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为全军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共有专业技术工作人员7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8人;博士12人,硕士9人,其中4人有到国外学习及工作经历(德国、美国)。总床位84张,其中重症监护病床12张,拥有Siemens大型数字血管造影机、GE多功能中央心脏监护系统1套共12台、血管内超声(IVUS)及压力导丝系统、32导电生理仪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凝血功能监测仪器、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心脏电生理刺激仪、锐普心梗仪等先进设备,仪器总价值约3000余万元。
在完成年均门诊量近70000人次、收治3200人次的医疗任务同时开展了多项先进诊疗技术:1、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开展复杂、多支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诊疗,如急诊PTCA、直接支架植入,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血管内超声检查、冠脉内压力测定、IABP等技术,达到军区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乙酰胆碱),为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手段,同时为冠脉痉挛临床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2、在原有房室旁道射频消融和房室结双径路改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基础上,近年来开展了特发性室速,灶性房性心动过速,I型房扑和多旁道的射频消融术。3、先心病介入技术:在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基础上,开展了PDA封堵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4、开展了双腔起博器和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肥厚性心肌病和多部位起博治疗扩张性心肌病。5、在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开展了主动脉夹层分离及胸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术、颈动脉、肾动脉、髂动脉、股动脉成型术及支架术,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开展了腔静脉过滤器+血栓吸除术。手术量位于广州市及广州军区各大医院前列。
在临床整体护理模式研究方面居军区领先,军内先进水平。
近5年来获得科技或医疗成果奖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70余篇,有15项课题获全军或广东省基金资助。
专科特色:早在六十年代就开展了右心导管及漂浮导管检查;1990年开展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肌活检术。90年代开展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带膜支架植入术,肾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等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腔静脉过滤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以及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等。其中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处于军队及省内先进行列。开展介入治疗以来,病例数以每年30%的上升速度递增。目前共行冠脉介入治疗8000余例。对复杂冠脉如左主干、多支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等介入治疗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尤其对高龄患者钙化病变的治疗有着独到的经验,在军内及广东省处于先进行列。目前我科97%的冠心病介入手术经桡动脉入路,并且开通急诊冠脉绿色通道,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高危ACS患者能实施全天候急诊手术,另备有IVUS、旋磨、血栓抽吸、IABP等器械,为成功实施手术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病的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心血管危重、急症救治方面成绩突出,经常到广州军区下属医院及地方医院会诊、指导诊疗工作;并承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军委及军区首长的保健工作。
主要病种包括:冠心病(含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性疾病。
研究团队
向定成,心血管主任,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导师,中国保健学会心功能学会常委,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理事长,广东省药学会心血管合理用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学会周围血管病及瓣膜病介入学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常委,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委员,《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中、英文版)、《中华医师杂志》、《Clinical Cardiology》等杂志编委及特约审稿人。曾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UKB医院导管室从事冠脉介入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冠心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技术特长为冠心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疗,在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面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自2009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共90篇,其中SCI收录12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近20篇。