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881+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2023-08-22
机构电话:
机构传真:
机构邮箱:
接待时间:
-
new

科室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

科室简介

麻醉科拥有12个标准层流手术间和4个标准手术室(日间手术中心),以及8个床位的麻醉复苏室一间。主要承担:各种手术病人的麻醉(包括日间手术的麻醉);参与手术病人的围术期处理;院内外患者的急救处理;各种无痛治疗(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无痛分娩、无痛介入、无痛病房以及术后镇痛等)。2018年完成各类手术麻醉(包括无痛诊疗)30449台次,201935288台次。科室每个手术间均配备了1-2各吊塔、1台现代化多功能麻醉机、1台监护仪、2套双通道微量注射泵。此外还配备了进口PENTIX纤维支气管镜、除颤监护仪、外周神经刺激仪、血液回收机、麻醉深度监护仪、肌肉松弛监护仪、血栓弹力图、体外循环机、血气分析仪、ACT监测仪。2018年开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8例,2019年完成43例,包括二、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冠脉搭桥术、房间隔病损修补术等。2018年建立的疼痛微创介入手术中心和眼科手术中心,2019年完成手术3102台和1419台。2018年医院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麻醉科为十五个通过科室之一。目前已完成GCP项目一项,进行中项目一项。

开设麻醉门诊,每周一~周日上下午均有专科医生应诊。2018年麻醉全年门诊量为10000人次,2019年为18800人次。

目前(2019年)麻醉科有医护专业技术人员共72人,其中医生方面,具有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12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8人。麻醉专科护士2人。麻醉学硕士生导师2名。

麻醉科作为代表现代化综合性大型医院的枢纽科室,是医院手术科室的公共平台,主要承担:各种手术病人的麻醉(包括日间手术的麻醉);参与手术病人的围术期处理;院内外患者的急救处理;各种无痛治疗(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无痛分娩、无痛介入、无痛病房以及术后镇痛等);设有三级学科-疼痛科等。科室的主要任务是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快捷、舒适、平稳、无痛的麻醉技术。顺应可视化技术的趋势,为患者提供技术化和艺术化的麻醉和无痛服务。

现有科室的核心技术包括:全身麻醉(静脉、吸入、静脉和吸入复合)、椎管内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神经阻滞麻醉(颈丛阻滞麻醉、臂丛阻滞麻醉、各种神经干阻滞麻醉等)。现有主要特色技术:现代PCR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麻醉、麻醉深度监测术、肌松监测术、术中唤醒术、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各种神经阻滞术、术中血液回收术等。即将开展的新技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的麻醉、B超引导下的各种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术。

为努力打造学科亚专科团队,提高整体实力,目前麻醉科建立了5个亚学科专业方向:心血管麻醉专业方向、神经外科麻醉专业方向、骨科麻醉专业方向、疼痛诊疗专业方向、妇产科麻醉专业方向5个麻醉学亚学科,各专业方向均以高学历教师作为学术技术骨干。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张英,医学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麻醉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疼痛科和麻醉科副主任。

从事麻醉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10多年,掌握多专业手术的麻醉与监护。熟练掌握椎管内麻醉、各种神经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术前准备、术中实施和术后处理。直接参加院内外复杂和危重病人手术麻醉会诊和疑难疼痛会诊。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和监测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器官功能保护;麻醉与血液流变学;慢性疼痛诊疗。

学会任职:四川省医学会疼痛学专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产科麻醉专业学组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常务委员;泸州市医学会麻醉学专委会第三届委员,泸州市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8篇。承担科研项目情况:承担省级科研3项,厅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担任四川省《肿瘤与预防》和《医学信息》杂志编委,主编教材《医学麻醉与疼痛学》和《临床麻醉与复苏》。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妇产科成立于1983年,最初只有妇科,在忠山设置一个教研室及住院病床10张,主要治疗妇科月经病,从事简单的妇科小型手术治疗。2003年搬迁至泸州较繁华地段水井沟,并成立产科,住院床位18张。2011年,妇产科搬迁至城北新院,编制床位达到40张。2012年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妇科方向研究生。2013年妇产科被省中管局确定为重点建设专科。随着人才的引进和科室自身的发展,科室现编制床位100张,开放床位110张;妇产科专家门诊7个,每月日门诊330余人次,月门诊量约1万余人次,年门诊量超过12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6000多人次,年手术3000多台次,病种数涵盖常见妇产科疾病50余种。   

