心建立了放射治疗和治疗控制的保障体系,对治疗各项环节和治疗设备进行相应的日晨检、周检、月检、年检以及治疗计划的验证、监督,保证了放射治疗治疗的控制。内科治疗方面,肿瘤科开展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时间久、功底深,每年外派医护人员进修学习最新肿瘤内科治疗进展,全科医师熟知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准确掌握肿瘤内科治疗适应症。介入治疗方面,科室拥有穿刺活检、血管介入治疗相关设备。目前我科可常规开展穿刺活检、局部药物灌注、栓塞治疗及输液港安置技术。肿瘤科也长期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进修生的教学培养工作,开展肿瘤临床放疗、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学相关科研工作。科室承担和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厅局级项目十多项,发表科研论著近百篇,并在世界级权威杂志包括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Pharmacologica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BMC Cancer、Cancer Science,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相关研究获得科技科技进步奖多项。

设施设备:科室于2020年在西南地区率先引进世界首创的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uRT-Linac 506c),使得科室的放疗技术水平迈上了新的高度。除常规开展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逆向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之外,科室还可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呼吸门控、四维CT定位和引导等先进技术,并且开展了一站式放射治疗(ALL-in-One)、在线自适应放射治疗(Online ART)和在体剂量验证(Invivo)等国际前沿技术,真正实现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和精确治疗,为患者提供个体化、优质高效的精准放疗服务。科室配备有专门的GCP抢救病房。病区内设有专门的受试者接待室,能够满足患者知情同意及随访的要求。科室已配备实验药物专用冰箱,已配备温度、湿度仪。科室有专门的试验资料保管柜,试验资料相关文件上锁并由专人进行管理。科室医疗设施齐全,有心电监护11台,输液泵5台,注射泵5台,除颤仪2台,吸痰器2台,压力波治疗仪1台,无创呼吸机1台,紫外线消毒机2台,深部热疗机1台,生物安全柜1台。

查看更多
科室楼层位置
第一住院大楼5-6楼
项目经验
科室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各类临床研究10余项,部分研究项目如下:(1)连翘苷胶囊(KD-1胶囊)治疗急性流行性感冒发热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剂量探索、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2)评价双鱼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多剂量平行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3)益气固表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脾气虚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Ⅱ期临床试验(4)评价柴胡鼻腔喷雾剂治疗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5)泛福舒(细菌溶解产物)对加强气道支架植入后患者气道保护与清除能力作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6)载药囊泡胸腔灌注联合全身治疗方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

联系方式

专业负责人
李万成
-
-
主任医师
黄 娜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在科主任李万成教授的带领下,本学科建立起一支特色鲜明、技术丰富、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的医护团队。目前科室有医师22名,护理人员50余人。其中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1人,四川省及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各1名。高级职称职称10余名,硕士生导师8名。医生队伍博士学位士达40%,硕士占45%。先后有4名医生赴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学习交流,10余名医护人员赴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单位进修学习。

科室概况: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成医附院)呼吸专业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独立建科于2009年,2018年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2年获准呼吸病学硕士授予点;2014年获评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5年成立老年呼吸病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017年获评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8年获准四川省首批外周血管介入、综合介入及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019年获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疗集成应用示范体系示范单位、西南呼吸介入联盟理事单位;2021年获评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三级优秀单位、国家PCCM单修基地、VTE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成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为一体的学科,在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呼吸专业影响力排名位居全省第四。科室编制床位有113张,开放床位185张(含RICU病床15张),设立四个病区(呼吸一病区、呼吸二病区、呼吸三病区、RICU病区)以及3个呼吸专科门诊、呼吸内镜室、肺功能室、睡眠呼吸疾病诊疗室、咳喘管理中心、老年呼吸病实验室等多个功能区。

主攻病种:科室医务人员对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危急重症的处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治病种主要涉及呼吸科常见疾病如COPD、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气道疾病、肺部感染、肺部肿瘤、肺血管疾病、间质性肺病、各种胸膜疾病及呼吸科疑难病、罕见病。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李万成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老年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老年呼吸病负责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呼吸病学)负责人,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老年呼吸病实验室)负责人。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肺癌MDT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常委,四川省睡眠医学会常委。《中华肺部疾病杂志》和《天府医学》编委;成都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材《呼吸系统疾病》和专著《微创呼吸病学》主编,参编呼吸相关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完成、在研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长期从事呼吸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肺癌、慢阻肺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慢性咳嗽等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诊治经验,尤其在呼吸微创技术、呼吸危重症和呼吸疑难病与少罕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