出版专著10部,其中主编6部;获军地科研基金项目共7项;以第一作者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工作期间,主要负责国产安力农的II期临床研究任务,同时参与了施维雅公司培哚普利(Perindopril)的III期临床研究工作,在临床药物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期间,在完成博士研究论文的同时,在开发国产去纤酶的临床新适应症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2005年以来,作为中心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并完成了TNK、复方贝那普利、脉搏波测定仪、比伐卢定、匹伐他汀、依非巴特、血管鞘管、托伐普坦片和盐酸奥普力农、注射用抗血小板溶栓素Ib-IIa期以及IIb期临床试验,其中作为牵头单位的项目总负责人的项目为比伐卢定、盐酸奥普力农和依非巴特三个项目的II期临床试验。
其他情况
近年参加的临床试验项目:
1、注射用血小板溶栓素治疗NSTEMI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多剂量组、安慰剂平行对照Ib-IIa临床研究
2、注射用抗血小板溶栓素治疗拟行PCI术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IIb期临床研究
3、注射用比伐卢定用于PCI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4、注射用依非巴特用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科室简介
呼吸专业负责人:黄文杰
电话:020-886865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呼吸内科是全军呼吸疾病中心、第一军医大学和广州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点。现有工作人员40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4人,高级职称5人。呼吸疾病中心自1992年组建以来,经过10多年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对肺部感染性疾病、肺心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有较深的造诣,得到医药界同行和广大病友的认可。先后获得军队及省级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三等以上成果奖10项,发表论文几十篇。现有科研在研课题4项,基金50余万元。已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20多名。
专科特色:
1、呼吸衰竭的诊治研究:科室自1989年就开始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技术对呼吸衰竭病人进行通气治疗,并且不断完善、发展、引入新的通气理论知识,新的通气技术和新的通气模式,临床工作不断改革创新,现已治疗约1800余例病人,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不断深入研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其中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内皮功能失调防治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开拓性研究,并取得一定突破,提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理的一些新概念、新认识。在该领域的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16篇,取得2005年度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及2008年度广东省医疗成果二等奖。科室自1995年来开始对急性肺损伤及ARDS病人进行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共救治病人约300余例。并且将先进的研究理论和国内外最新进展应用到临床工作中,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和对原发性疾病的病因治疗等综合措施,使急性肺损伤和ARDS的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
2、肺部感染性疾病:2003年科室成功救治全球首例SARS报告病例及38例SRAS病人,取得重症SARS病人救治成功率高,死亡率低的好成绩,其救治经验被介绍到全省及全国多家医院。参与全国、全身的SARS诊治方案的制度,并代表临床救治组向WHO专家介绍了早期中国的SARS诊治情况,为取得抗击SARS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其后,科室积极开展SARS流行病学、临床诊断、SARS重症病人救治和预后危险因素展开一系列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2004年度广东省医疗成果特等奖,2004年度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科室被广州军区授予“抗击非典模范科室”荣誉称号,被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妇联分别授予“共青团建设先进基层单位”和“优秀三八红旗集体”。近些年对肺炎尤其是重症肺炎的发病机理诊治新方法进行了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得多项基金资助。已发表论文几十篇,获得军内医疗成果三等奖。
3、以腔镜为主的肺、胸腔介入诊治技术:科室较早开展纤支镜技术的单位之一,进行纤支镜(电子镜)检查近3000例,已开展了气管内支架植入术,气管内取异物,气管内肿瘤介入治疗,经支气管内球囊止血,支气管内支气管胸膜瘘粘补等气管内腔镜介入技术。2001年开展内科胸腔镜检查,已完成150多例,在胸膜疑难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还开展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B超、CT引导下的经皮肺活检等多项肺介入技术,大大提高临床的诊治水平。
