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770+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三级甲等 2025-03-11
广东肿瘤试验联盟
机构电话:
机构传真:
机构邮箱:
接待时间:
周一至周五 8:00-12:00,14:30-17:30
中心筛选调研驭时快线
中心筛选调研驭时快线

科室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IIT(研究者发起),新技术新方法

科室简介

我院于2022年6月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完成特医食品临床试验机构备案,是广东省第二家备案的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临床营养科是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广州市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广州市医学会临床病态营养学分会和广东省药物质量管理协会营养与食品质量管理分会主委单位。科室拥有各种先进的营养监测设备如人体成分分析仪、营养代谢仪、营养分析软件等。2023年2月我科开设了华南地区首家临床营养科专属病房,设床位5张。年门诊量约三千人次,年会诊量千余人次,年住院病人两百人次。

特色技术

1、肾病营养方面:低蛋白饮食营养治疗慢性肾脏病、非蛋白能量果冻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2、糖尿病及代谢病营养方面:非药物治疗糖尿病、肥胖的非药物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营养治疗。3、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4、科室对采用非药物手段治疗慢性病如慢性肾病、糖尿病、肥胖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还开展了肿瘤、围手术期、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以及孕产妇、儿童营养、食物过敏和不耐受等营养治疗工作。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谭荣韶,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日本昭和大学访问学者,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营养科学科带头人,中国营养科学十大传播之星。

广州市医学会临床病态营养学会第三届主任委员,广州市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广东省医药质量管理协会营养与食品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和肿瘤营养分会常委,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临床营养与健康分会副会长,中国医促会营养与代谢委员会常委,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学会(ISRNM)教育委员会委员。

擅长方向:糖尿病、慢性肾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营养治疗、儿童、孕产妇营养咨询、手术前后营养支持、 中风后及肿瘤家庭肠内肠外营养、 营养不良治疗。

负责项目:评价特殊医学用途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康启力”用于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随机、开放、阳性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输血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专业负责人、PI:赵阳,输血科主任,主任技师。输血专业现有器械临床试验研究医技人员8名,其中:研究医生2名、研究技师6名;团队人员均获得GCP培训证书。设有专门的器械储存室、档案室,试验样本冷藏柜。拥有科室基本设备、设施:低温冰箱、样本离心机、卡式离心机、孵育器等专业特色仪器设备,能够满足临床试验所需,专业具有丰富临床试验经验。

入组情况展示

负责项目1:人ABO血型正定型和Rh(D)血型检测卡(凝胶法);

负责项目2:人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红细胞凝集法);

负责项目3:不规则抗体筛选试剂盒(人红细胞法);

负责项目4:Rh血型抗原检测卡(柱凝集法);

负责项目5:人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检测卡(微流控凝胶法);

负责项目6:抗人球蛋白(IgG+C3d)检测卡(微流控凝胶法)。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赵阳

输血科主任、主任技师,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输血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分会广州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擅长领域:从事输血工作25年,熟练掌握血站采供血流程和医院用血流程,在红细胞疑难配血、血液成分制备、输血规范化培训、信息化管理、临床用血管理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发表SCI论文3篇,获得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参与临床试验经验:负责过多项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人球蛋白等多中心临床试验。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IIT(研究者发起),新技术新方法

科室简介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于1958年创立,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学分会主委单位、广东省医师协会创伤骨科医师分会主委单位、广州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委单位、广州市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主委单位、博士学位培养点。目前开设3个病区: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创伤骨科与中医正骨科、脊柱外科、开放编制床位共140张,建筑面积达4770m2。年门诊量达4万人次,年手术量超过3000台。

特色技术

创伤骨科:

年均处理各种创伤患者超1300例,年均完成复杂创伤手术1000余台。

多发伤、复合伤多学科(MDT)联合救治;复杂骨盆髋臼及四肢骨折微创治疗;老年脆性骨折绿色救治通道;高龄复杂脆性骨折及骨折术后并发症(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内固定失效、关节僵硬)、断指再植、周围神经修复及各种创面皮瓣覆盖技术、跟骨骨折微创治疗、Pilon骨折分期治疗、糖尿病足横向搬运、足拇外翻三代微创矫形技术(MiCA)、肩肘关节置换术、桡骨头置换术、肘关节僵硬松解术、肱骨近端三代髓内钉技术(Multiloc)。In-Fix微创治疗骨盆骨折、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双柱骨折、高龄创伤性髋膝关节置换术、骨折镜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脊柱外科:

脊柱内镜技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颈椎病;显微镜小切口治疗颈椎病及各种上颈椎疾病;经皮穿刺技术微创治疗椎间盘突出及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椎体后凸成形术等);脊柱侧弯、陈旧性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脊柱翻修手术等。

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

现有45张病床,年手术量1000台。

髋膝关节初次置换及翻修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肿瘤假体关节置换、反肩置换术,侧卧位全境下Latarjet,全境下补片技术在巨大肩袖损伤中应用、镜下肘关节松解及韧带修补术、镜下腕关节TFCC修补术、髋关节镜下撞击减压及盂唇修补术、关节镜下膝韧带重建术、镜下半月板修补及移植术、踝关节镜下韧带修补及软骨移植术等方面形成特色,并且属于广东地区领先水平。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王文,香港中文大学运动医学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骨外科主任。师从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IMS)前主席,香港中文大学骨科陈启明教授,2006年取得运动医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德国杜塞尔多夫Emerich医院进修,专攻运动损伤的诊治及康复,每年个人手术量超过400台。完成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广东省“十四五”临床重点专科,暨南大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广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委单位,广州市卫健委临床特色技术建设单位。2021年度和2022年度连续2年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和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全国双百强。开放病床20张,年收治危重症患者800余人,人才梯队完备、学术水平突出、医疗技术精湛、科研实力雄厚的优秀的团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重症医学基地。重症医学科专业组现有研究医生、研究护士18人。其中研究医生10人,研究护士8人,均已取得GCP证书(含药物及器械)。医生团队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8人;研究护士本科8人。