黄娜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意大利访问学者,肺癌学组负责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广州健康研究院肺培训基地成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负责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专业基地负责人。中国肺癌早诊早治能力提升工程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第一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老年医学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专委会常委及肺癌学组组长;四川康复医学会呼吸危重康复学组副组长;四川省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成都市抗癌协会呼吸肺癌精准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抗癌协会肺癌诊疗一体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成都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成都医学院学报》审稿专家。承担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卫计委、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医学院等科研资助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材《呼吸系统疾病》和专著《微创呼吸病学》,参译专著《默里及纳达尔呼吸医学》。对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独到见解,重点从事肺癌个体化治疗:结合肺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包括化疗、放疗、生物免疫和分子靶向等综合治疗通过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设施设备:科室拥有奥林巴斯内镜系统2套、内镜超声系统1套,内镜超声小探头2个,胸腔镜系统1套,硬质支气管镜系统1套,冷冻治疗仪2台,钬激光1台、氩气刀设备1套大型肺功能仪3台,德尔格、泰科PB840等有创呼吸机近20台,飞利浦伟康等无创呼吸机50余台,转运呼吸机1台,心电监护仪70余台,膈肌起搏器20余台、振动排痰仪3台,一氧化氮测量仪2台,气压治疗仪3台,心输出量测量仪1台,床旁超声1台。

业务专长:科室一直以来注重临床创新,运用新思维,开拓新技术。科室现有呼吸危重症感染组、介入呼吸病学组、肺部肿瘤组、呼吸慢病康复组、间质性肺疾病组等亚专科。在上述多个亚专业拥有多项特色技术,特别是以呼吸微创介入治疗为特色的诊疗技术。具体开展有经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技术(EBUS-TBNA)、冷冻肺活检术、内科胸腔镜技术、气道T管置入术、全肺灌洗术、气管支架植入、经气管镜局部治疗(激光、冷冻、注药、高频电刀)、支气管动脉造影与栓塞技术、肺动脉造影及测压术、右心漂浮导管术、经皮肺脓肿、肺囊肿穿刺引流术、经皮气切术、经皮早期肺癌冷冻/微波消融术、经皮I125粒子植入术、经皮肺大泡消融技术等。通过三大介入手段联合诊治,各种急危重、复杂患者、肺癌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评价,为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了丰富、优质、过硬的医疗条件和技术。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近年来科室积极开展、参与各类临床研究,并大力提升研究团队工作实力,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各类临床研究10余项,部分研究项目如下:(1)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确证性临床研究(2)一项评价布立西坦联合治疗在有无继发全面发作的部分癫痫发作受试者(年龄≥16至80岁)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平行分组研究(3)一项随机、盲法、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以评估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8小时内开始使用注射用索法地尔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受试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急性脑卒中超早期急救车给予强降压的试验(5)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强化血压控制的研究(6)血小板计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7)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抵抗及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研究(8)帕金森病患者构音障碍相关声学特点及拉曼光谱特征研究(9)帕金森病患者构音障碍的声学特征及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10)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及a-突触核蛋白在视网膜损害中的作用(11)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抵抗及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研究

联系方式

专业负责人
马勋泰
-
-
GCP秘书
刘艺舟
-
GCP秘书
齐银矿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主要负责人为马勋泰教授,成员涵盖初级及中级、高级职称10人80%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成员多为国家、省、市各级学会委员或组长,有丰富的主持各级临床研究课题的经验。团队成员多次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科室有医护人员67人,其中医师24人、护士43人,高级职称7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10人,博士3人,硕士11人,硕士生导师3人,硕士以上学历达80%。

科室概况: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拥有三个病区,设有卒中绿色通道、卒中中心病房、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内科普通病房,开设神经内科普通门诊及卒中、癫痫、帕金森、痴呆、精神心理等专病门诊。科室现有床位120张(含NICU病床12张),年门诊患者近3万人,年住院患者4000余人,年疑难危重患者1000余人,年全脑血管造影、溶栓、脑血管介入治疗、微创颅内血肿碎洗清除术等病例数600余人次,在处理和解决疑难危重症方面处于四川省先进水平。