4、肺部少见疑难病例的诊治:专科中心近年来本着临床第一,病人第一的理念,大力培养和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疑难疾病的水平。中心近年大力接收从部队基层医院及地方医院转诊的少见疑难病例,细致诊治,病例大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合适的治疗。先后诊断出以肺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的SLE、巨细胞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肺嗜酸性肉芽肿、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素感染的HIV病例、肺栓塞、结节病,中线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浸润症、胸腔异位脾、肺淋巴管肌瘤病等少见病例。先后在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发表了病例报告,大大提高专科中心对疑难杂症的临床诊治水平,已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一项。
5、睡眠呼吸暂停的监测及支气管哮喘病人的脱敏治疗:1998年开始进行睡眠呼吸暂停的监测工作,已开展200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004年开始进行支气管哮喘病人的特异抗原脱敏治疗,现已有15000余人次病人接受了治疗。
6、教学和科研:科室与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拥有博士及硕士导师一名,培养出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研究生4名。专科中心坚持以科研带动临床发展的思路,积极开展科研创新。近年获得多项军队和广东省科研基金课题。自中心成立以来,共获得军队及广东省科研成果二等奖6项。
主要病种包括:肺部感染、慢阻肺、胸膜炎、肺部感染、慢阻肺、胸膜炎吸入性肺炎。
科室简介
消化专业负责人:赵亚刚
电话:020-88653554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展开床位55张,月均门诊量2050人。月均住院人数196人,拥有抢救、重症监护病房面积60M2,床位5张。全科专业技术人员30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博士4人,硕士5人。主要的仪器设备有:OMOM胶囊内镜、国际上最先进的260型电子内镜系列、V-型电子内镜系列及140型电子内镜系列,包括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及小肠镜等;内镜下高频电治疗仪(PSD);腹水超滤回输治疗仪;消化实验室设备齐全,开展了C14呼气试验等多项消化专科的检测项目。
近年来全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10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获军队医疗成果奖三等奖1项。
专科特色:
1.对消化系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胆系结石及胆系感染、急慢性胰腺炎;消化系肿瘤如:食管癌、肝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及炎症性肠病等各种肠病等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
2. 开展了食管贲门狭窄扩张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无痛胃肠镜检查、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镜下治疗(如:乳头切开取石术、胆道内支架放置术、鼻胆管引流等)、难治性腹水超滤回输术及消化系肿瘤的介入治疗等多项具有专科特色的新技术、新项目。
主要病种包括:急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系结石及胆系感染、急慢性胰腺炎等。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专业负责人:刘雁
电话:020-88654756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内科实际展开床位57张,其中重症监护床6张。有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有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共有高学历人员16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4人、硕士11人。配备有数码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双通道脑彩超、四通道多功能肌电/诱发电位仪、多功能心电监护系统、脑电图、脑血流图、紫外线氧透射自血回输和多功能脑血管偏瘫治疗仪、电脑心理测评系统、射频控温热凝器、冰毯降温仪、DSA介入室等先进设备。本专业在脑血管疾病、癫痫、脱髓鞘病、帕金森氏病、重症肌无力、脑膜炎、脑炎、外周神经炎、头痛、睡眠障碍、心理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和神经肌肉疾病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所开展的脑梗塞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亚低温脑保护、神经疼痛的介入治疗,肌张力疾病的肉毒素治疗、神经系统感染导向治疗和神经电生理技术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作为我院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已协助培养神经内科专业临床药师10余名。
专科特色:
1.颈内动脉狭窄及相关疾病的介入技术;该技术是由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所发展起来的新的治疗手段,逐渐取代血管内皮剥脱术,被越来越多的神经科临床医师所应用。主要对于动脉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外伤性、医源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病(如夹层动脉瘤、颈动脉血栓闭塞脉管炎、肿瘤压迫性颈动脉狭窄、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后再狭窄者等),对于反复发作、药物难以控制的低血流量性短暂脑缺血发作等有较好的效果。
2.早期神经功能康复
神经内科功能康复室拥有现代康复医学的多种国内外先进的PT(运动疗法)、OT(作业疗法)治疗方法和器材。主要开展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功能康复,包括中风、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尤其对脑血管意外和脑外伤后引起的偏瘫和吞咽障碍有明显疗效,使患者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同时对语言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抑郁症、焦虑症进行评估及康复指导,使患者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重新走向生活、工作和社会。