特色技术

1.体外膜氧合技术(ECMO)

2.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3.OPTIFLOW氧疗技术

4.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

5.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广东省内较早开展PiCCO监测技术的中心之一,目前每年进行PiCCO监测的患者近百例。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主有峰,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医学骨干人才,第六届羊城好医生。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安全协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休克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临床病态营养学会常委,广州市医师协会危重症分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广东省行业协会重症管理分会常委,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编委,Canadian Respiratory Journal 编委,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编委。

擅长:ECPR生命支持、重度ARDS、重症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人工肝、急性药物中度、重症肌无力、重症视神经脊髓炎、重症格兰巴利、多发伤患者救治、ECMO支持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超声医学科成立于1988年,现辖下包含六个亚专业:心脏超声、腹部超声、介入超声、周围血管超声、浅表器官超声、妇产超声。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超声医学科已成为以中、高级职称医师为主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超声医学诊疗中心,目前为广东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暨南大学及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年接诊近15万人次,其中腹部超声年就诊量7万余人次,心脏超声年就诊量4万余人次,妇产超声年就诊量近3万人次。

特色技术

肝脏、肾脏、甲状腺、乳腺、淋巴结等脏器及血管穿刺介入诊疗;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肝肿瘤射频消融术;盆腹腔、胸腔、胆囊内穿刺置管引流术;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胃及十二指肠充盈声学造影检查;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超声造影(肝脏超声造影,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乳腺、肝脏超声弹性成像;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心肌应变;产前二维/三维超声成像;新生儿颅脑及髋关节检查;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盆底系统超声。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过新民,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实践指导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超声装备技术分会委员,中华超声医学培训工程胃肠超声专家委员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超声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临床治疗精准用药专家委员会常委,广州市超声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广州市海珠区超声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科技厅及广州市科信局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

近年来主持省级课题多项,均已顺利结题,目前在研一项;已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

擅长:腹部、腹膜后、浅表器官、血管、妇产等超声常见及疑难病诊断;软组织病变以及肌骨超声、胃肠超声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超声造影和介入超声的临床应用。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放射科是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科室,科室现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人才队伍,是院级重点培育专科科室和国家卫健委影像医师规培基地,放射科医技护理队伍共60余人,正高级职称人员5名,副高级职称人员8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名。放射科拥有先进的大型医疗器械,主要设备有西门子Lumina 3.0T和1.5T磁共振机、Philips 皓克光谱CT、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飞利浦DSA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西门子DSA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等,其中西门子Lumina3.0T磁共振为华南首台装机机型,Philips皓克光谱CT为全国第一台投入临床使用的CT机型。

特色技术

脑卒中CTA(CT血管造影)及CTP(CT灌注成像)一站式扫描技术、CT冠状动脉检查技术、CT能谱成像技术、胸部低剂量CT检查技术、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MRN(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MRS(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DT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SWI(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MR水成像技术、PWI(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MRAW(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Cine MRI(磁共振心脏电影成像技术)、磁共振脂肪肝定量技术、数字乳腺断层合成(DBT)技术等。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曾旭文,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医院优秀科技人才、羊城好医生。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影像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影像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放射学会常委,广东省放射医师分会常委、学术监督委员会副组长,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影像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中国CT与MR杂志编委。

擅长:骨关节、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方面的影像研究。对肿瘤早期诊断、心脑血管病变评估、骨关节疑难病变等影像诊断具有较高造诣。负责临床疑难病例多科会诊及MDT病例讨论。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

科室简介

眼科门诊建立于1955年,病区建立于1979年,眼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及几代眼科专家的不懈努力,逐渐发展成为集临床医疗、防盲治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专科。截止到2023年12月底,科室有医务人员32人,医生13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3人;技师1人;护士18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3人,护士8人,含专科护士1人。眼科门诊位于门诊大楼10楼,开设了普通、急诊、专科和主任门诊,年门诊量约3.5万,设立了白内障专科、眼底病专科、青光眼专科、眼视光学专科、干眼及眼表疾病专科、眼整形专科、泪器疾病专科等。眼科病区位于九号楼2楼,设有35张病床,配备独立的百级层流手术室,条件为国内领先水平,开展微创白内障手术、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微创青光眼手术、以及眼整形美容、眼表疾病、泪道等各类手术,年手术量3300台以上。

特色技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年约2000台) 2.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年约200台)3.玻璃体腔注药(年约800台) 4.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年约80台) 5.睑内翻矫正术(年约50台)。6.眼睑肿物切除术(年约60台)7.上睑下垂矫正术(年约20台)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袁永刚: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广东省视光学会理事。技术专长: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2年,擅长领域:1.眼底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黄斑裂孔等眼底疾病的诊治和手术;2.复杂类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3.青光眼的诊治和微创手术。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我院口腔科始创于1955年,是广东省首批口腔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是暨南大学口腔医学院与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下设口腔种植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粘膜、儿童口腔、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预防、口腔颌面影像等亚专科,一直承担医、教、研工作。科室设备先进,拥有进口牙科综合治疗椅、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BCT)及牙片机 、性能先进的牙科显微镜和超声骨刀等先进数字化设备。