主攻病种:科室在脑血管病、神经急危重症、神经感染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癫痫、精神心理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卒中诊治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设立综合卒中中心、神经重症监护室,形成多学科卒中、急危重症联合诊疗模式,在省内较早开展静脉溶栓、机械取栓、支架植入、动脉瘤栓塞等高水平治疗技术。科室运用视频脑电、规范量表等测评手段,极大提高了痴呆、帕金森、癫痫和脑炎的诊治水平。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马勋泰

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一届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脑积水学组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癫痫与临床电生理学组副组长、四川省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成都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常务委员、西部心身医学联盟首届委员。主持或参与包括国际项目、国家级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厅局级及校院级课题27多项。发表包括Frontiers in Oncology、Seizure等SCI杂志收录论文80余篇,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6.244。取得省部厅局级科技成果4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共4项。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设施设备:科室拥有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普通脑电图共5台,经颅多普勒超声仪2台,经颅磁刺激仪、无创颅内压监测仪、肌电图仪及心理测评、脑病治疗仪、神经肌肉治疗仪等仪器设备。

业务专长:科室在脑血管病、神经急危重症、神经感染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癫痫、精神心理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卒中诊治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设立综合卒中中心、神经重症监护室,形成多学科卒中、急危重症联合诊疗模式,在省内较早开展静脉溶栓、机械取栓、支架植入、动脉瘤栓塞等高水平治疗技术。科室运用视频脑电、规范量表等测评手段,极大提高了痴呆、帕金森、癫痫和脑炎的诊治水平。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1、参与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6项(1)评估中国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受试者应用IBI306治疗和安全性的III期临床研究(霍勇 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I:王沛坚教授)(2)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用于评价依折麦布瑞舒伐他汀片在中国高胆固醇血症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赵水平教授;PI:王沛坚教授)(3)Iberis®多电极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系统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多中心、盲法、随机对照试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PI:王沛坚教授)(4)评估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发病24-48小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PI:王沛坚教授)(5)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术后比较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的随机对照研究(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PI:王沛坚教授)(6)评价注射用盐酸尼非卡兰治疗室速、室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主任医师;PI:王秋林教授)2、本科室自主开展的临床研究(1)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运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主持:王沛坚 教授)(2)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拴塞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有效性对比研究(主持:王沛坚 教授)(3)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拴塞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主持:王沛坚 教授)

联系方式

专业负责人
王沛坚
-
-
GCP秘书
梁登攀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团队共计医护17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人,硕导4人,博士6名(含在读),博士后1人,全国卫计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卫健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省卫健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杰青1人。团队人员均参加了GCP相关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书。

科室概况: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四川省限制类医疗技术-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7年获四川省医情所科技影响力评价综合排名第7名。我科现已通过胸痛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中心的认证,成立了房颤中心(即将进入最终线上认证阶段)。目前我科有两个病区,一个CCU病区;两个可用导管室,还有1个实验室(该实验室为衰老与血管稳态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心电图室以及1个心脏超声室。目前门诊量为30000余人次/年,出院病人数约5000人次/年,各类介入诊疗手术已达4000台次/年。

主攻病种: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中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等)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王沛坚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现任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系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四川省老年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第五届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健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擅长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高血压的微创诊疗(RDN,AVS/SAAE等)、左心耳封堵、TAVR等。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四川省医学会等多个学会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及教育厅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主持及参与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10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00,被引用2000余次,H指数18。任多种SCI及国内期刊审稿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奖励4项,国家级专利5项,出版专著3部。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设施设备:病房设备:12导同步心电图机、动态血压仪、动态心电图机、中央监护系统、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除颤仪、呼吸机、心梗标志物检测仪、超声机等。介入设备:多参数监护仪、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IABP、IVUS及冠脉旋磨仪、临时起搏器、射频消融仪、电生理记录仪、DSA数字减影系统(2套)等。科研设备:DMT620M微血管张力测定仪 、多导电生理记录仪、无创鼠尾血压计、 DSI生理监测平台、蛋白电泳仪等。