检查项目:运动功能评测、平衡功能检查、步态分析检查、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失语症诊断检查、吞咽功能检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
适应征:脑梗塞、脑出血、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痴呆。
3.局部注射肉毒素治疗痉挛肌肉疾病;神经系统许多疾病伴随肌张力障碍,特别是肌张力增高引起的肌肉痉挛给患者带来许多功能障碍和痛苦。主于少量A型肉毒素可以封闭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酸胆碱受体,从而阻止乙酰胆碱与运动终板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肌肉细胞不能去极化及收缩,少量的肉毒素可导致严重骨骼肌瘫痪。通过局部注射一定量的A型肉毒素,对痉挛的肌肉产生麻痹,从而持续较长时间减低痉挛的肌肉张力,矫正肌痉挛所导致的功能障碍。
4.多导睡眠监测技术;睡眠占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对人健康很重要。睡眠障碍是长期被忽视、严重影响人们心身健康的疾病,它可引起神经症、高血压。它可以引起心血管病等。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hy PSG)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睡眠障碍的最准确手段,它准确记录脑电(16导)、眼动、肌电、口鼻气流、胸腹式呼吸运动、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多项生理指标,同时进行红外线录象,次日对所记录信息自动分析,并人工逐项纠正,对受检者的睡眠结构、进程、效率和质量,睡眠脑电图、心电和血压,睡眠呼吸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检合的适应症包括:打鼾、睡眠呼吸紊乱、失眠、精神-心理障碍、睡眠过多、发作性嗜睡、不安腿综合症、癫痫、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
5.神经微创导向治疗
①疼痛射频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痛肋间神经痛、神经损伤后痛等神经痛以及癌性疼痛。
②射频加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
③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治疗:下肢缺血性病变、手足多汗症、头痛头晕以及交感神经介导的顽固性疼痛。
④埋入式椎管内置管治疗:难治性神经系统感染、顽固性广泛疼痛及高颅压。
⑤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脑瘫等肌张力障碍疾病。
以上治疗具有疗效好、起效快、创伤小、痛苦小、治疗时间短、副作用少、安全、费用低等特点。
主要病种包括:脑血管疾病、癫痫、脱髓鞘病、帕金森氏病、重症肌无力、脑膜炎、脑炎、外周神经炎、头痛、睡眠障碍、心理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和神经肌肉疾病。
科室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是医院成立时间较晚但发展较快的重点学科,展开床位52张。百级无菌化疗床5张,骨髓移植病房6间,建立了功能齐全的血液中心实验室,包括:细胞形态室、细胞遗传室、免疫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采集与培养室。.拥有BD FACSCalibur 流式细胞仪、ClinMACs细胞分选仪、Fresenius血细胞分离机、程序降温仪、荧光倒置显维镜、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及骨髓图文诊断系统等先进设备,近5年来科室发展迅速,已诊治各种疑难复杂血液病7000余人次,积累各种骨髓形态标本7000余份。发表SCI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军队科研医疗成果三等以上奖励3项。
科室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杂、难治性白血病及细胞生物治疗”为专科技术特色,在各型白血病、淋巴瘤、贫血性疾病诊治方面有较强的优势,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结合国内外最新诊疗技术,分别采用个体化化疗、过继免疫治疗、生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初治缓解率达90%,长期无病生存率亦大幅度提高,其中无病生存率已达20年。
科室现拥有一只老、中、青结合的专业技术队伍,近年牵头联合多家医院成立了“南方地区复杂难治性白血病干细胞移植协作组”,现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资料库广东分库造血干细胞采集及移植中心。移植小组成员由掌握各项专业技术的中青年骨干包括多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组成,同时聘请多名国内外血液病专家、学者为顾问,已成功完成400余例复杂难治性白血病的异基因外周血或骨髓干细胞移植。科室主任肖扬为年青的血液病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疑难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感染与防治、DIC的救治、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生物治疗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
专科特色:1)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2)细胞生物治疗技术。
主要病种包括: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浆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类脂质沉积病、脾功能亢进症。
研究团队
李勇华,血液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血液科主任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从事血液病临床诊疗20余年,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广州市科技计划等课题共5项,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获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医学科技奖各1项。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现任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委员。近年内参与多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
其他情况