口腔科专业组现有研究医生8人、研究护士3人,均已取得GCP证书(含药物及器械),医师团队硕士研究生7人;研究护士硕士1人,本科2人。

特色技术

口腔种植

1、3D打印数字化(CAD/CAM)导板全程引导下行单牙、多牙及全口种植修复

2、各类牙槽骨骨量不足的骨增量

牙体牙髓科

1、显微根管治疗术

2、显微根尖切除术

三、牙周病科

1、牙周病的序列治疗

2、显微牙周手术

四、儿童口腔科

1、乳牙及年轻恒牙的根管治疗

2、牙列不齐的早期矫治

3、儿童口腔预防

五、口腔颌面外科

微创拔牙术及复杂牙拔除术

显微牙槽外科

3、口腔颌面部创伤、感染的救治,口腔颌面颈部肿瘤的诊断及序列治疗

六、口腔修复科

前牙美学修复(贴面)

瓷贴面及嵌体修复

各类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活动义齿修复、烤/全瓷牙的固定义齿修复

七、口腔正畸

1、各种原因导致的口腔牙颌畸形矫治

2、各类青少年、成年人错合畸形矫正,例如:牙列拥挤、上合前突、下合后缩、反颌等

八、口腔预防

1、窝沟封闭

2、全口涂氟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翁春辉,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美容牙科主诊医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广东省医学会颌面—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美容学会口腔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美容学会口腔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口腔医疗管理分会委员,广州市口腔临床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专家

擅长:口腔种植修复,显微牙槽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治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泌尿外科是广东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委及广州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前主委单位,是暨南大学和广东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科室现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博士后1人、博士4人、硕士3人,研究生导师4人、多人在国家/省/市级专业学会任职,在美国、德国、日本等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过。目前开放病床42张,每年门诊接待专科患者25000多人次,住院治疗的各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患者各级手术1000多人次,人才梯队完备、专科技术精湛、科研实力突出的优秀团队。泌尿外科专业组现有研究医师及研究护士各10人,均获得GCP培训证书(药物+器械)。科室拥有专门的受试者接待室、药物储存室、档案室,试验药物冷藏柜,有完备的急救床单元、监护设备、抢救车及抢救药品,有专业急救队伍。

特色技术

1. 高清腹腔镜/3D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

2. 输尿管软镜可弯负压吸引鞘激光碎石术(RIRS)

3. 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NL)及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SMP)

4. 前列腺电切(TURP)术/剜除术

5. 显微男科手术

6. 精囊镜技术

7. 尿道中段吊带术(如TVT、TVT-O和MiniArc)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张涛,泌尿外科行政主任,医学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转化医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性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生殖与遗传管理专业委员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基础学组委,Heliyon SCI杂志编委。

擅长:泌尿系统肿瘤(肾癌、肾盂癌、输尿管癌、膀胱癌、前列腺瘟、肾上腺肿瘤)、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及男科疾病(男性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等的规范化诊疗及其腔内微创手术治疗。近年来重点致力于泌尿系肿瘤及肾结石的全程化管理(早筛-手术/综合治疗-随访)。

参与临床试验经验:2015年8月作为试验牵头单位主要骨干人员之一参加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研究成果已发表在BJU International杂志。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胃肠肛肠外科(普通外科二区)是广东医院最强科室、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十三五重点发展科室”之一,是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微创分会、广州市医师协会普通外科分会和微创分会主委单位,是暨南大学医学院和贵州医科大学的外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科室已形成了医、教、研三位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团队,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科室人员2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学会任主委、副主委、常委和委员等任职。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 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特色技术

我科特色技术:手辅助腹腔镜微创手术,融合全腹腔镜与手辅助腹腔镜两种微创技术,既有腹腔镜精细操作、彻底清扫的优势,同时有手辅助腹腔镜手触感和胃肠吻合安全的优势,在广东省处于领先水平。 我科常规开展各类胃、小肠、结直肠、肝胆胰脾肿瘤的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保肛、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及家族性息肉病、经肛门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复杂术式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各种肛肠疾病如:痔、瘘、肛周脓肿、肛管息肉、直肠粘膜脱垂、慢性肠炎、顽固性便秘及盆底脱垂的个体化、微创手术治疗,如直肠粘膜环切钉合术(PPH术)、开环式微创痔上粘膜切除吻合术(TST术)、内痔套扎术、痔切除术、硬化剂注射术、肛瘘切开、肛瘘切除、瘘管剔除、肛瘘挂线等;腹腔镜下良性疾病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小肠坏死、肠道憩室穿孔与出血、甲状腺肿瘤、下肢静脉曲张、胆道感染、胆囊及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的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等术式。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刘少杰,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普通外科副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从事医、教、研工作30余年,专注于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肿瘤外科、疝外科等专业的微创技术发展。是中国手辅助腹腔镜发展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胃肠外科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胃肠外科分会常委。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临床用药研究基金项目1项、其它市级科研项目3项、院校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期刊论文35篇,其中SCI论文9篇(总影响因子36.009分)。为《肿瘤围手术期外科药师精准用药指引》的专家组成员。获广东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肝胆胰脾甲状腺外科现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住院医师1名,护士17人。目前开放床位60余张,年门诊量1.6万余人次,年收治病人1500余例,完成手术1000余例,每年可收治大量复杂疑难病例,微创手术技术始终处于本地区的先进行列。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学微创分会及广州市医师协会普通外科微创专业协会主委单位。

小儿与腹壁疝外科现有医师3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 1 人,主治医师1人,护士15人,现有床位20余张,年门诊量0.6万余人次,年收治病人1000余例,完成手术800余例。目前治疗小儿地贫巨脾的例数居广州地区前列,已建立一套成人腹股沟疝TEP术的诊疗规范,已获得广东省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一项,并在省内外进行多次学术推广。

特色技术

肝胆胰脾甲状腺外科:微创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和硬质胆道镜、ERCP等微创技术治疗胆道结石,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包括大肝癌和巨大肝癌的切除、第八肝段切除、肝中叶切除、肝尾叶切除等困难肝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甲状腺外科疾病微创手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和肿瘤消融技术);恶性肿瘤系统治疗和转化:肝胆胰脾恶性肿瘤的规范性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冷冻、介入、射频消融、生物靶向治疗、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 中晚期肝癌的中医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及化疗后的中医调理、甲状腺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调理和甲状腺结节的中医治疗等。