我院妇产科经过30余年的发展,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专业职务和知识结构合理。现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王永周副教授为妇产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中医妇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会委员,泸州市中西结合学会围产及妇科分会主任委员、泸州市围产医学会委员、泸州市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学科梯队基本建立,拥有职工共81人。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合理,其中有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14人,硕士生导师4人,硕士毕业22人、博士毕业1人。科室分为妇科及产科两个专业组。妇科主要开展子宫肌瘤挖除术、子宫次切除术、子宫全切除术、卵巢肿瘤手术、宫颈癌根治术等妇科疑难杂症疾病的诊治;同时我科还开展有微创腹腔镜下行盆腔粘连分解术、输卵管造口术、卵巢肿瘤剥除术、子宫肌瘤挖除术、子宫切除术等等;应用宫腔镜取环、治疗顽固性功血、宫内膜息肉;应用海极星治疗外阴白斑、宫颈炎等。擅长运用中西结合优势治疗多种疾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6个用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包括:异位妊娠、盆腔炎、绝经前后诸证(绝经综合征)、妊娠恶阻(妊娠剧吐)、胎动不安、痛经等,科内拥有益母缩宫颗粒、葆青颗粒、甲连盆腔胶囊等专科制剂。产科开展孕妇的产前检查与保健、高危妊娠的监护与治疗(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并开展了无痛分娩、平产接生、剖宫产术、唐氏筛查、无创DNA检测等技术,擅长将中医中药运用于保胎、产后催乳、排恶露,促进产后康复。我科现有研究生导师3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1人,四川省中医妇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会委员1人,泸州市中西结合学会围产及妇科分会主任委员1人、泸州市中西结合学会围产及妇科分会委员3人、泸州市围产医学会委员2人、泸州市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类系列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导师1人,四川省高级产科生命支持(ALSO)师资1人,西南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专家1人,泸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1人,泸州市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1人,泸州市江阳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专家1人,中国中医药信息委员会分会理事1人,泸州市第十一批“拔尖人才”1人,四川省医师协会第三届妇产科医师分会委员1人。

我科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创新发展,提高医疗质量,发挥中医特色,服务人民群众,紧紧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努力优化服务环境,突显专科特色,争取打造区省内一流的中西结合妇产专科。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王永周,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中医妇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会委员,泸州市中西结合学会围产及妇科分会主任委员、泸州市围产医学会委员、泸州市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通过国家GCP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儿科始建于1987年,1988年建立泸州医学院中医儿科教研室,2006年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儿科硕士学位研究生。2013年评为院内重点专科。2016年批准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15年批准为省中医儿科规范化培训基地。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教学于一体的科室。

儿科共有专科医护人员共42人,医师18人,专科护士24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7人。硕士6人。硕士生导师3人。国家优秀临床研修人才1人,四川省名中医2人。省拔尖中医师1名、省中管局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省级师承导师1人。在全国、省级、市级学会任职9人。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儿科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人,理事1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理事1人,委员2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常务理事1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脑瘫分会委员1人;四川省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4人;四川省中医学会儿科分会中西医结合专业组1人,委员3人;泸州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2人。四川省女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 2人,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医、中西医结合技术力量的团队。现科室在研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国家教材6部,编写专著1部,参编专著1部。获得专利1项。