业务专长:冠脉介入治疗、电生理、起搏器、高血压的微创诊疗(肾上腺静脉采血/AVS、肾上腺动脉栓塞术、肾动脉去交感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先心病封堵、TAVI、主动脉缩窄支架植入,其中AVS、RDN、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属行业内领先水平。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1、已完成项目(1)渴络欣胶囊联合氯沙坦钾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夹血瘀证)随机、 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2)盐酸纳呋拉啡口崩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瘙痒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桥接临床研究(3)评价肾可复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瘀毒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Ⅱa期临床试验2、在研项目(1)聚乙二醇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 细胞)在规律透析肾性 贫血患者中进行维持治疗的最佳剂量和给药方案的有效性、安 全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II期临床研究(2)比较重组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注射液(CHO 细胞)与益比奥在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 贫血患者中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 III 期临床试验(3)呋塞米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4)一项评价 HSK21542 注射液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性瘙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3、即将开展项目OMS721 在免疫球蛋白 A(IgA)肾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双盲、安 慰剂对照 III 期研究(ARTEMIS-IGAN)

联系方式

专业负责人
毛楠
-
-
GCP秘书
臧丽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3人,其中GCP医生17人,GCP护士16人。医学博士4人,医学硕士13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3人,主管护师14人,护师2人。 

科室概况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历经3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肾病诊疗中心。肾病科是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成员单位、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GCP)基地和四川省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慢性肾脏病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科室形成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慢性肾脏病管理、腹膜透析、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及介入肾脏病”为特色的亚专业方向,在四川省学科影响力排名中名列第四。科室学术队伍,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师20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人,博士生/博士后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5人,硕士20人,攻读在职博士2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外聘长江学者1人,国家级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常委1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四川省卫计委领军人才1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员1人,四川省医疗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人,四川省首届“新时代健康卫士”,2人,四川省名中医1人,天府名医1人,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1人,省级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常委/委员5人,担任国内外多家专业期刊编委和审稿专家。

主攻病种: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血栓、尿路感染等。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樊均明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老年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名中医樊均明工作室负责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府名医,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卫计委领军人才,第三届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肾脏科临床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狼疮性肾炎的诊治。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循证肾脏病学、肾脏纤维化的研究具有高水平的造诣。担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院校教育分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省肾脏病学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西医结合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基金33项。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400多篇,其中SCI和medline收录文章1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技术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多项中西医结合肾病诊治的临床研究,目前在研临床研究3项,获批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在国内数十家医院临床工作中深入推广应用。

毛楠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肾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2014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从事肾脏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衰竭、肾血管病、多囊肾和尿路感染等常见肾脏疾病的诊治和危重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学会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肾脏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肾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肾病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第五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2017年6月本人参加四川大学药物临床试验培训,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培训合格证书;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肾性贫血、尿毒症皮肤瘙痒等GCP项目4项,在研GCP项目4项。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设施设备:科室编制床位44 张,血透室床位48张,腹透部9张,门诊腹透部200余平方米,拥有连续性血液净化机,血液透析机/血液滤过机,双极反渗水机,自动化腹膜透析机,HELP血脂分离机,结肠透析机,干体重测定仪,动态血压监护仪,空气压力波、中央监护仪、心功能评估仪和无创呼吸机等先进设备。年开展血液透析3万余人次,结肠透析数千人次,目前在院血液透析患者267人,膜透析患者建档290名,慢性肾脏病患者建档1000余人。

业务专长:科室药物临床试验专业于2019年5月通过国家药监局认证,同年12月完成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备案,现可开展I-IV期肾病科专业药物临床试验项目。肾病科擅长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痛风性肾病、间质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尿路感染、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等常见肾脏疾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和危重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科室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白塞氏病、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关疾病II、III、IV期临床研究20余项。部分研究项目如下:(1)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探索SHR4640联合非布司他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受试者中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已完成)(2)评价SHR0302治疗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反应不佳的中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受试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已完成)(3)比较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QL0902)与恩利在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I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4)Hemay005片在白塞病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Ⅱ期试验(已完成)(5)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重组抗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抗注射液(HL01)与原研药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修美乐)在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的Ⅲ期临床研究(在进行)(6)评价KL130008胶囊在中至中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期临床试验(在进行)(7)百岺痛风消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淤阻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Ⅱa期试验(在进行)(8)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非布司他对照的IIb/Ⅲ期临床研究以评价XNW3009片在痛风患者中降尿酸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进行)