小儿与腹壁疝外科:小儿腹股沟疝腔镜下腹膜前注水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隐睾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地中海贫血伴脾亢的腔镜下全脾切除术、先天性肛门闭锁腹腔镜肛门成形术,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等多种疾病的减孔、单孔微创手术。开展各个年龄段的各种腹壁疝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如腹股沟复发疝的TEP术、巨大切口疝和腹壁原发疝的腔镜sublay术和复杂造口旁疝的腔镜下Sugarbaker术以及肝硬化腹水疝的开放腹膜前修补术加Mcvay术等。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王百林,普通外科主任兼肝胆甲状腺外科主任,外科第二党支部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知名专家,著名中西医结合肝癌外科教授, 岭南名医,第二届“羊城好医生”和第二届“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学科和学术带头人。担任国家级及省市级学会30余人次,任《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医药科学》、《中国医药导报》等杂志编委和特邀编委。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15项,参与21项。获部、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发表论文103篇,其中SCI 24篇;主编和参编本科教材和医学书籍7部,国家发明专利3项。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胸外科是广州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开设床位18张, 年均门诊病人约3000人,住院病人约600人,手术操作约200台次。

特色技术

1.肺癌早期诊治,微创手术;2.手汗症的微创手术治疗;3.胸腹腔镜联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4.局部中晚期胸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①局部手术切除;②局部消融治疗技术 ;③肺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EGFR-TKI、ALK基因等;④低毒副反应的全身化疗;⑤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沙培林、胸腔热灌注。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臧东钰、心胸与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擅长肺癌、食管癌、纵膈肿瘤、漏斗胸、肺部及食管良性疾病、胸壁疾病、胸部外伤等胸外科各种常见及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会第八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胸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委员,第四届“羊城好医生”,广州市结核病防治专家库成员。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麻醉科(手术室)现有医生,麻醉、手术护士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30余人。医院设中心手术室11间、PACU床位5张,另设烧伤手术室2间、介入手术室3间、门诊手术室2间、ERCP手术室1间、急诊手术室1间。参与全院所有临床科室的急救工作、承担各类手术麻醉、护理,提供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及无痛分娩等舒适化诊疗服务,专科门诊负责日间手术麻醉评估。

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培麻醉医师29人。科室业务种类齐全,包括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胸外科肺隔离手术、烧伤、骨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眼科、小儿外科、腹壁疝、耳鼻喉头颈外科等手术。具备较强的医疗、科研、教学能力,是暨南大学、汕头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麻醉学硕士培养点。国家疼痛管理首批示范单位,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类型患者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不同途径、方案对各类急性疼痛进行综合治疗、管理。

科室常规开展控制性降压/低中心静脉压、困难气道、血液保护、清醒镇静、超声引导周围神经阻滞等特殊技术;团队成员在高龄危重患者与婴幼儿麻醉管理,烧创伤患者一体化救治等领域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拥有大量先进麻醉机、监护仪、呼吸机、彩色多普勒、转运床、纤支镜等抢救治疗设备,能满足等各年龄层次手术患者的安全需求。关注术中体温管理、自体血液采集回输、多学科会诊、脏器功能保护、深静脉血栓防治等工作。

特色技术

困难气道处理、高龄危重患者麻醉、控制性低血压、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血流动力学监测、可视化(支纤镜、B超)技术、床旁快速检测(血气分析、感染指标)技术、应激反应调控、围术期脏器功能保护、脓毒症早期诊断与治疗、急性疼痛管理、舒适化医疗等。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王爱群,科室主任,主任医师,硕导,从事麻醉与重症监护20余年。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麻醉与舒适化医疗专委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协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领域

麻醉与危重症管理、围术期脏器功能保护、脓毒症早期诊断、应激反应调控、床旁可视化技术、加速康复治疗及舒适化诊疗服务。主持多项省、市及科研项目,发表SCI、中文核心等论文十余篇。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康复医学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健委第一批康复医师规培基地、广州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委单位。2019年我科成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牵头的全国神经认知联盟成员单位,2023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认定为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开放病床81张,由康复医学科和昌岗康复中心组成,下设重症病房、普通病房、门诊按摩室、理疗室、住院部PT室、ST室、认知和心理评估室等,临床业务涵盖神经康复、脊柱、骨关节和各类创伤康复、重症康复、围手术期康复、运动损伤康复、传统中医康复、吞咽康复和认知及心理康复。现有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医师5人;康复治疗师16人,多人在国家、省、市级学会任职。年住院患者1300余人次,年门诊量6000余人次,病种以脑血管病后遗症(近3000人次),痴呆(近1000人次),腰椎间盘突出症(近1500人次),颈椎病(近1000人次),骨折恢复期(近500人次)为主。

特色技术

卒中后偏瘫康复、植物人促醒、重症和围手术期患者早期康复介入、脊髓性截瘫康复、内科疾病的心肺康复、用于吞咽障碍康复的球囊扩张技术、矫形支具夹板制作技术、智能化上下肢功能训练技术、言语障碍和精神(心理)及认知障碍评估与康复技术、悬吊牵拉(SET)技术、肌骨超声局部注射技术、经颅磁刺激技术、深部热疗技术、深静脉血栓和淋巴水肿防治和营养不良评估与康复技术等。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徐武华,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康复医学专业和贵州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博士/硕士生导师。目前担任第五届广州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和医院协会康复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神经疑难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在神经康复以及神经心理领域均有较深的造诣。擅长各种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疾病、神经肌肉与脊髓等疾病诊治与康复。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急诊医学科是集院前急救(120)、院内急救、急诊流水、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诊综合病区于一体的现代化急救中心,业务用房约2500m2,拥有急诊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五大中心诊室等诊室,以及急诊手术室,急诊CT室、急诊检验室和中心输液室等配套设施。不仅负责广州市内的医疗急救任务,还承担着广东省内乃至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灾害事故的救援和指导工作,在省内率先开通移动ICU式救护车和5G救护车,保障危重患者转运安全。