目前科室门诊及住院人次在全院名列前茅,设立了四川省名中医工作室1个。4个专科、3个专病门诊。设置了普儿科诊疗室、新生儿科诊疗室、儿保诊疗室、中医外治治疗室、推拿按摩治疗室、肺功能检测室、病房、危重症抢救治疗室等。床位100张,诊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70余种。具有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疾病的特色和优势,影响力辐射到川南周边地区。普儿科设有4个专科治疗组,已制定小儿感冒、小儿肺炎喘嗽、肺咳、小儿泄泻、哮喘等中西医结合专科单病种的管理规范。开展了传统中医疗法,如中药穴位敷贴、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中药熏药、中药浴足、中药灌肠、针灸推拿等。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热、腹泻、过敏性咳嗽、肺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遗尿、心肌炎、肾炎、肾病综合症、过敏性紫癜、哮喘、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厌食症、多汗症等儿科各类疾病。对各种休克、小儿惊厥等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高。 专科制剂“小儿浴热净”搽剂对小儿高热、中药敷贴治疗小儿腹泻、中药离子导入佐治肺炎等疗效显著。新生儿科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颅内出血、NRDS、先天性宫内感染等多种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的中医特色项目有中药熏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药熏洗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中药熏洗治疗新生儿脓疱疮;合谷穴手法按摩治疗新生儿胃食道反流;中脘穴、胃俞穴、天枢穴、足三里穴位按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冉志玲,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儿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五批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中医管理局第四批中医药优秀人才项目人员。第二批四川省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儿科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儿科分会中西医结合专业组组长;泸州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多发抽动症、过敏性紫癜、肾炎、腹泻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厌食等及儿科危急重症的诊治。主讲《中医儿科学》、《中西医儿科学》。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10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国家级教材7部。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

科室简介

科室成立于1992年,现下设3个病区,开放床位120张,5个专科门诊,抢救室3间,中医治疗室1间,热疗室1间。现有专科医护人员共40人,医(技)师19人,专科护士21人。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8名、初职称级28名。拥有四川省第五批老中医指导老师1人,四川省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6名。科室配备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台、HY7000-II射频肿瘤热疗机、心电监护仪、化疗药泵、艾灸治疗仪、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超声雾化吸入、TDP等多种治疗设备。

科室收治病种共50余种,2018年门诊量约13892人次、住院人次2093人次、急诊人次215人次,2019年门诊量15348人次、住院人次2769人次、急诊人次236人次。科室现有研究医师12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 初级职称:4人、研究护士:7人 )。研究医师及研究护士均参加国家及院内外GCP相关培训,并经过考试,取得合格证书。为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权益并保障其安全,专业组制定了:人员职责2项、标准操作规程(SOP) 33项、方案设计规范3项、应急预案21项。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廖大忠,中医内科学教授。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会委员,泸州市医学会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第一届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学会第二届肿瘤医师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放射治疗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当代临床肿瘤诊治与实践》主编,《临床中医学》(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委。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30余年,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专业近20年。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深入研究。主持研发1个纯中药院内制剂(参白扶正颗粒),在临床广泛运用多年,疗效显著。主持和参研厅市级、省级科研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13年获泸州医学院首届“教书育人模范”,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于2020年12月参加国家GCP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证书,此后多次参加医院组织的GCP培训学习。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

科室简介

       耳鼻咽喉科始建于1988年,1990年建立泸州医学院中医耳鼻咽喉科教研室,2001年获得招收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2003年首次招收,2001年获得招收中西医临床(眼耳鼻喉方向)专业五年制本科生资格,2007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2009年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2010年被授予“国家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继教基地”。2011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验收,正式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项目单位。

目前拥有医护人员40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硕士和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均达到30%以上,人才结构趋于合理;拥有国家级师承导师1人,世界中联耳鼻咽喉口腔专业委员会理事2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2人,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泸州市耳鼻咽喉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名中医1人,泸州市首届十大名中医1人,泸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泸州市创新人才1人,泸州市拔尖人才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技术力量的名医团队及名科社会影响。现科室在研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国家教材3部,参编专著5部,获得专利3项,开发产品1项,成立公司1个,国家级推广技术1个。