联系方式

专业负责人
党万太
-
-
秘书
易婷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

风湿免疫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学科,科室开放病床67张,现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中国风湿病联盟成员单位、中国痛风规范化诊治中心。科室现有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3名,其中留学归国学者2名、博士后1名、博士2名、硕士7名,博士/博士后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本科室现承担风湿免疫专业博士生/博士后、硕士生、本科生教学工作及医院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科室概况: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学科,科室开放病床67张,现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中国风湿病联盟成员单位、中国痛风规范化诊治中心。科室现有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3名,其中留学归国学者2名、博士后1名、博士2名、硕士7名,博士/博士后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本科室现承担风湿免疫专业博士生/博士后、硕士生、本科生教学工作及医院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科室目前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资助、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资助,获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10余项,国家药物临床(GCP)研究等横向项目20余项,在国际国内重要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在美国、德国、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言交流。关于痛风的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关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发病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获得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主攻病种: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炎性肌病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党万太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风湿免疫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风湿免疫学博士后,成都中医药大学风湿病学博士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香城工匠。现为四川省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免疫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促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免疫性眼病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呼吸专业肺间质学组委员。擅长风湿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结缔组织病/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成人斯蒂尔病、系统性血管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重叠综合征、白塞氏病、风湿性多肌痛、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风湿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现主要从事痛风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计委以及其它各类项目10余项,主持国家药物临床(GCP)研究等横向项目20余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计委行业基金、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课题等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全国优秀博士生论文一等奖1项,获四川省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其它各类奖项5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项。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设施设备:PCR仪(Roche, Germany)、7900 Real-time PCR仪(ABI company, USA)、大容量低温高速离心机(Japan)、系列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Sanyo、Eppendorf、Sigma、Beckman)、高速恒温摇床(Switzerland)、磁性细胞分离系统(Dynal MDL-3)、杂交箱(Robbins scientific hybridization incubator, USA)、HPLC-ESI-MS分析系统、全自动中压层析系统(Bio-Rad)、全自动DNA测序仪(ABI 310)、2-D电泳及识别系统(Bio-Rad)、DNA电穿孔系统(Bio-Rad)、化学发光成像系统(Bio-Rad Versa doc imaging system model 4000)、GDS7000凝胶成像系统(England)、DNA及蛋白质电泳系统(Bio-Rad)、CO2培养箱与液氮罐(USA)、-80℃低温冰箱(Forma)、荧光显微镜(Olympus)、倒置显微镜及图象处理系统(Olympus)、荧光化学发光检测仪(FUJI FILM LAS-3000, Japan)、真空转移系统(Bio-Rad)、纯水器(Millipore)、系列微量加样器(Eppendorf)、超声破碎仪(Germany)、超声洗涤仪(USA)、流式细胞仪、电转移仪、高压液相层析仪、全自动酶标记分析仪、全自动发光标记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业务专长:科室擅长风湿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结缔组织病/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成人斯蒂尔病、系统性血管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重叠综合征、白塞氏病、风湿性多肌痛、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科室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各类临床研究10余项,部分研究项目如下:(1)大剂量注射用雷贝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开放,多中心,单臂临床研究;(2)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观察;(3)术苓健脾胶囊治疗腹泻型肠应激综合征(脾肾气虚兼气滞湿热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开放、多中心IV临床研究;(4)肠道菌群移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5)CAR-T免疫细胞治疗消化道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6)胃肠电图研究;(7)原发性肝癌新抗原的筛选及鉴定研究;(8)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临床研究;(9)介入栓塞治疗重症胰腺炎半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

联系方式

科主任
付祥胜
-
-
GCP秘书
李雪梅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科主任付祥胜所带领的消化内科团队目前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能力团队,消化内科是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由住院部、消化内镜中心及实验室三部分组成,其中消化病实验室为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成立了“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科室现有医生30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20余人,教授/主任医师及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30余名在读研究生。科室在肠道微生物群、消化道肿瘤免疫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厅局级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包括Journal of Hepatology等国际知名杂志。