现有医生27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4人,医师7人,其中中、高级职称占比为74%。其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8人,本科学历18人。急诊医学科专业组团队现有成员24人,其中研究医生17人,研究护士7人,全部通过院内外培训,并获得药物、器械GCP培训证书。

科室配备有拥有带无线信息系统的移动式监护型救护车3辆,二线用车近10辆,配备高档中央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高档呼吸机、多导心电图机、临时心脏起搏器、除颤监护仪、自动洗胃机、床旁快速心肌标志物检测仪,自动心肺复苏仪等先进急救设备。目前年急诊量7.6万余人次,急救出车6764人次,每年抢救危重病人100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达到96%以上。EICU和急诊综合病区床位37张,年收治量达1500人次左右。

特色技术:

对各种急危重病人,尤其是胸痛、卒中和严重创伤患者可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启动抢救室MDT开展综合救治工作,精于急性呼吸循环衰竭、重症感染、脓毒血症及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消化道出血、各种类型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中毒等急危重疾病的抢救。急诊重症监护室可提供PICCO监测、各种危重症血液净化、呼吸机辅助通气、体外二氧化碳清除、心肺脑复苏等高级生命技术支持。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张锐,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医学会卫生应急与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老年重症学组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职业病防治分会委员等。

擅长方向:对内科疾病及内科急危重症的诊治和抢救具有丰富经验,擅长心血管、呼吸、多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及老年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急诊感染、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急危重症(尤其急性胸痛)快速诊断和分层、及急救技术培训、尤其ECMO、IABP及血液净化等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有独特的经验。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神经外科创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神经外科之一,为专科院校的教学及实习基地。神经外科拥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神经系统导航系统、术中超声、数字减影机(DSA)、高等磁共振和螺旋CT等。是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系统疾病及北京宣武医院国家心脑血管疾病专科联盟成员,能开展远程医疗、协作手术,实现专家、临床、科研、教学等资源共享,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医院标准的医疗服务。

特色技术

近年来我院神经外科以脑瘫的外科治疗为专业特色,同时以术中超声精准定位、内镜显微镜微创治疗作为技术特色,开展了多项高难尖手术,包括:颅内巨大动脉瘤显微夹闭,脑功能区复杂肿瘤切除,复杂颅底肿瘤、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切除,完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脑深部电刺激植入(DBS)治疗帕金森病,椎管内肿瘤切除并椎板棘突复合体重建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许智蕾,神经外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脑活检技术分会常委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常委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分会委员,广东省脑科应用学会常任理事,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中医科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目前设有中医病房、中医门诊、针灸门诊三个部门,开放编制床位数共80张,年门诊量达11.7万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近2400人。中医脑病科是广东省“十三五”重点专科;中医皮肤病科是广东省、广州市“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广州市中医名科;中医老年病科是广州市中医高水平重点专科、广州市中医优势专科。专业负责人、PI:吴艳华,主任医师,第五届广东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医科专业现有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医护人员41名,其中:研究医生16名、研究护士25名;团队人员均获得GCP培训证书。科室拥有专业床位80张,年收治住院病人约2400余人次,年门诊量101万余人次。设有专门的受试者接待室、药物储存室、档案室,试验药物冷藏柜,有完备的急救床单元、监护设备、抢救车及抢救药品,有专业急救队伍。拥有科室基本设备、设施:心电监护仪、吸引器、吸氧设备等专业特色仪器设备,能够满足临床试验所需,专业具有丰富临床试验经验。

入组情况展示:

负责项目1:双鱼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方案,Ⅲ期,6天立项至启动,10天完成入组17例。

特色技术

通过“内治与外治”辨证综合治疗手段开展中医老年病、中医皮肤、中医脑病、中医骨关节病四大病种诊疗。开展中医整体推拿、传统针刺、火针、浮针、小针刀、刺络放血拔罐、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耳穴、穴位贴敷、平衡罐、虎符铜砭刮痧、灸法、中药熏蒸、火龙罐、脐灸等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及中频、激光、子午流注低频脉冲电治疗等多种现代康复疗法。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吴艳华,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获得广州市三八红旗手、羊城好医生、第五届广东省名中医等荣誉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

梁天山,主任中医师,中医全科党支部书记,中医二区副主任。广州市医院协会养生保健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组长单位牵头项目,NMPA核查,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是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是中国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及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广东省心血管专科护理基地,心血管内科专业现有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医护人员22名,其中:研究医生16名、研究护士5名,研究助理1名;团队人员均获得GCP培训证书。心血管内科开放床位120多张,由心血管一区、心血管二区、CCU病区组成,下设心脏导管室、心脏超声室、心功能检查室以及心脏康复中心。年门诊量7.4万人次,收治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近4800人次,年各类心脏介入手术近4000例次,是广州最早开展心脏康复的专科之一。均有专门的受试者接待室、药物储存室、档案室,试验药物冷藏柜,有完备的急救床单元、监护设备、抢救车及抢救药品,有专业急救队伍,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试验所需。

特色技术

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及臭氧消融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导管射频/冷冻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心脏起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肺动脉栓塞导管取栓治疗、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和心脏康复治疗。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李丽,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女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美国心脏造影学会(SCAI)委员;国际高血压联盟会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青年专业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超声与影像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第四届委员会起搏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病器械辅助治疗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心血管联盟心力衰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介入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