目前科室的诊治人次、业务收入处于全院领先地位,诊疗范围包括:耳部疾病:中耳炎、耳鸣、外耳炎、耳聋、鼓膜穿孔、鼓膜修补、听力障碍等;鼻部疾病: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鼻炎、鼻部整形等;咽喉疾病:扁桃体炎、喉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鼾症、声带息肉等,特别是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乳蛾(慢性扁桃体炎)、梅核气(茎突综合征)、鼻衄(鼻出血)、慢喉喑(声带息肉)等疾病处于川南领先水平。其中扁桃体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列入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国中医药通[2006]1号)。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孙永东,主任医师,耳鼻咽喉科主任,能熟练运用西医理论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急重症进行诊治,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也摸索出了自己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见解,主张“微创医疗”、注重“生活质量”、强调“医患沟通”、提倡“博大精深”,临床实践每获显著疗效,如临床采用内窥镜微创技术配合中西医药结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鼻塞、鼻渊、鼻鼽)、鼻腔窦、声带喉部及耳部的良恶性肿瘤(慢喉痹、久喑、耳鸣、耳聋)等常见难治性疾病具有现代医疗技术比较前缘和独特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独创的改良外斜L切口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下成形术中应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获院技术创新三等奖。还开展了喉部分切除术及喉功能重建术、经鼻内窥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经鼻内窥镜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经鼻内窥镜腺样体刮除术等多项技术创新与较高难度的手术。推广应用山东侨联医院颜永毅的省市级科研成果项目:“多方位全程综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年创收25万。近年来又引进了鼾症最新诊疗技术、喉内窥镜技术、耳内窥镜技术、听力筛选与评估技术、门诊电子耳鼻咽喉镜技术、围手术期随访系统技术,所有这些技术的逐渐开展和完善,使得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年收入从2009年的670万元上升到了2013年的3700多万元,受到了同行和病人的好评。已形成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在泸州市处于领先水平。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呼吸内科成立于1992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现有病床60张。拥有四川省名中医工作室、中医综合治疗室、电子支气管镜室、肺功能室、一氧化氮测定室、RICU等。1998年被批准为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点,2005年被批准为中医内科学硕士点。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中医药“治未病”(肺系疾病中医药预防保健)中心。2009年被评为院内重点中医专科,2011被评为四川省中医重点建设专科,2013年正式成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6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博士1人,硕士7人,四川省名中医1名,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泸州市学术及技术带头人1名,第五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四川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四川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1名及学术经验继承人4名。

呼吸内科中医特色优势鲜明,开设中西医结合肺病专科,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中药为主,专病专治。科室开展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症规范化诊治,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核、尘肺、肺栓塞、胸腔积液、气胸、间质性肺疾病、慢性咳嗽、不明原因发热等疾病,疗效显著。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敖素华,中医内科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院肺病科主任。第九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泸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中管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2年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药研究会专委会,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委会,泸州市医学会呼吸专委会第一届COPD联盟副组长,泸州市医学会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酒城讲坛讲师,泸州市江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泸州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会诊专家。敖素华教授分别于2012年7月7日至7月10参加四川大学药物临床试验培训中心举办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班”学习,2014年4月15日至2014年4月18日参加“药物质量管理规范培训班”学习,经考核成绩合格,并获得合格证书,并积极参加院内及科内的GCP学习。主研或参研省厅级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情况: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各种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参编教材3部。

所具有的专业技术水平: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多年,在中西医结合呼吸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栓塞、感染性疾病、慢性咳嗽、胸腔积液。主攻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

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临床科室,是国家区域(肝病)中医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拓展病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肝病科)协作组成员单位、国家(中医肝病)住培基地、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肝病专科、四川省中医药防治肝病技术协作中心、西南医科大学首批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北京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会员单位,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胆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以肝病为主要专业之一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和“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建设学科。

科室开放床位60张,有抢救室1间,中医综合治疗室1间,门诊诊室6间。有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个、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工作室1个,四川省流派工作室1个(在建)。拥有“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和四川省中管局二级实验室——肝脏生物化学实验室。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43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博士1名,硕士14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师承导师2名、继承人2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1名,四川省“十大名中医”1名,四川省名中医4名,四川省优秀中青年中医师1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4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