科室概况: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于1999年从医院内二科分离并独立建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重点临床学科。2012消化内科获批立项建设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2015授予四川省甲级医学重点学科消化实验室于2012年获批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消化系肿瘤与微环境,2019年获四川省重点学科科技影响力排名第五,2020年成立了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2022129日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消化系肿瘤与微环境再次通过四川省教育厅的评估,20232月消化内科获批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分为两个病区(消化一病区、消化二病区),一个消化内镜中心,一个“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病房开放床位112张,分为消化疑难重症、肝病组、胃肠组、胆胰组等亚专业组。

主攻病种:科室医务人员对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急危重症、疑难病的处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治病种主要涉及急性胰腺炎、重症肝炎、肝衰竭、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胃肠息肉与早癌、胆胰管结石、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付祥胜 

消化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消化病学)负责人,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消化系肿瘤与微环境)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美国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访问学者,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装备与技术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创会消化及消化内镜协同创新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医促会消化系统疾病多学科综合诊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生物信息学会消化微创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天府新区医学科技创新促进会理事长,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免疫性疾病临床研究分会副会长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Cell Death Dis等知名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科技厅课题等10余项,以第一主译出版《肠道菌群:对营养和健康的交互影响》(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以第一主编出版《肠道菌群与机体免疫》专著(科学出版社,2022年)。长期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临床、教学以及科研工作,在肠道菌群、消化系疾病的诊治、内镜下微创手术及消化系统危急重症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设施设备:科室病房医疗设施齐全,配备了心电监护仪40台、微量输液泵15台、微量注射泵10台、血液灌流机2台等医疗设备。消化内镜中心拥有国际先进的消化内镜检查设备,拥有独立的ERCP室,拥有胃肠镜主机12台,包括富士7000、6000、奥林巴斯290等。超声内镜主机4台,电刀4台。内镜共75条,其中胃镜34条、肠镜25条、胆胰超声内镜4条、小超探头4条、十二指肠镜2条、双气囊小肠镜1条、放大内镜9条、超细及儿童镜3条。胰胆成像系统1台,体内微电极碎石仪1台,胃肠镜模拟机1台,胃肠动力检测系统1台,胶囊内镜1台,24小时胃酸检测系统1台,幽门螺杆菌碳13监测仪1台、碳14检测仪2台。

业务专长:目前消化内科年门诊量约为60000人次,年出院病人约5000人次,年消化内镜检查量约30000人次,病员辐射成都市、四川省及全国部分地区。住院部开展了血液灌流、人工肝等技术,显著提升了急性重症胰腺炎、中毒、肝衰竭等危急重症的治疗效果。此外,消化内科开展了多项血管介入技术,包括基于血管造影的消化道出血诊断及止血术,肿瘤的早期诊断,肿瘤的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以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PS)治疗布加氏综合征、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顽固性腹水等,经皮胆道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等技术。这些技术的熟练开展,使我科处理消化内科疑难、危重病人的能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消化内镜中心开展了超声内镜(胆胰超声)+FNA、放大及染色内镜、胶囊内镜等检查,显著提高了消化系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同时,内镜中心开展了各种国内外先进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包括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早癌(内镜下早癌剥离术)、经内镜胆胰管造影及取石术、POEM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及组织胶注射术、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消化道支架置入术、胰腺囊肿内引流术、肝胃吻合术、胆胰管诊疗术、小肠镜诊疗、粪菌移植术等。这些微创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日及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

查看更多

联系方式

专业负责人
杨宏强
-
-
查看更多

联系方式

专业负责人
夏勋
-
-
查看更多

联系方式

专业负责人
屈波
-
-
查看更多

联系方式

专业负责人
杨平亮
-
-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近年来,科室先后承接临床检验诊断试剂相关临床试验项目20余项,涵盖凝血、生化、免疫、化学发光、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等多个亚学科专业。同时,科室积极同国内IVD企业开展新型检验项目多中心研究、诊断试剂临床检测性能评价、诊断试剂和医疗器械的前期研发、诊断试剂上市前真实世界评价、诊断试剂盒临床正常参考值界定等工作,具备丰富的项目开展经验。