近年参加的临床试验项目:
1、随机、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评估氟马替尼和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慢性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2、冻干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血液肿瘤患者耐受性、药代动力学I/II临床试验
3、注射用别嘌醇预防白血病、淋巴瘤及恶性实体瘤化疗后高尿酸血症的随机、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4、一项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在复发/难治的外周T细胞和NK/T细胞淋巴瘤中的单臂、开放、多中心的II期临床研究
科室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麻醉科为全军麻醉中心,现有麻醉医师26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1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1人,为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麻醉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点,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1人。麻醉科临床工作分为临床麻醉、镇痛门诊、麻醉恢复室等分支,每年完成手术12,000余例,其中肝移植手术50余例,神经外科手术300余例。现有层流手术室19间,各手术间均配有中、高档麻醉机、心电监护仪和各种急救药品。获各项科研基金10余项,获军队、广东省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科室具有一支临床麻醉经验丰富的队伍。在国内较早开展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的研究,在国人群体药代、药效学和单片机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静脉麻醉药理学、静脉麻醉深度控制等,其间完成了靶控输注技术在静脉麻醉中的应用、芬太尼静脉麻醉微机控制给药、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和控制系列研究、异丙酚药效学及其影响因素、静脉麻醉靶控输注软件的研制、国人异丙酚群体药代、药效学的研究等课题。所开展的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方法的临床研究备受同行关注和重视。肝移植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及循环稳定的维持方法新颖且有效。另外,对慢性疼痛的基因治疗、脏器保护的新方法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专科特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麻醉专科特色有静脉麻醉中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应用研究,老年和危重病人的麻醉和围手术期的救治,多发伤和MODS研究和治疗,尤其是脑功能区唤醒麻醉、极度肥胖及顽固性糖尿病外科手术麻醉、DCD供体器官ECMO支持及肝肺移的麻醉等。临床麻醉除开展常规的血压、心电、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外,还开展了呼吸末二氧化碳、麻醉气体、血药浓度、脑电、血液动力学等监测,脑意识水平监测、可视化技术在精确麻醉中的应用。特别适用于老年、小儿和危重病人,大大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减少了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其中,靶控输注技术在静脉麻醉中的应用在国内领先。对老年和危重病人,在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方面有较强优势。
主要病种:
目前每年完成各种手术12,000台次,主要包括体外循环、器官移植、显微外科以及嗜铬细胞瘤、高位颈椎、神经外科、高龄、婴幼儿等高难手术的麻醉。
研究团队
其他情况
近年参加的临床试验项目:
1、氨酚曲马多片治疗急性疼痛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2、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用于神经外科和脊柱外科手术止血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3、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用于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科室简介
皮肤专业负责人:杨慧兰
电话:020-88686686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皮肤科成立于1949年,是广州军区总医院最早成立的科室之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展开床位25张,监护床位2张,有专业技术人员12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博士1人,博士后2人,硕士4人。有12人参加过国家GCP培训,杨慧兰主任参加过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国家临床药理基地的药物验证工作。皮肤科拥有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辉煌360激光、Q755nm翠绿宝石激光、RFA荧光显示镜、痤疮和嫩肤综合治疗仪、过敏反应检测试剂盒、308nm准分子激光、高效液相分析仪等。
皮肤科在继续发展以往色素性皮肤病,性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以及疑难皮肤病的临床与病理相结合、真菌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等的诊治,所开展的痤疮、脱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等专科特色技术,性病的防治工作成绩显著。近年皮肤美容、皮肤微整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皮肤激光美容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广州市性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特别是对疑难性病的中西结合治疗、疱疹病毒研究、白癜风、超脉冲激光治疗多种皮肤性病及深部真菌病的诊治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科室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达13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获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各2项,三等奖3项,四等奖4项。获各项基金资助几百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全军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项目1项,在全国、广东省及全国皮肤科有较高的知名度。