肝胆病科年平均门诊5万余人次,住院1700余人次,主要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癌及胆囊炎、胆囊术后综合症、胰腺炎等开展治疗。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尤具特色。中医中药配合介入治疗肝癌、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愈肝颗粒、参仁活血颗粒、降脂颗粒等专科制剂深受患者好评。同时开展红外线肝病治疗、腹水超滤回输、人工肝血液净化、结肠透析、肝脏介入、冷冻、微波消融等多种现代治疗技术及中药熏药、穴位贴敷、中药灌肠、耳穴埋豆、中药脐疗等中医特色疗法。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汪静,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兼肝胆病科主任。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孙同郊教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药协会第一届肝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老年医学会药物评价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泸州市医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编写专著和教材10余部,获省、市科技成果奖7项。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癌及胆囊炎、胆囊术后综合症等肝胆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原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肾病科为国家肾病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中医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我科以“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竭)”、“肾水(肾病综合征)”、“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为优势病种,在多年经验积累和临床验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特色明显的诊疗方案。开展了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CRRT、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肾穿刺活检术、结肠透析等专科诊疗手段。同时,我科具有较强的解决疑难、危重、复杂肾病的能力,在西南地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辐射至周边云南、贵州、重庆,年门诊人次及出院人次均名列同级医院前列并逐年增加。

我科住院床位达50张,拥有血液透析机30台,CRRT机2台,除颤仪1台,无创呼吸机1台。同时,我科具备TDP治疗仪、中药熏蒸机、足疗仪、结肠途径治疗机等中医诊疗设备,协助科室中医特色治疗的开展。

肾病科注重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专科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常务编委、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国家级师承导师、省市名中医等,采取内引外联模式,提高专科人才素质与综合实力。我科还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主研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次成功举办国家级、省级继教项目,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数项。

 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总结,我科围绕“慢性肾衰”、“消渴病肾病”、“肾水”、“慢肾风”为主的四个重点优势病种,形成了“中医多途径联合给药治疗慢性肾衰竭”诊疗方案、“分阶段中药辨证配合激素治疗”治疗肾水(肾病综合征)、“分期分型+芪石肾舒胶囊”方案诊治慢肾风、分期论治消渴病肾病等特色诊疗方案,简便易行、易于推广,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张琼,博士学位,中医肾病专业,主任医师,在国内专业领域所担任的学术职务:中国中药协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

通过国家GCP培训(第六十七期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班)并获得合格证书;参加2012年7月四川大学药物临床试验培训中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班”并获得培训证书。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省部级科研2项,市级科研16项;其中包括7项药物试验。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部;

所具有的专业技术水平: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纤维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术、CRRT、深静脉置管术、肾穿刺活检术等专科操作,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处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肾脏疾病、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中医神经内科建立于1983年,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医院龙头科室,有住院病区1个、门诊部3个,全国名老中药专家工作室1个,住院部现开放床位80张,年平均入院7313人次,年就诊80254人次。具有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特色和优势,在川、渝、滇、黔地区享有盛誉,诊疗水平在全国居领先水平。

中医神经内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四川省重大疾病“中风病”中医药技术防治协作中心,国家中医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脑病科)协作组及临床方案验证成员单位。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2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硕士生导师1名。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名,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名。

科室采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手段诊治高血压病、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周围神经疾病等,疗效显著。专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针灸、中药熏洗、外敷、中药浴足、中药药枕等特色中医药诊疗手段。同时,专科还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开展脑梗死溶栓、脑血管介入术、重症监护等现代先进诊疗技术。科室拥有双源CT、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机、全数字化通用型平板血管造影机、16型螺旋CT等先进设备。在采用中西医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专科配合非药物诊疗手段,如脑电生理治疗、亚低温治疗、小脑顶核刺激治疗、动脉硬化检测、无创脑水肿监测等,全方位为心脑疾病患者服务。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泌尿外科作为院内重点专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室,是泸州市中西医结合泌尿系结石诊疗中心挂靠单位。现有医生13名,返聘专家2名,护士2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医师7人,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5名。科室设置床位56张,科室以泌尿系结石、前列腺肿瘤、膀胱肿瘤、肾脏肿瘤、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前列腺炎和肾上腺疾病为优势病种,并设有相应的亚专业组。2018年门诊人次175002019年门诊人次190002018年住院人次20002019年住院人次24002018年手术台次15002019年手术台次1800。在川南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科室拥有各类先进的微创手术设备和诊疗设备:高清腹腔镜(内窥镜摄像系统)、钬激光治疗仪、男性疾病诊断治疗系统、前列腺剜除系统、前列腺等离子体切割系统、软性电子膀胱镜、奥林巴斯激光电切镜、尿道膀胱镜、体外振波碎石仪、红外光谱结石分析仪、男科治疗仪、病人监护仪9台、多参数监护仪2台。对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手术治疗以各种微创手术为主,微创手术达总手术量90%以上。科室已开展的技术有:一、结石:经尿道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体外震波碎石术、结石成分分析。