联系方式

专业负责人
许颖
-
-
GCP秘书
唐宁
-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研究团队: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经过70年的发展积淀,已建设成为临床、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综合临床检验诊断中心。学科团队为四川省甲级医学重点学科“临床检验诊断学”、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肿瘤新型分子诊断标志物研究”、成都市科技创新平台“沃文特生物-成都医学院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成都医学院校级科研平台“成都医学院-迈克IVD临床联合研究中心”、成都医学院学科创新团队“以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为发病机制的多疾病精准干预策略”、成都医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老年性疾病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点专科,已逐步发展成为成都北部地区区域性的临床检验诊断中心。科室目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6人,护理人员6人。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23名(占比50%),是一支专业技术骨干、检验技师、检验医师、科研骨干等人才梯队较合理的学科团队。学科内部专业设置齐全,临床科室下设5 个专业实验室,覆盖整个检验领域,包括:临床血液/体液实验室、临床生化实验室、临床免疫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临床分子遗传实验室,拥有一批现代化检验分析仪,开展400余项检测项目,每天处理约6000个标本,进行约50000个测试。同时,根据ISO15189的国际质量和能力认证标准来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标准化、规范化的室内质量控制体系、室间质评体系,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检验结果互认成员单位、国家住院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近20人持有临床试验GCP证书,近年来先后承接临床检验诊断试剂相关临床试验项目40余项。近5年,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973子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科研项目5项,四川省卫健委科研项目5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6项,四川省医学会科研项目6项等。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专著5部,在Biosens Bioelectron、Int J Radiat Oncol、Cell Death Di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各1项。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批5项)。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专著10余部。获批横向临床试验经费近500万元。

科室概况: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团队为四川省甲级医学重点学科“临床检验诊断学”、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肿瘤新型分子诊断标志物研究”、成都市科技创新平台“沃文特生物-成都医学院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成都医学院校级科研平台“成都医学院-迈克IVD临床联合研究中心”、成都医学院学科创新团队“以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为发病机制的多疾病精准干预策略”、成都医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老年性疾病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点专科四川省重点学科(甲级)、四川省省属高校“肿瘤新型分子诊断标志物研究”科研创新团队、成都医学院“老年性疾病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科研创新团队、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点专科,已逐步发展成为成都北部地区区域性的临床检验诊断中心。近年来先后承接临床检验诊断试剂相关临床试验项目20余项。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许颖

教授/主任技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博士后,任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兼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长期从事医学检验相关临床、管理及科研工作。在Biosens Bioelectron、Int J Radiat Oncol、Cell Death Dis等国际著名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著30余篇(多篇为TOP期刊)。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厅级科研项目9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各1项。主编参编教材多部。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检整合联盟常务理事,四川省康复医学会检验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检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委会常委,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委员,四川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四川省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等学术任职。担任国家科技部、卫计委、四川省科技厅和成都市科技局科技评审专家。担任《Frontiers in Medicine》编委,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编委会青年编委。《Theranostics》《Scientific Reports》《Cancer Biomarkers》《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等国际期刊审稿专家。

吴东明

硕士研究生,博士在读,副教授/主管技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任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四川省卫健委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在Int J Radiat Oncol、Cell Death Dis,Int J Cancer等国际著名期刊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7篇,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厅级科研项目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以第五完成人获四川省科技奖三等奖1项,第四完成人获四川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任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输血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微循环与血流变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青年委员会成员、四川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等学术任职。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Oncology》《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审稿专家。

查看更多

其他情况

设施设备:科室主要配有多品牌全自动生化流水线、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血气分析仪、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全自动核酸分离工作站,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全自动尿液流水线、血培养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医用核酸分子杂交仪、骨髓/精液形态分析系统、荧光显微镜、全自动血凝仪、流式细胞仪、质谱仪、原位杂交仪、全自动血型鉴定系统等一大批高档精密仪器。

业务专长:学科内部专业设置齐全,临床科室下设5 个专业实验室,覆盖整个检验领域,包括:临床血液/体液实验室、临床生化实验室、临床免疫实验室(含化学发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临床分子遗传实验室,拥有一批现代化检验分析仪,开展400余项检测项目,每天处理约6000个标本,进行约50000个测试。同时,根据ISO15189的国际质量和能力认证标准来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标准化、规范化的室内质量控制体系、室间质评体系,是卫生部检验结果互认成员单位、国家住院规范化培训基地。

查看更多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