专科特色:
1、 308nm准分子激光综合治疗白癜风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疱疹
3、 痤疮及痤疮后瘢痕综合防治
4、 色素性皮肤病等损容性皮肤病的综合治疗
主要病种包括:白癜风、银屑病、副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麻风、药物性皮炎、急慢性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皮肤血管炎、带状疱疹、皮肤瘙痒症、尖锐湿疣、梅毒、淋病、生殖器疱疹、非淋性尿道-阴道炎、各种真菌病及腋臭、痤疮、瘢痕疙瘩、脱发、色素性皮肤病、皮肤肿瘤、老化皮肤等。
科室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眼科创建于一九四九年,全国著名眼部整形学专家许尚贤教授为第一任眼科主任,孙家栋、郦全福、邓金印先后继任主任。近年来,军区首长和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眼科的发展,于2010年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和暨南大学华侨医院引进两名优秀人才担任正副主任,现任主任为邹玉平博士,副主任为邹秀兰博士。目前眼科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2名;博士后1名,博士4名,硕士6名,其中3人有出国学习工作经历(美国、德国)。眼科编制床位28张,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眼科已基本形成白内障、眼底病、眼外伤、角膜移植与眼表病、青光眼、屈光手术、视光学与低视力治疗、眼附属器(泪道与眼整形)等亚专科齐全,而又特色鲜明的眼科中心。眼科拥有逾两千万元的医疗设备,包括Topcon 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Topcon眼底荧光造影机、Humphery自动视野计、眼用A/B超、Topcon眼前段分析仪、美国罗兰视觉电生理仪、德国内窥镜系统、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等设备。为眼科临床提供了优质、可靠、科学的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法。现眼科设有专用受试者接待室、试验用药物和试验用品专用储藏柜(加锁)、冰箱和临床试验资料柜(加锁)。在完成年均门诊量超36000人次、收治1600人次、手术1500人次的医疗任务同时开展了多项先进诊疗技术。
专科特色:
1、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术与激光治疗是我科的院级特色技术。目前我们的眼底病治疗技术挤身南方地区先进行列。此外,我院还成功开展了内窥镜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国内能开展该技术的医院仅2~3家,我院是广东省内唯一开展此手术的医院,为疑难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2、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是我科的特色技术之一,为广州地区最早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之一。近几年来,我们与省残联合作实施“助残复明”工程,每年派出医疗队到广东边远山区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约3000余例,既为山区患者解除了痛苦,又训练出了一批优秀的白内障手术医生。目前开展各类复杂性白内障手术和各种功能性人工晶体植入术。邹玉平主任开展的“后路白内障摘除法治疗角膜内皮不良患者白内障”,在国内外均为首创。 3、 角膜移植及羊膜移植手术:角膜和羊膜移植手术是我科新开展的特色技术。2011年6月30日,我院在国内成立了首个器官获取组织(简称OPO),标志着国内器官捐献过程中器官获取工作开始逐步走向科学和规范。我科是OPO的成员之一,在该组织的促进下,我科角膜移植手术快速发展,已成功救治了大量角膜盲患者,手术数量和脱盲率均进入国内领先行列。 4、泪道疾病:泪道疾病的诊治是我科的传统优势学科,眼科原主任邓金印主任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独创的“泪道义管植入术”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等特点。 5、 眼外伤救治:我科在眼爆炸伤、眼化学伤、眼球穿通伤、眼内异物、外伤性白内障和玻璃体积血等复杂性损伤的救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多项成果。其中非接触型眼内异物定位器、弹伤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钝挫性前房角损伤、眼球破裂伤的定义及分类分级等项研究分别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或四等奖。新近由邹玉平主任在全省率先开展的“复杂外伤情况下内窥镜辅助的玻璃体手术”,是我们在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方面的创新性贡献。 6、 眼部整形:自眼科第一任主任、全国著名眼部整形学专家许尚贤教授开展此项目以来,经过孙家栋、郦全福、邓金印主任的传承与发扬,形成了我科许多独特的整形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全结膜囊和部分结膜囊成形、眶内填充物(义眼台)植入、先天性或外伤性眼部畸形矫治、眉毛再造等手术。近年来在整形领域又取得了许多新的进步,各种美容性手术方法日臻完善。
迄今,我院眼科手术量稳定居于广州市及广州军区各大医院前列。在临床整体护理模式研究方面居军区领先,军内先进水平。近5年来获得科技或医疗成果奖7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与药物相关论文7篇。有11项课题获全军、广东省或国家基金资助,其中一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70万元。
科室现有床位28张,月均门诊量:3000人,月均收容住院人数:140人。
主要病种包括: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各种白内障和无晶体眼、眼表泪道疾病、角膜疾病、青光眼、眼爆炸伤、眼化学伤、眼球穿通伤、眼内异物、外伤性白内障和玻璃体积血等复杂性损伤、眶肿瘤及眼部先天或后天畸形等。
研究团队