二、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钬激光、等离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等。三、肿瘤:肾上腺肿瘤腹腔镜下切除术,膀胱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肠代膀胱术,前列腺癌腹腔镜下根治术、肾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肾部分切除术)、肾盂癌/输尿管癌腹腔镜下根治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钬激光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针状电极整块剜除术、超声双平面探头融合磁共振图像引导下前列腺精准穿刺技术等。四、男科:精囊镜技术、单孔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男科治疗等。五、儿童泌尿:尿道下裂矫正术、隐匿性阴茎整形、隐睾下降固定、睾丸鞘膜积液等。六、女性泌尿:经阴道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等。七、其他:输尿管/尿道狭窄内切开术、输尿管狭窄球囊扩张术、腹腔镜下肾盂离断成形术\输尿管狭窄切除吻合术、经尿道输尿管软镜肾盂旁囊肿内切开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等。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粟宏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大外科兼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西南泌尿系结石防治中心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及结石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委员及男科专委会委员、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及男科专委会主任委员。熟悉泌尿外科、男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擅长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以及前列腺疾病及肾上腺疾病的微创治疗。截止目前承担各类省市级课题3项,致力于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基础研究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性难治性泌尿系感染。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最高IF10;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 截止目前科室在研各类科研项目10项,发表各类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3篇,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参编各类著作21部;申请专利3项。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是2018年从肾病·内分泌科分离出来的,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陈晨教授和成都中医药大学谢春光教授指导下,在科主任赵长英副教授带领下,现已发展成为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肥胖及其相关病、骨质疏松症、痛风(高尿酸血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为主要研究方向,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科室。科室设有专病门诊、普通门诊,普通病房、VIP病房,临床诊断检查室和中医特色治疗室。

    主要业务范围:中医综合治疗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胃肠功能紊乱、高血压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各种糖尿病机型并发症;血糖管理和糖尿病教育。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肿、各种甲状腺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等。骨质疏松症及代谢性骨病;肥胖症及相关疾病、代谢综合征、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乳腺内分泌疾病等。

     目前我科已开展糖尿病及微血管并发症门诊、甲状腺专病门诊,即将开展骨质疏松症门诊、肥胖及代谢综合症门诊、高尿酸代谢专病门诊、血糖管理与糖尿病教育门诊。

科室不断优化诊疗技术,改善医疗环境。拥有中医特色的糖尿病专科护理和治疗方案,开展项目如耳穴埋豆、穴位贴敷、穴位中药热敷、中药灌肠、中药浴足、中药代茶饮、艾灸、开天门治疗、针刺治疗、中频、低频治疗等。

内分泌科开放床位50张,包括普通3人病房、双人病房及VIP单人病房;设有内分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室、感觉阈值及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尿碘全定量检测,即将开展骨密度检查。年门诊12000余人次,住院1300余人次。内分泌科现有主任医师三人,副主任医师两人。具有博士学位五人,硕士学位四人,国家级名老中医两人。拥有内分泌代谢中心一个,内分泌实验室一个。对垂体、肾上腺、胰腺、性腺等内分泌病症的诊断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科室注重糖尿病教育,骨质酥松宣教,每月进行相关知识的讲座。发挥了三甲医院内分泌专科的优势,并对基层医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分泌科是四川省中医药协会内分泌分会、四川省骨质酥松专委会、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四川省医师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委员单位、泸州市医学会内分泌专委会。拥有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及委员十余人次。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代谢病,起到了引领、推进作用。

内分泌科全体医务人员饱含热情、不忘初心,始终以医疗质量和服务患者为出发点,牢记使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扩大专科诊疗服务范围。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坚持临床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坚持中西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内分泌领域的独特优势。为患者的健康贡献力量、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赵长英,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委会委员,泸州市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泸州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委会委员,泸州市肾脏病专委会委员。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多年,擅长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包括妊娠糖尿病、糖尿病足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减退症、妊娠甲状腺疾病的筛查及管理等)、骨质疏松相关性疾病、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高脂血症、肥胖相关性疾病以及肾上腺及垂体的常见病、多发病等等。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