王亚蓉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硕士。

承担多项社会任职工作;广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高血压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血管内科工程分会委员,中国高血压筛查公益项目特聘专家,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健康促进会 全国健康管理社区行、全科医生公益性培训专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论著《新编心血管病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主持及参加多项省、厅、市级科研课题。担任《European Heart Journal》中文版、《 聚焦ESC Cardiovascular》点评专家。《聚焦 高血压(中文版)》点评专家。《实用医学杂志》 审稿专家。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工作30年;参加多项药物临床研究。

擅长领域:擅长顽固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血管急危重症等诊治。

参与临床试验经验:参加多项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方面药物临床试验。

赵进 主任医师 硕士学位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1995年始一直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2017年聘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心血管内科学会委员,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慢病防控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冠脉影像与功能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博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心房颤动学组成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起博电生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健康管理学会医联体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委及心血管学组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心律失常分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心血管病管理分会心律失常学组成员。

擅长领域: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八年余,擅长各种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抢救,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及疑难心血管病症的诊治;在心律失常领域如心脏永久起搏器、ICD、CRT、CRTD的植入及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有较高的造诣。

参加临床试验经验:十一五攻关项目“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先后参加了“重组心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III期临床试验”及“吡西卡尼对阵发性房颤的干预研究”临床试验工作,“阿利西尤单抗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干预临床试验”,“替格瑞洛在中国ACS患者中有效性及安全性大禹研究”。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

科室简介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成立于1940年,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如今检验科已成为一个检测项目齐全、仪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医技科室。科室本着“准确、及时、优质、高效”的服务宗旨,以病人利益为根本,以病人需求为导向,为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检验服务。

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6人,其中主任技师3名,副主任技师9名,主管技师14名,技师9名,医师1位,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

检验科目前已开展检验项目400余项,可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拥有先进的大型生化免疫流水线、血细胞分析流水线、尿液检测流水线、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全血动血型仪、全自动血培养仪、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全自动微生物质谱鉴定仪、全自动核酸检测仪、全自动大便分析仪等检测设备。

专业组建设

科室临床试验团队36人,均接受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专业组设备设施完善,配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办公室,超低温冰箱、GCP专用医疗器械阴凉柜、温湿度记录仪、GCP专用资料柜等,且制定了规范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对专业组所承担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全流程管理,以保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真实、可靠。

特色技术:

检验科开设多项特色检验项目,如性激素六项检测、产前三联筛、甲状腺功能检测、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检测、心衰标记物、心梗标记物急诊检测,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分型、微生物质谱鉴定、肿瘤标志物检测,各种病毒DNA/RNA检测等。科室的PCR实验室经过了广州地区临检中心的复审;每年均通过广州市疾控中心组织的HIV实验室考评具有HIV初筛实验室资格;通过广东省性病规范化管理办公室的评审为广东省二级性病实验室。每年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和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控制,均取得优异成绩。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彭湘明,医学实验中心主任、检验科主任,主任技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从事临床检验工作三十三年。

广州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副主委,广州市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常务委员。

专业特长:少见、罕见的病原微生物生鉴定,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参与临床试验经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临床试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胶体金法)临床试验5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芯片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临床试验、IL-2/IL-4/IL-17/IFN-γ 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发光法)中的IFN-γ因子临床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试剂盒(凝固法)临床试验、凝血酶原时间(TT)检测试剂盒(凝固法)临床试验等15项。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肿瘤科以肿瘤内科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重点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的科室,并拥有微创介入、输液港(包括手臂输液港)植入、PICC深静脉置管技术。肿瘤科是广东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国家卫健委第一批消化肿瘤MDT试点医院科室、2019年、2021肿瘤内科“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科室之一。科室开放床位51张,年门诊量达1.6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200余人。

特色技术

常见恶性肿瘤诊断及肿瘤规范化疗、精准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超声介入治疗相结合的肿瘤综合、个体化治疗,拥有微波消融、肿瘤介入、输液港(包括手臂输液港)植入、热疗、PICC深静脉置管技术等。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王林,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博士,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梅奥诊所肿瘤中心(美国)访问学者。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肿瘤防治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妇科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开放病床45张,年门诊量达4万人次,年手术量超过1000台。科室设:妇科肿瘤专科、宫颈疾病专科、妇科腔镜中心女性盆底泌尿专科、计划生育专科、更年期保健专科不孕不育专科、妇科内分泌专科。配备高清腹腔镜宫腔镜设备及盆底治疗仪多台。科室多名医护人员曾于国内外著名医疗中心进修。拥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手术团队以及严谨的学术队伍。

特色技术

妇科恶性肿瘤的微创腹式手术治疗及MDT综合治疗;重度子宫黏连宫腔镜电切术富血小板宫腔灌注治疗;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肌瘤保宫介入治疗;宫腹腔镜联合治疗不孕不育;单孔无疤痕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卵巢囊肿及子宫肌瘤;宫颈病变手术及药物联合治理;试管婴儿及习惯性流产综合保胎治疗;尿失禁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陈小琴,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科主任,教学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现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妇科内镜医师分会委员、妇科肿瘤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机器人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生殖医学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内分泌专业组委员。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余年,曾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妇科内窥镜及妇科肿瘤。擅长各种妇科疾病的微创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不孕症及妇科内分泌疾病的治疗,在妇科宫、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