邹秀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留德博士,硕士生导师。药物临床研究经历:长期从事眼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期间,主要负责米诺环素创新性地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II期临床研究任务,同时参与了盐酸氮唑斯汀III期临床实验研究工作,在临床药物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自2002年以来,主持省市课题4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和省级基金4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三部专著编写。培养硕士研究生三名,其中2名已顺利毕业。从事眼科专业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复杂眼病的诊治。擅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底病和青光眼等激光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光动力学治疗、眼肿瘤治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OCT检查等。目前担任广州军区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眼科学专业青年委员,广州军区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公安现役部队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学鉴定专家库成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眼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于2013年8月完成CFDA网上培训(GCP证书编号:2013W6790),2013年10月完成CFDA授课培训(GCP证书编号:201325476)。2020年完成广东省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授课培训(GCP证书编号:2020032079),参加药学会药物临床研究指导与规范化管理现场授课培训;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现场授课。
其他情况
近年参加的临床试验项目:
1、多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IV期临床试验(PCV试验)
2、评价阿奇霉素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3、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在干眼患者应用的真实世界研究
4、比较JL14002单抗注射液和雷珠单抗注射液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多中心、阳性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
科室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肿瘤科现有医护人员79名,其中高级职称7名,学成归国人员1名,博士6名,硕士13名,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治疗床位100张,康复床位37张. 投资3000多万元人民币,引进了国际一流的肿瘤放射治疗的全套设备,同时具备了国际最先进的肿瘤专业配套设备,如层流床及层流病房、直线加速器,后装治疗仪,TOMO刀等。
专科特色:
开展了肿瘤的规范放化疗、肿瘤的介入治疗、肿瘤的生物基因治疗及肿瘤的靶向治疗及骨髓移植等项目,采用放疗、化疗、生物免疫等手段对患者实施综合的个体化治疗,对多种肿瘤的诊治独具特色,尤其是对肺癌、乳腺癌、鼻咽癌、淋巴瘤、胃肠道肿瘤的诊疗达到了国际水平。在广东地区信誉高,病源丰富,与国内外研究单位和专家建立了协作关系,如与美国ASCO、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德国Boulinger公司、CSCO、中科院和亚太地区骨髓移植协作组等学术机构均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
主要病种包括:脑瘤、鼻咽癌、头颈部恶性肿瘤、肺癌、食管癌、肝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淋巴瘤等。
研究团队
谢波,肿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具有扎实的肿瘤专科理论知识及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放疗、化疗、靶向治疗、超声刀治疗等多种肿瘤内科治疗手段。近年来致力于肿瘤的综合治疗研究。先后主研及参与国家及省市课题多项。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带教多名研究生。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及通迅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含2篇SCI论文)。现任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2005年以来,参与洛拉曲克、甲磺酸阿帕替尼、培美曲塞二钠、卡瑞丽珠单抗、甲磺酸阿帕替尼等十余项临床研究。2005年起担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委员,2012年起担任副主任委员。
GCP培训情况:2014年,中山大学药物临床研究培训中心举办的GCP学习班,2015年,CFDA举办的伦理委员会规范管理与临床试验项目伦理审查培训班,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举办的《新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网络培训》。
其他情况
近年参加的临床试验项目:
1、对甲苯磺酸宁格替尼胶囊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 TKI耐药后T790M突变为阴性的IIIB期或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多中心、开放性Ib临床试验
2、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对照安慰剂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治疗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鼻咽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3、评价KL-A167注射液在复发或难治性鼻咽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II期临床研究