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疼痛科始建于2009年,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教学于一体的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现有医护人员共22名,医师9名,专科护士13名。其中正高职称2名、副高职称1名、中级职称8名;硕士生导师2名,医学硕士6名,在读硕士3名,在读博士2名。

疼痛科现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名。在全国、省级、市级学会任职8人,其中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和第七届委员会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副组长1人;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委员1人;四川省医学会疼痛学专委会第三届主任委员、第四届候任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疼痛专委会常委1人;泸州市医学会疼痛学专委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兼秘书2人。

疼痛门诊设有三个诊室(神经病理性疼痛、颈肩腰腿痛和癌性疼痛),实行周一至周日全日制门诊。现有独立疼痛病区,编制疼痛病床52张。设有现代化的疼痛微创介入手术中心2个、微创治疗室1个和疼痛无创治疗室1个。拥有现代化的疼痛治疗设备:如椎间孔镜、低温等离子治疗仪、射频治疗仪、臭氧治疗仪、超激光治疗仪、便携式B超、周围神经刺激器等。还拥有红外线热成像仪等现代化诊断设备帮助对疼痛性疾病做出正确诊断。主要诊治各种慢性疼痛性疾病:如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带状疱疹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各种骨关节和肌肉痛、癌性疼痛、其他神经病理疼痛等。主要治疗手段是以微创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以中西医结合疼痛治疗是我科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一大特色。年平均门诊10000余人次,住院1600余人次。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刘庆,硕士学位,麻醉专业,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疼痛科主任和麻醉科主任兼医务部副部长,宜宾中德中西医结合医院名誉院长,叙永县中医医院手麻科名誉主任。西南医科大学麻醉系疼痛诊疗教研室主任、中西医结合学院外科学教研室主任,泸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在国内专业领域所担任的学术职务:现任国际风湿疼痛医师集团副主席,全国疼痛病学培训中心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第六届和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头面痛学组副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第十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四川省疼痛专委会第三届主任委员和第四届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泸州市疼痛专委会主任委员,泸州市麻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讲《外科学》、《疼痛诊疗学》。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9部。

通过国家GCP培训:2012年7月7日至7月10参加四川大学药物临床试验培训中心举办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班”学习,经考核成绩合格。并获得合格证书。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承担省级科研2项,厅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4项。

发表论文情况: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5篇。

参编专著:主编专著四部,参编高等教育教材五部。

查看更多

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风湿免疫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建立于1987年。自建科以来,我科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坚持“精益求精 服务到‘胃’”的服务理念,不断发展、壮大。1997批准为四川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科室,1999年通过验收并进入项目建设周期,2012年增设风湿免疫病专业,更名为脾胃•风湿免疫病科。拥有四川省名中医工作室1个、腔镜中心1个,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及“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分中心”。有先进的专科仪器及设备,是最早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室。

科室现有编制床位60张,病床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00%左右。随着今年年底医院第三住院楼投入使用,科室编制床位将增加至100张。现有医护专业技术人员28名。其中现有医护专业技术人员32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3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8人,中医职称10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0人,腔镜中心专业护士8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泸州市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人,优秀专家1人,首届育人基金奖获得者1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学员2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全国青年委员1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拔尖中青年中医师1人,第四批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第六批泸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优秀中医临床研修学员1人。

科室设备有电子胃镜、电子肠镜、胶囊内镜、放大染色内镜、小肠镜、24小时PH检测仪、电子射频治疗仪、等离子治疗仪等现代医学设备。同时还具有中医TDP灯、中药熏蒸机、穴位敷贴、浴足等中医技术设备。

脾胃•风湿病科中医特色优势鲜明,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肠梗阻、便秘、肝硬化、胆石症等肝胆胰胃肠疾病,同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骨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肖国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拔尖中医人才、省级师带徒导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担任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风湿免疫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师分会委员、四川省内镜技术协会内镜超声专委会委员、泸州市消化病学会及消化内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泸州市医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脾胃学说应用与创新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脾胃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查看更多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