邓敏端,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16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妇产科学系访问学者。现兼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常委、妇科内分泌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生殖免疫与优生学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理事,广州市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组委员,广州地区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专家库专家。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疑难的宫颈癌前病变及阴道癌前病变的诊断与处理,对阴道镜检查有较深的造诣,在业内较早开展HPV疫苗临床应用咨询门诊。对妇科内分泌疾病(月经失调)、不孕症、习惯性流产及妇科炎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州市临床特色技术建设单位。广州市海珠区规模最大的慢性肾脏病防治和研究中心,广东省医学会和广州市医学会肾脏内科分会副主委单位。创建广州市临床病态营养研究所、陈香美院士工作站、广州市代谢性疾病临床营养医学研究转化中心、广东省重点科研基地等,最新发布的中科院全国医院肾内过去五年科技量值总排名中,我院肾内科更是跻身于第20名,广东省第4名。科室开放床位51张,血液净化中心床位增至78张,年门诊量近3万人次,收治各类肾病患者接近1600多人次,现有医师14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4人,护士37人。团队医生及护理骨干人员均获得院内外GCP培训证书。设有专门的受试者接待室、药物储存室、档案室,试验药物冷藏柜,有完备的急救床单元、监护设备、抢救车及抢救药品,有专业急救队伍。拥有科室基本设备、设施:心电监护仪、吸引器、吸氧设备等专业特色仪器设备,能够满足临床试验所需,专业具有丰富临床试验经验。

特色技术

1.肾脏病营养治疗技术

各种慢性肾脏病营养评估和营养干预治疗技术,包括慢性肾脏病患者低蛋白饮食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营养治疗、自制非蛋白能量制剂防治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等。

2.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技术;

3.各种复杂自体和人工动静脉内瘘手术及血管通路介入治疗;

4.各种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腹膜透析、自动化腹膜透析等。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钟小仕,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2002年以昭和大学博士研究生和卫生部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日本学习肾脏病营养治疗,并获昭和大学内科学医学博士学位。任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肾脏内科分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及血管通路学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及血管通路小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分会血管通路学组委员、广州市医师学会肾脏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肾脏内科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职业病分会血液净化学组副组长、广州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

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透通路等手术,腹膜透析置管及复位、肾穿刺活检等手术操作。在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诊治、肾脏病营养评估和干预等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各级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 收录6篇。主持和参与省、市级级科研课题10余项。

参与ASPIRED-EDC、DOPPS等国际多中心研究、慢性肾病贫血等临床试验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

科室简介

2015年中国卒中协会首批卒中中心,中国卒中协会综合卒中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脑血管病联盟、中国帕金森联盟、广东省肌病与周围神经病专科联盟单位。开放床位70张,年门诊量3.7万人次,收治各类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600多人。

特色技术

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2.经桡入路脑血管介入手术;3.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4.脑血管狭窄支架植入等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5.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诊断技术;6.帕金森步态综合训练;7.8步表情肌训练法联合脑反射治疗急性期面神经麻痹;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神经内科专业基地主任范红星,主任医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医学部副主任、神经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从事神经内科专业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7年。社会任职有:广东省脑科学应用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脑科学应用学会脑与质控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认知障碍专委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脑心同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获奖情况包括:度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最美逆行者”、2020年度 “抗疫好医生” 、第六届“羊城好医生”、2020年度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抗疫争先锋”共产党员岗位标兵;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最美医师”、2021年广州市卫健委、广州市医师协会“最美红医先锋”。曾先后主持广东省卫健委、广州市科技局课题多项,发表文章10余篇,参编著作2部,获实用型专利1项。

尹义臣,主任医师,广东省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组成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常委。

擅长领域: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失语、头晕、睡眠障碍、脑血管病

参与临床试验经验:负责过多项缺血性卒中、痴呆、高胆固醇血症药物临床试验。

何丽婵,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疾病医疗质量控制学组委员;广东省脑科学应用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神经内科医学专业,对神经系统各类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脑血管病、神经危重症、神经介入围手术期管理、免疫介导神经系统疾病诊治。

参与临床试验经验:负责过多项缺血性卒中、痴呆、高胆固醇血症药物临床试验。

梁瑞华,主任医师,硕士学位,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疼痛学组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头痛学组副组长。从事神经内科疾病诊疗20余年。

擅长领域:头痛,头晕诊治,焦虑抑郁等神经心理诊治,神经科罕见病诊治,脑血管病诊治。

参加临床试验经验:负责过多项头痛、痴呆方面的临床试验。

陈江瑛,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神经免疫与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卒中学会卒中与帕金森病及神经调控分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脑卒中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成员,国际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协会成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擅长领域: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老年退行性疾病、神经遗传病,头痛头晕的诊治。

参加临床试验经验:负责过多项缺血性卒中、痴呆方面的临床试验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II期和III期

科室简介

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单位、广州市医学会及广州市医师协会呼吸内科学分会副主委单位。开放床位44张,由门诊部、住院病区、重症监护室、肺功能室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室五部分组成,年门诊量达3.1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近1400人。

特色技术

通过不断积累,呼吸内科在使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方面有较独到的经验技术,目前能够熟练开展高流量湿化给氧、无创面罩通气、气管插管人工通气治疗。通过与介入科合作,在使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及进行栓塞术后管理方面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钟海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组长单位牵头项目,创新药,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

科室简介

暨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医院特色专科。开放床位47张,年出院患者1500余人次,专科年门诊量9万余人次。作为核心单位参与广东省内分泌高血压联盟、糖尿病足病联盟、甲状腺疾病联盟等联盟、“广东省糖尿病足病师培训基地”。

特色技术

1.口服补液为主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2.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营养治疗;3.住院糖尿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及持续血糖监测应用;4.糖尿病足病创面治疗;5.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治;6.医学减重;7.内分泌性高血压诊治;8.痛风精准治疗。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冉建民,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暨南大学博士生及硕士生导师。曾于日本昭和大学研修脂代谢及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防控。广州市医学会、广州市医师协会内分泌学专业分会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专业医师分会副主委、青年专业组组长。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组长单位牵头项目,创新药,II期和III期,IV期和上市后再评价,IIT(研究者发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

科室简介

 广东省规模最大、收治病人最多、设备最齐全的专业科室,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烧伤救治中心之一,在全国排行前列。现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广州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广州市烧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科室目前开放床位112张,设有烧伤重症医学科(烧伤ICU)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烧伤与整形康复科三个亚专科病区;设有烧伤与创面修复门诊、瘢痕与激光整形门诊两个亚专业门诊;设有烧伤手术室、烧伤质控中心、烧伤临床医学研究所等烧伤一体化救治体系。年门诊量3万人次,收治来自全省各地及华南地区的烧伤住院患者1800多人,其中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200多人。

科室的“瘢痕与激光整形中心”于2023年进行全面装修,进行重新布局,细化功能,将该中心划分为:光电整形治疗区以及康复治疗区,其中光电整形治疗区包括:2间诊室、3间激光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摄影室等,康复治疗区包括:康复治疗室、压力衣制作室、矫形器制作室等,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光(激光)电设备,包括黑金超光子、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离子束等,配备专业的激光治疗师及康复治疗师,业务范围覆盖烧伤后早期、中期、晚期及康复期等各个阶段,激光治疗量及康复治疗量逐年上升,2023年激光治疗人数4700余人。同时还开展各类先天畸形的整形与修复、重睑成形术、眼袋矫正术、上睑提升术、腋臭治疗术、除皱术等整形项目以及面部年轻化、激光脱毛、肉毒素注射等美容项目。

科室临床特色

1. 烧伤一体化救治体系,包括大面积严重烧伤的救治、复杂难愈毁损性创面的修复和组织重建、烧伤后瘢痕修复与康复、激光序贯和联合治疗烧伤后瘢痕等。

2. 各类瘢痕的综合防治(光电、压力、药物注射、电子线治疗等)

3. 光电技术类:面部年轻化:光子嫩肤、毛孔粗大、细小皱纹等;皮肤色素性改变:黄褐斑、雀斑、咖啡斑、老年斑,去纹身等;光子脱毛等

4. 肉毒素注射、PRP等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专业组组长:李孝建,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现为烧伤科行政主任、学科带头人。定期接受院内、外临床试验技术和GCP培训,并获得“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法规、技术与实施”培训证书。从2007年开始至今参加药物临床试验7项,2012年以来作为PI组织药物临床试验4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2项。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烧伤治疗工作30多年,在严重烧伤病人的救治、烧伤后早期康复、瘢痕治疗、各种慢性创面的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获第五届广州市道德模范、广州医师奖和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张志,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200万元,SCI论文6篇,中华系列论著5篇;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临床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创伤修复专业组副组长;广州市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主任委员。

查看更多
项目经验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组长单位牵头项目,II期和III期,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

科室简介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学术型及专业型)授权学科,广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主要诊治消化系统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近年来把消化系疾病内窥镜诊治、慢性肝病诊治、酸相关性疾病和胃肠动力诊治、疾病营养支持作为专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及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等科研项目十余项,“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及其创新运用”被评为广州市临床重大技术,近年来专科临床及科研能力明显提高,诊治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现有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医护人员28名,其中:研究医生15名、研究护士13名;团队人员均获得GCP培训证书。科室设置有门诊、病房和内镜中心。门诊开设专科门诊、专病门诊(便秘、幽门螺杆菌、反流性食管炎等)、专家门诊。病房拥有专业床位51张,设置有普通病房、重症抢救病房及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病房。内镜中心具有本专业必要的设备:胃镜、结肠镜、超声内镜、双气囊小肠镜、磁控胶囊内镜、十二指肠镜、介入C臂、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仪、24小时食管PH监测仪、肝纤维化扫描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年收治住院病人约2400余人次,年门诊量4万余人次。有专门的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办公室、受试者接待室、药物及医疗器械专用储藏设施、档案资料柜,试验药物冷藏柜;有完备的急救床单元、监护设备、抢救车及抢救药品等,有专业急救队伍。拥有科室基本设备、设施、专业特色仪器设备等,能够满足临床试验所需;专业主持和参与临床试验10余项,具有丰富临床试验经验。

特色技术

1.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PEG/PEJ)、PEG+PTCD治疗难治性胆道梗阻;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3.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支架植入术;4.内镜下食管、胃肠道狭窄扩张术、食管、肠道支架置入;5.超声内镜、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胶囊内镜;6.内镜下肿物粘膜切除术(EMR)、粘膜下剥离术(ESD);7.内镜引导下十二指肠液引流术;8.24小时食管PH和阻抗监测、胃肠动力测定及生物反馈治疗;9.肝脏脂肪含量及弹性硬度测定;10.消化道早癌筛查等。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

专业组组长、PI:刘序友,消化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汕头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消化专家委员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营养支持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酒精性肝病学组成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脂肪肝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消化病联盟成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消化及消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等科研项目多项。《临床肝胆杂志》等多种杂志审稿专家。定期接受院内、外临床试验技术和GCP培训,并获得“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法规、技术与实施”培训证书。

擅长领域:长期从事消化专业临床与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酸相关性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脂肪肝、各种肝炎肝硬化、胰腺炎和炎性肠病及消化内镜的诊治。

参与临床试验经验:参加药物临床试验3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1项

罗国彪主任医师,硕士学位,广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消化系统疾病治疗20余年。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酸相关性疾病及内镜诊疗等。

参与临床试验经验:参与药物临床试验4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1项。

庞春梅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广州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炎症性肠病专委会常委,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脂肪肝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消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消化系统疾病治疗20余年。

擅长领域: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肝胆胰等疾病的诊治、消化内镜诊治。

参与临床试验经验:参与药物临床试验9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2项。

查看更多
crcc边栏广告1
免费报名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